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加快发展热带作物产业 促进热区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6-12-1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582

杨培生  (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开发中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热带作物产业的生产实际和工作情况,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热带作物产业是热带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任务。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发展过程,迫切需要快速发展的高效产业作为基础,所以,中央指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受益。可以这样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培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增收富民的优势产业,新农村的建设才有产业支撑。
      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有48万平方公里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生活着36个民族的1.6亿人。这里四季常青,土壤肥沃,水、热资源充沛,硕果诱人,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主要生长种植的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剑麻、咖啡、胡椒、椰子、菠萝、香蕉、芒果、荔枝、龙眼,以及甘蔗、茶叶、木薯、南药、热带香料、热带牧草、热带花卉等。热带作物产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是典型的高效特色农业,热带作物产业是热带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十一五”时期,我国热带作物产业要紧紧围绕提高热带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大力推进热带作物生产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切实加强基础性建设,积极发展各种特色热带经济作物,进一步做好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提高优势热带农产品的比重和集中度,逐步解决制约热带作物产业和热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提升热带作物产业和热区经济发展水平。


2 热带作物产业发展正处在关键转折时期
      热带作物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进程与方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要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趋势同步推进。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也就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转变,我国的热带作物产业正处在重要的关键转折时期。
      一是热带作物产业将从注重增加生产数量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安全转变。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加快开发热带、南亚热带作物资源以来,热区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热区的生产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生产力不断提高,热带作物产品生产数量极大丰富,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2004年全国热区热带、南亚热带作种植面积达786万公顷,比2000年的730万公顷增加了8%,是1986年的254万公顷的3.1倍; 2004年热作总产值达1170亿元,较2000年增长30 %;是1986年257亿元的4.6倍。热带作物产业已经到了必须由扩大数量迅速向提高质量安全转变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推进热带作物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特别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利用我国丰富的亚热带小气候资源,发展早熟、晚熟热作品种,加快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通过优化热带作物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热带作物产品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各地热区的比较优势,推动热带作物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热带作物产业综合效益。
      二是热带作物产品将从主要满足国内市场向满足国内市场与参加国际竞争并重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热带作物产业将会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注重占领国内市场张向占领国内市场与参加国际竞争并重转变,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从更广阔的竞争主体中考虑,从更大的市场范围来权衡,建立相应的机制,预警价格,规避风险,实现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化,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热带作物产业要坚持对外开放,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注重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变化规律,实施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热区人多地少、人均资源比例小,热带作物产品仍以国内销售为主,上市集中、国内市场饱和的特点,鼓励部分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优势的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境外资源,加快开拓境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打出中国特色的热带作物产业品牌,提高我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热带作物生产将从注重资源开发向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热带作物生产必将从注重资源开发向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热带作物资源开发和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将会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坚持以保护促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特别注重种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特别注重水土资源集约利用,特别注重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监控和病虫害的防治等,确保我国热作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热带作物产业的生态功能,推进热带作物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发展,逐步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热区农村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
      四是热带作物经营将从分散农户为主向更加注重组织化集约化转变
      当前热带作物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热区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生产分散、管理粗放、靠天吃饭、科技含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低仍是制约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热带作物产业必将沿着更加有效的组织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逐步引导农民联合起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热带作物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集约化发展。要鼓励热区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赋予农民合作组织独立的合作社法人的法律地位,通过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探索热带作物产品加工转化、利用现代流通方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等方面,着力培育产业优势的增长点,促进热带作物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热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


3 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热带作物产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热带作物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搞好规划,调整优化热带作物产业结构与布局
     加快热带作物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巩固基地。热作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是,增加加工产品比重,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和珍稀品种比例,淘汰已老化退化的品种,换接或更新种植一批新的优良品种,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搞好规划,调整热带作物产业结构与布局过程中,始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特点来规划布局本地优势产品。二是市场优先原则。要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好,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名特优新热作产品,并向产品的加工、流通领域延伸。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注意热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热带农业发展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四是群众自愿原则。要充分尊重热区农民群众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3.2创新机制,提高热带作物生产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热带作物生产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和农民,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使小规模经营的农户生产的小批量热带作物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是热带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绝不能走集中土地吃大锅饭的老路,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一是要鼓励发展多形式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组织,支持优势产区农民创办运销组织,积极搞活热带作物产品流通,逐步完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二是适应国际热作产品贸易的新形势,积极培育热带作物行业组织和商品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市场带动作用。支持鼓励农民和企业发展合同契约、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各种利益联结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四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与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围绕热作产品搞工业,延长产业链,打造热作精品名牌,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3示范培训,强化热带作物技术推广与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是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搞好热作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注重实用技术的提炼和普及,争取加大对热作技术推广的专项投入和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力量,发挥其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热区农民的培训力度,根据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依托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热作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场,扩大培训对象和范围。二是要加强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加强热带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工作;积极推进主要热带作物的生物学研究,重点研究橡胶树、果树的产量形成机制以及橡胶树的死皮成因及其防治;加强主要热带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及高效基因克隆、抗逆基因分离及抗逆分子育种以及重要热带作物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三是加强热带作物病虫虫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要组织力量开展热区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成灾和控制机理研究,进一步完善重要病虫害的检疫、防治技术标准和植保产品的质量标准,开发主要热带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的快速、准确诊断技术,研究主要热带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的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控制技术。 


3.4强化监管,完善热带作物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强化热带作物产品质量,完善热带作物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是确保热带作物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热带作物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相关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及技术规程的制(修)订、推广,广泛开展以无公害热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定为主的热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陆续启动其他大宗热带水果非疫区建设工作。二是要加强热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做好产地、产品农残检测与质量把关,引导生产者在种植过程避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提高生产、采后处理和保鲜加工工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质量需求。三是要重视热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的监管。切实提高热作优良品种供应水平,扩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强重要热带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在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高标准的优势热作产品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3.5加大投入,制定良好的产业支持政策
      尽管热带作物产业在当前来说,算不上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多少有边缘化的担忧,但从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来看,热带作物产业是不可缺少的。制定良好的产业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仍是各级热带作物管理部门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目前应重点争取的支持政策,一是推进科研、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集中力量支持关键性、全局性的技术难题,加速新技术成果转化,努力提高产业科技贡献率;二是建立热作灾害应急防御体系和主要病虫害防控体系的支持政策,切实提高热带作物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促进主要热带作物的整体产业升级行动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热带作物良种苗木补贴制度,有步骤、分阶段解决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点难题;四是增加对优势热带作物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启动 “绿箱”支持措施,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加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热带作物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热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