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效果分析

时间:2006-04-1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837

       内容提要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利用市场调研的结果和资料,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通路及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现状。并且,从台湾水果与大陆本地水果以及其他产地进口水果的竞争方面,分析了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效果,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
  
    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具有热带、温带两种气候特征,能适应热带水果和亚热带水果及温带水果的栽培和生长,加上台湾注重品种改良,因此,生产的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品质好。近年来,台湾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已经把水果业作为主要发展的产业,其规模很大,目前的年产量达265万吨,已成为台湾第二大类农作物,占台湾农业的65%-70%。长期以来,台湾水果除了供应本岛居民消费外,还远销欧美等市场。加入WTO以后,受“洋”水果冲击,台湾水果价格不断下跌,岛内市场中有许多品种逐渐被外国水果替代,外销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综合来看,台湾水果业现在至少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岛内市场销售能力较弱,价格疲软,果农收益无法保证;二是加入WTO后市场壁垒降低,有限的市场受到岛外产品冲击。因此,开拓大陆内地市场己成为解决台湾水果业困境的一条捷径。
  
    2005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切实帮助台湾果农解决丰收滞销问题以来,台湾水果拓展大陆市场的声势日渐增长。特别是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陆续举办的台湾水果展销会,以及2005年8月1日起大陆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措施的宣传和带动下,大陆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一度形成热销局面。然而,由于两岸显著的生产条件差异和特殊的政治经贸关系,加上市场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有序的运营环境,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销售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的市场效果成了两岸农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
  
    一、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正式展开以后,首先是果树种植业先行进入大陆,特别是在福建和海南等地逐渐有大批的台商和果农进入当地开发种植。近几年,在两岸加入WTO后,大陆广阔的市场对台湾农产品外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经济规律的驱使下,台湾鲜果业已经在逐步策划全面登陆大陆市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台湾生产的12种热带水果:袖子、槟榔、芒果、杨桃、莲、芭乐(番石榴)、枣子、橘子、木瓜、释迦(番荔枝)、香蕉、凤梨(菠萝)出口至内地金额雾为163.7万美元,占内地水果进口总额的1.47%。
  
    (一)贸易规模
  
    台湾水果的出口外销以热带水果为主,销售地区包括日本、美国、加拿大、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市场。但从贸易总量来看,台湾出口到大陆的水果一直以来都仅占台湾水果外销份额的很小比例。2004年大陆自全球进口水果总额6.18亿美元。其中,自台湾地区进口水果价值237万美元,占同期大陆进口水果总额的0.4%。台湾主要外销水果中,对大陆出口规模较大的产品有槟榔、番石榴、芒果、葡萄柚和杨桃,近两年柑橘的出口规模也有较明显的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大部分种类水果对大陆的出口金额和所占大陆进口总额的比例均比较小,只有番荔枝和杨桃等少数品种,大陆在2004年以前的进口都是来自于台湾。
  
    2005年8月1日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6月,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水果133.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从贸易数据可以反映出,自2005年上半年大陆不断出台一系列对台水果进口的优惠政策措施以来,明显地拉动了台湾对大陆水果的出口规模,并且也表现出台湾对大陆水果出口潜力在一定程度上的释放。
  
    (二)贸易通路
  
    台湾水果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大陆以来,一直都是经香港转口运抵广东里水,然后再从这个全国最大的进口水果集散地发往全国各地。这条路径有两种运输方式:一是使用卡车拖运集装箱或散装货车经由港深边界皇岗、文锦渡或沙头角口岸进入深圳,再经陆运至广东里水水果批发市场;二是从香港港口卸货,改用内河平底驳船沿珠江支流运至广州市花都区碳步镇,然后转陆路运至广东南海市里水水果批发市场。2005年以后,为配合台湾水果顺利出口大陆市场的优惠政策,允许台湾水果经由所有对台湾水果有检验检疫能力的口岸进入大陆市场。但由于两岸目前没有实现直航,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运输路线仍要绕经第三地转口进入大陆,空运要绕经香港,海运要绕经香港或日本石垣岛。
  
