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 全面建成小康垦区而奋斗

时间:2013-09-05作者:文/雷勇健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4期

  2013年是广东农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垦区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广东农垦要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垦区的总目标,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和加快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中心任务,坚持科技创新,推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垦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是提高垦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要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把广东农垦建设成为广东省和国家热区现代农业的亮点。
  强化垦区科研及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完成44个农场农技推广站和3个植保站的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健全技术队伍,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强胶园生物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甘蔗健康种苗及高糖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的推广。联合科研院校开展橡胶新品种选育、高效低频新割制和剑麻抗病种苗等重大技术的攻关。继续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切实做好品种、农艺、机具等难点突破和农田基础设施及经营模式、后续加工相配套的研究,包括开展中小型机种的试验。
  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以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特色,完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健全领导架构和运行平台,尽快完成核心区的规划编制,并抓紧组织实施。重点建设好良种繁育、水肥一体化、甘蔗全程机械化、原种猪繁育及标准化高效生态养殖、新型节水灌溉、生物防治、制糖新技术、生态型小城镇等示范项目,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热作农业示范区。要抓紧完善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茂名园区农业生态休闲观光项目,扩大湛江园区的甘蔗苗圃建设项目,同时在红十月农场增建以热带园林花卉为主体、配套休闲旅游的阳江园区,将科技园扩展为“一园三区”。
  加快垦区信息化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编制完成垦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整合垦区信息化资源,着力搭建和运用好垦区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化办公、土地精准化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联网跟踪审计、农产品质量追溯等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把垦区建成国家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区。

二、着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垦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确保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重要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橡胶产业要按照150万亩的规划目标,国内部分以更新淘汰残次胶园为主,加快建设海外基地。继续抓好橡胶生产技术管理,突出加强粤东垦区新胶工培训,举办广东农垦第三届割胶工技能大赛。尽快完成泰东、泰南两个橡胶加工厂的建设和云南小街橡胶加工厂的并购技改,新增产能10万吨,确保广垦橡胶集团今年营业收入85亿元,向百亿元的目标努力。蔗糖产业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糖料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原糖精炼、沼气产业化和结晶果糖项目,统筹安排好糖厂技改和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乳业发展要抓住股改上市的机遇,抓紧筹备燕塘广州新乳品加工中心,继续技改扩建湛江加工厂,有序安排好新奶牛场的建设。加快发展养猪产业,抓好2012年在建的10个规模猪场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全部投产,同时动工新建新时代、新华、广前、友好、铜锣湖农场5个规模猪场,并配套建设饲料厂、畜牧养殖设备厂和汕尾生物肥厂。加快完善广垦畜牧公司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实行种苗统一繁育、饲料统一供应、防疫统一指导、品牌统一经营、销售统一结算,争取打造成为全省养猪行业的大集团和上市公司。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拓展食用油产业,加大力度推进15万亩优质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育种、种植、综合加工、旅游观赏一体化的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区,同时加快其它食用油产业发展论证。积极发展种业,在已有橡胶、甘蔗、剑麻、对虾、生猪5大良种繁育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年产能力250万株的国家级油茶种苗繁育中心;加快马来西亚沙捞越、泰国湄公河两家海外热作种苗中心建设。以甘蔗健康种苗繁育基地为平台,扩建3000亩苗圃基地,抓紧筹建广垦种业公司,争取在几年内打造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热作种业集团。适应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红五月、红十月和铜锣湖农场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热带牧草种植业。挖掘垦区的生态环境和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和进出口贸易,积极拓展第三产业,有序推进农场产业转型。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广东省东西北地区城市扩容提质的机遇,充分利用垦区留用地、存量建设用地和“三旧”改造项目用地,筹建农垦房地产开发集团,加快拓展以新城镇建设与运营为特色的房地产业。

三、着力改革创新,增强企业内生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垦区各项改革。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继续优化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根据农场土地规模,重新核定农场职工人数,控制农业一线新增员工数量,不断扩大农业岗位经营规模;抓好模拟股份制经营试点,不断总结完善加以推广;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管控,不断提升垦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组织化程度,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和提高农业一线员工收入打牢基础。
  创新龙头企业经营机制。着力推进燕塘乳业公司IPO进程,力争2013年打造出垦区首家上市公司。加快垦区资源整合,继续推动优势资源向核心骨干企业和产业集团集中,形成战略清晰、主业突出、管控有效、运转协调的母子公司新体制。有计划地推进产业集团股份制改革,把垦区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和企业改制、资本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国有资本的吸聚能力和运行效率。
  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集体决策。健全财务风险管控机制,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抓好企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试点,总结完善加快推广;实行垦区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抓紧做实蔗糖、畜牧、剑麻等专业集团,增强集团内部管控力。运作好广垦现代农业股权投资基金,增强对民间资本的吸聚能力,加大对垦区优势产业重组及发展的支持。加快推进粤垦投资公司发行13亿元企业债券工作。积极探讨组建集团财务公司的可行性。努力化解历史不良债务,提升集团公司的投融资能力。

四、着力推动“走出去”,继续拓宽发展空间

  “走出去”是垦区进入新世纪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能否抓住新一轮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就看能否在“走出去”上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垦区各级干部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开放态度和务实作风,加快推动垦区“走出去”。
  积极把握《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和省委省政府推进“双转移”战略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开展横向经济合作,跨系统、跨行业、跨区域开发利用资源,增强垦区产业的示范带动力和资源整合力,快速做大经济规模和总量。要在现代农业建设、“菜篮子”及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垦地合作,努力使农垦成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示范点。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推进国际经济合作。重点抓好柬埔寨热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橡胶种植项目;加快推进印尼剑麻种植项目,并开展加工中心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稳妥做好蔗糖、生物能源及油料项目的论证和商务谈判,努力把广东农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海外热作产业基地。要深入研究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对外投资战略,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使用人才的综合能力。要不断完善适应全球化经营的治理结构,增强垦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管控,提高海外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着力保障民生福祉,有序推进社会事业

  继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垦区发展的落脚点,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千方百计提高职工收入。提高收入是最大最根本的民生。要通过扩大承包经营规模、增创企业效益、鼓励和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落实惠农政策等“多轮驱动”措施,确保职工收入持续增长。要切实完善垦区社会保障,争取妥善解决农垦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问题。积极协调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范畴,鼓励和引导农垦区域内的非职工居民积极投保,扩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垦区城镇化水平。继续加快农场公路硬底化改造,抓好职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等财政资金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公共设施,加强后续管护,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垦区行动,做到森林围场、场中有林、林中有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建设美丽垦区。
  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农垦中小学校布局,控制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办好18所义务教育示范性学校。支持农工商学院牵头创办广东省热作农业职教集团,组建南亚热带农业工程研究院,争取农工商学校升级为农工商职业技师学院,进一步将农垦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完善垦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好中心骨干医院,选择部分农场试点创办养老院,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及养老服务。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继续推进垦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做好信访维稳和内保工作,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探索适合垦区和农场社区特点的管理方式。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围绕大局,创新方式,着力宣传垦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新举措、新经验,着力宣传农垦承担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发展前景,着力弘扬新时期广东农垦精神,打造广东农垦核心价值观。
  扎实做好扶贫工作。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继续加强对贫困农场主导产业的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从粤西垦区农场抽调部分干部到粤东垦区对口挂钩扶贫,使贫困农场尽快走上自我积累、持续发展的轨道,促进垦区协调发展。
  最后,要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垦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职工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垦区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垦区和谐的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锻造一支热爱农垦事业、富有远见卓识、合力攻坚克难的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加强垦区反腐倡廉工作,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总局)党组书记、董事长(局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