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

时间:2002-03-2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7160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由于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配比,往往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因盲目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导致长期利润很低甚至为负数。同时,利润最大化也没有考虑取得利润时的时间价值因素,尽管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利润绝对数较高,但除去通货膨胀和机会成本之后,实际利润却很低甚至为负数。   由此,人们开始寻找另外的目标来代替利润最大化。长期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目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而非上市公司,则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企业价值是企业债券的价值和股票的价值之和。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显然是一大进步。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及收入和产出的关系等,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出现的与时间和风险脱节的问题。但它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辉煌成就,相反,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尤其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还导致了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严重的混乱。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   1.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发达,不适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很完善,证券交易也不很规范,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小,存在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或企业,这部分公司或企业的价值难以计量。在我国,法人股禁止上市流通,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他们对股价的最高化没有足够兴趣;不适合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2."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身非常抽象,难以计量,且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股票价值,除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之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人为炒作的影响等,其中许多因素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式计算复杂,且大多使用估计,实际上使企业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难以准确确定企业的价值。   3."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及社会的矛盾。"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重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忽视了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利益。企业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忽视经营者的利益常常导致道德风险,而过分强调所有者的利益还会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剧企业与社会的矛盾;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如迎合股市的大趋势作出某种决策,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为了股东对某类题材的炒作;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相脱离,容易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选择。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却并不大。又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以现金流量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等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那么到底选取什么样的目标才更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呢?   二、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   (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利润最大化只是相对理想的概念,并且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提高投入产出之比,同时还应考虑净资产收益率等辅助性指标。这实质上是一种适度利润的观点,其理由在于:   1.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无论是公司或是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现实目标。因此,利润最大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符合企业存在之目的的。这一目标由于更接近人们的认识,且看得见、摸得着,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接受和理解。   2.企业价值最大化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来说,除去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东评价企业业绩的信息只能从其会计报表中获得。但会计报表并不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只是企业过去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状况的事后反映,而股东在会计报表中寻找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企业利润的高低,所以,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因素,又回到了利润最大化。另外,企业价值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外在表现。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最大益处,是能增资扩股或发行债券筹集大量资金。但我国明文规定,企业在增资扩股和发行新债券时,要考察公司最近三年是否连续盈利,也就是说,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息息相关,只有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   3.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经营决策时,运用的量本利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敏感系数分析均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分析,企业才能明确地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   4.目前考察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指标及其辅助指标,也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利润的高低决定着这些指标的优劣。   5.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兼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新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首先,应树立以下观念:①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概念。利润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选择次优化目标。为获得最大利润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②利润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净成果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减去生产经营支出后的余额。而效益最大化是投入产出之比例。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而效益最大化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投入产出之比也是最高的。这就提醒管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时要提高效益之比。这样才能使企业规模扩展与集约经营并重,效益和利润协调增长。③利润最大化不仅意味着报告期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应包括更长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实现当期利润目标的同时,要顾及本期决策可能给以后备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我们还应考察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对利润最大化方案作出正确选择,从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如坏账过多、负债过大、成本费用过高、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等问题出发,我认为企业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a、 净资产收益率。它反映企业盈利的真正绩效,也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这一指标9可以找出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税后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资产)。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分解中可以得出,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要不断提高税后利润,就要求企业提高销售收入,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同时要求企业有适当的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获利更大。   b、 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账户中两个重要的科目。存货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占用资金的高低,影响着销售成本,从而影响销售利润。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是企业坏账的根源。加强对二者的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利润。其中: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销售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   c、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问题是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过低并不是因为产品销路不好,而是因为成本费用太高。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企业在如何提高利润的决策中,重点要放在降低成本费用上。这就需要检查成本费用利润率的高低。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十期间费用)×100%。   d、 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是考察一个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负债经营已成为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但负债过多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确认企业破产与否的界限,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债权人据以借贷的评判标准。其中,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金总额。   所有这些指标计算结果应至少不低于本行业的平均指标水准,否则意味着该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的亏损。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得到认同。有其合理性,但它只是为了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的一种变通做法,其科学性尚待商榷。而且利润达到多少才适度,很难确定。   (二)以"息税前盈余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兼顾各方利益,使"税后利润十利息费用十所得税"之和最大,同时使三者保持适当的比例,使息税前盈余的结构最佳,这样既考虑了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又考虑了国家宏观调控及我国现阶段经济不发达的情况,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但息税前盈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利润,是没有扣除利息费用与所得税的利润。   (三)以提高企业"三个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和获利,必须提高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使这三大能力协调统一。"三个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良好的财务管理的结果,以此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显然存在着一个难以量化的问题,即很难明确判断"三大能力"是否协调统一。   (四)以有效的履行公司社会责任为基础,以"现金股利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经常性的矛盾,因此,在强调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时,必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考虑进去,并认为一个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基本责任不仅是可以明确的,而且是可以量化的,因此不应将其排除在企业或公司理财目标之外。该观点强调企业利益必须与社会利益相一致,企业必须履行其社会责任。   (五)以"现金(或资金)运动最优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是现金(或资金)的流转,现金是企业价值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和价值运动过程的始终,因此财务管理应以现金(或资金)运动的最优化为目标。   三、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应以资金运动最优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1."资金运动最优化"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以及经营管理的目标相一致。财务管理以资金及其流转为研究对象,财务管理的一切原则、方法,都是以此为基础,如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等方法都是以现金流量作为计算对象。对于现金流量的预测、计算,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该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致的。"资金运动最优化"的子目标之一,现金流量增量最大化正体现了这点。因为利润并不能全面代表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不重视资金尤其是现金的管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资金尤其是现金的管理,将"资金运动最优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2."资金运动最优化"集中体现了企业各相关集团的根本利益。企业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是为了获得资本增值。对于债权人来说,现金是决定其本息能否收回的关键因素。对于经营者来说,现金短缺会发生经营周转困难。充足的现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顺畅的关键。因此要协调好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必须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3.我国企业的现状也要求财务管理要注重对现金(资金)流转的管理。目前,国有企业普遍过度负债,自有流动资金比重极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低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企业长期忽视对现金流转的管理。国有企业要想摆脱资金短缺、周转困难的局面,也应以资金运动最优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4."资金运动最优化"目标有助于实现企业"三大能力"的协调。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三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在各类资产上,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这样,既维护了企业正常营业所需的资金,提高了盈利能力,也保证了偿债能力,从而实现"三个能力"的统一。 李素婷   作者单位:农二师华州建筑公司 2000年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