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数字化全方位赋能现代农业

时间:2022-03-23 作者:王静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公众号 点击次数:12277

数字农业作为引领未来农业的新经济形态,是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变量,而农业数据则是数字农业的关键。近年来,面对“农业生产效益遇到瓶颈、小农户市场对接难、未来怎样种地”的现实问题,北大荒农垦集团北安分公司围绕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整合资源、力量,把农业数据全量“管起来”“聚起来”“用起来”,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生产经营发展,掀起了一场农业生产“数字变革”,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为“数字北大荒”“云上北大荒”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科学部署,把数据“管起来”

▲北安分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在发展规划、数据模块设置等方面,突出“一盘棋”思维,通过各类数据的全面贯通提高大数据平台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图为分公司与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对接,深入探讨平台建设事宜。(钱泊羽 摄)

近日,北安分公司召开了数字农业推进会议,作出“北安分公司要率先为农业装上最强科技大脑,打造农业产业智慧引擎”的部署。

为改变过去数据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旧态,通过大数据建设打造农业最强科技大脑,北安分公司将数字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数字农业推进工作指挥部。指挥部由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为总指挥,各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和大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分公司数字化建设,承担推进农业大数据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形成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跟进的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北安分公司制定出台了数字农业建设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部署,明确了综合管理要数据共享、互联畅通的发展方向。各农场制定了本单位数字农业建设实施方案,从战略层和执行层分别明确消除“数字鸿沟”的目标和路径,努力建好农业大数据“一朵云”,画好覆盖全域的地理信息“一张图”,织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应用的“一张网”,推动农业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在线化、应用便捷化,为农业发展赋能。

打破壁垒,让数据“聚起来”

▲北安分公司充分调动数字技术资源,将多种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实时监测机车作业时速、耕层深浅、播种精度、收获机损率等与农机作业质量相关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图为长水河农场农业机械改装现场会上,技术人员介绍改装关键指标。(修晶 摄)

数字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核心在于从“人”到“数据”的关键决策因素的转换,数据的全面、详实尤为重要。北安分公司在数据的收集、清洗、筛选、整理上下了一番“绣花”功夫,努力将数据全量“聚起来”,为以数据为核心实现生产决策的管控和精准提供有力支撑。

元旦前夕,引龙河农场的信息员正在加班加点录入安全生产、人力资源、法务管理、工程项目等综合管理信息。同时派出20多名“信息服务员”深入居民家中,指导种植户上传本人信息,进行农户认证。截至目前,分公司开展业务培训30余场次,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完成了87548名种植户的“北大荒农服”APP线上实名认证工作,录入率100%,种植户不但可以网上签定承包合同、申请小额贷款,还可以“一键完成”土地租金缴费、生产资料订购、惠农补贴、农机作业、农业保险、成本效益结算等农事活动。

“只有各类数据的全面贯通才能提高农业决策的准备性、便捷性。”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孟庆民介绍说,数字农业需要打通数据链、管理供应链、整合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构建生态链,从而激活农业产业各种要素,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为了全面获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类信息,这个分公司根据数字农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具体建设内容、责任分工、具体工作要求及时间安排等,做到了思想统一认识、流程统一设置、管理统一思路、行动统一组织、进度统一推进,形成了上下联通、方法一致、数据共享、快捷有效的工作格局。

北安分公司注重打破部门间、行业间、层级间的数据壁垒,围绕农业高质高效、管理精准便捷、农户富裕富足要求,根据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需要,细化了土地发包、农业生产、农机管理、林业管理、畜牧管理、水利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管理、法务系统、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共13项重点任务,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全面深度融合。一方面,收集整理多年的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资产、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管理、农业科研、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等信息“资产”,形成“大数据海绵”;另一方面,借助遥感、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全面捕捉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经营过程以及影响作物生长的各项信息,形成“大数据云”,共同构建起“农业大脑”。

目前已经完成了10万余条的基础业务信息的数据甄别、整理、录入工作,夯实了数字农业基础底座。

场景应用,让数据“用起来”

▲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农业数字平台各项显示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整理,商讨如何将卫星遥感各项数据加入平台数据库,以便于指挥调度,提高作物产量。(任忠良 摄)

数据价值的发挥是一个把数据“用起来”的过程。去年11月,刚刚完成“三秋”作业任务,赵光农场2021年农机作业费结算就顺利告捷了。这个农场有50多万亩耕地,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需要1298台套机车经过15到16个作业层次完成,过去常因机车作业质量引发纠纷。

“现在是大数据管控,根本作不了假!”秋收时,种植户杨顺田通过手机一边“监视”着耕地作业质量,一边放心地说。

近年来,这个农场充分调动数字技术资源,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多种数字技术对农业产业的嵌入,自主研发了机车作业数据提取模块、施肥量差报警器、精量数字导种管等8项数字化装备,使机车作业时速、耕层深浅、播种精度、收获机损率等与农机作业质量相关的数据同步传输到大数据平台和种植户手机上。上传的数据如与设定的作业标准有偏差时,机车不仅能发出蜂鸣报警,还会强制机车停止作业,只有调试成功后才能重新作业,提高了每个生产环节的作业质量,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

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大有潜力。北安分公司正在布局全产业链的农业数字化应用,通过电子农情监测、传感和数据分析等智能手段,辅助农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以及农业投入品精准投放、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和全环节精益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在大数据应用上,这个分公司还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不断向加工、销售领域升级延伸,构建完整的全程农业大数据链,从而赋能农产品“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的信任体系,推动建立农产品标准和提升品牌溢价。

“明年有机基地面积要达到30万亩,5年后达到50万亩,加工出绿色有机产品100款以上。”在刚刚闭幕的北安分公司第一次党代会上,北安分公司党委通过收集的消费者喜好数据分析,确定了未来农业发展战略。这个分公司通过大数据反哺种植端,实现精准种植,从而产出更多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如今,北安分公司正通过大数据管起来、聚起来、用起来,为农业插上高效腾飞的科技翅膀,不断提升农业价值链的价值,向农业4.0时代快速进发。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