    从台湾水果出口大陆各主要城市的运输通路来看,空运的时间虽然较短,但运输成本太高,大部分水果不宜采用;海运的运输路程由于要绕经香港或日本石垣岛,运输时间都比较长,从台湾到距离最近的福建也需要2-3天的时间,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对水果的保鲜非常不利。因此,两岸运输通路不畅成为目前制约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突出障碍。
  
    (三)存在的问题
  
    自2005年5月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大陆许多城市普遍开始扩大台湾水果进口规模。通过福建省海关获得的数据表明,仅2005年5—7月间,从福州海关进口的台湾水果共计8批,158吨;从厦门海关进口的台湾水果为18批,90吨。在此期间,分别在福州和上海举办的“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也表现出台湾水果在大陆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然而,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反映出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规模增长仍然存在一些市场因素的制约,而且在大陆各地的销售状况也不尽相同。
  
    1.价格下降与高运输成本之间的矛盾。比较台湾水果的出口离岸价格和在内地主要城市的市场销售价格(见图2(略))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台湾水果出口到大陆市场以后的售价一般都是岛内价格的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6倍。
  
    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自然会对台湾水果在内地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价格骤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两岸间运输成本过高。据台湾“外贸协会”顾问黎坚的计算,台湾金煌芒果经香港出口至广东东莞果菜副食交易市场,在零关税的情况下.成本增加近1倍。在北京水果批发市场的调查得知,目前从台湾空运水果至北京的价格为25人民币元/公斤。可见,当前形势下运输成本在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总成本中占的比重相当高。
  
    2.建立稳定市场销售渠道与货源供应的矛盾。大陆给予台湾水果零关税和通关便利等优惠措施,旨在解决台湾果农丰收季节产品滞销的问题。而台湾受限于土地面积狭小的影响,水果年产量仅为大陆年产量的3.8%-4.4%的水平(黎坚,2004),因此,既容易出现滞销也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以2005年为例,由于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台湾水果大幅度减产,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市场调研中发现,一些台湾水果品种常常出现缺货现象,由此显现出市场供应问题。
  
    目前,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市场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需要有稳定的货源支持。而台湾水果价格波动幅度大、货物供应量有限的特点对市场的发育和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3.通关便利与严格检疫的矛盾。为了配合大陆给予台湾水果的进口优惠政策有效落实,自2005年3月起,大陆许多口岸的海关、检疫部门相继出台便捷通关措施以保证台湾农产品快速、及时通关。以上海口岸为例,对台湾水果人境实行五大措施,开设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做到快速审批、快速报检、快速检疫、快速检验、快速放行,台湾水果入沪可以做到随到随检,全天候实施查验,通关检疫时间大大缩短。
  
    笔者在福建等地检疫部门的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快速检验检疫措施的确大大加快了台湾水果的通关速度,但对于检疫部门来说,快速验检疫和严格控制疫病虫害的进入是一个两难选择。2005年台湾水果受灾严重,产量低,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规模比较小,通关便利与严格检疫的矛盾不很突出。当台湾水果产量增加,出口大陆的贸易规模也会随之扩大,这一矛盾将会十分突出。
  
    二、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效果
  
    因应大陆给予台湾水果检疫准入范围扩大、免征关税及通关便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台湾水果对大陆的出口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然而,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大陆市场的影响程度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对大陆消费者的市场调查
  
    2005年8月初,笔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做了台湾水果消费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地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非常接近,同时也表现出一些消费特征上的差异(见表1(略))。
  
    通过北京和上海两地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消费调查反映出,大陆消费者普遍认为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价格比较高,而且销售前景不乐观,消费者也都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
  
    (二)台湾水果对大陆本地水果市场的影响
  
    台湾出口大陆以热带水果为主,在大陆市场上与之形成竞争的水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自福建、海南、广西等地的本地水果,另一类是来自东南亚国家的进口水果。这两类水果与台湾水果在品种和品质方面都非常接近,但存在明显的成本和价格差异,竞争的形式和占领的市场也各有特点。
  
    1.台湾水果与本地水果的竞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许多热带水果的优良品种开始被广泛引入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台湾出口大陆的水果种类在福建和海南等地均有种植。有统计数字显示,海南每年销往内地的水果有160多万吨,遍布全国60多个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固定销售渠道、固定的客户群,而台湾水果目前仅在少数大中城市销售,并且受运输时间、数量等因素制约很大。因此,二者在大陆绝大部分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竞争态势。
  
    台湾水果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水果虽然品种接近,但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生产成本及在大陆的销售价格差距较大,二者销售的目标群体也有显著不同。台湾水果在大陆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场、超市内销售,针对的是高端消费群体,海南水果则大部分在水果批发市场销售。笔者从对福建等地水果种植和销售企业的调研了解到,在台湾水果进入大陆的宣传带动下,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品种的热带水果认知度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南沿海生产的同类水果在内地市场的销售。因此,台湾地区水果零关税进入,不仅不会对本地同类水果造成大的冲击,且在销地形成了互补效应。
  
    2.台湾水果与东南亚进口水果的竞争。从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两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中的“早期收获”方案下,提前对两国间蔬菜和水果类产品的贸易开始实现了零关税。零关税实施后,中国大陆从泰国进口水果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果进口增长明显,其中有一部分是替代了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
  
    台湾水果目前占领的仅是大陆高端水果市场的一部分,与之形成竞争的主要是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生产的热带水果。对比2003年大陆自台湾地区及这些东南亚国家进口热带水果的价格可以看出,台湾水果的价格相对较高(见表2(略))。
  
    台湾水果不仅远比大陆本地产的同类水果价格高,而且也普遍高于东南亚国家的同类水果。以莲雾为例,笔者在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了解到,台湾黑珍珠莲雾比泰国莲雾价格高出1倍多。可见,台湾水果在大陆高端水果市场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价格劣势。三、分析结果与政策建议从2005年5月,大陆逐步落实对台湾水果进口的便利优惠措施以来,两岸民众普遍反映出对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热切和支持,许多大陆消费者也是首次开始认识和尝试台湾水果的美味。同时,在台湾水果出口大陆过程中也使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农民开始切身体会到加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带给两岸人民的直接利益和好处。然而,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需要从两岸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审视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现状与前景,对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从本文对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分析得出,台湾水果在大陆高端消费市场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空间,这对台湾其他农产品出口大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但由于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且又受到产量和运输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从成本角度考虑,多数产品出口大陆都是非常不经济的。
  
    因此,促进台湾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出口大陆,只适合针对部分在台湾有独特生长优势且价值较高的产品,如莲雾等。在促进措施方面,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两岸推动直航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台湾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使台湾优势农产品在大陆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此外,发挥台湾在农产品商品化推广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在大陆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建立台湾品牌概念,另一方面借此带动大陆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由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分析还得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在于生产要素的互补。产品贸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和弥补两岸农业生产领域的不足,但两岸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差距较大,台湾农产品与大陆农产品相比,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在大陆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台湾的市场空间总量很小,大陆农产品出口台湾的潜力也比较有限。若使两岸农业真正发挥互补优势,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双赢”,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应当遵循“生产要素流动为主、产品贸易为辅”的原则。以水果为例,要促进两岸水果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两岸各自的优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将台湾的技术和品种引入大陆进行种植,结合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二是发挥部分特色品种在台湾种植的优势和特点,开放大陆游客到台湾观光品尝,带动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这种互利“双赢”的发展思路,在两岸近20年的农业交流与合作中已经逐步得到验证。    摘自:中国食品产业网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