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安徽省农垦改革情况(2001)

时间:2002-06-0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416

"九五"是安徽农垦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也是安徽农垦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五年里,安徽农垦分三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改革。   一、以家庭茶场改革为突破,全面推进茶区经营体制改革   皖南茶区共有6个茶场,5.2万亩茶园,进入九十年代,由于体制和市场等原因,茶叶生产步履艰难,1993-1995年整个皖南国有茶场连续3年亏损,1995年亏损达1526万元,茶场的生产经营全面进入困境,严重动摇了茶叶在安徽农垦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茶区的社会稳定。我们与中国农林工会在调研基础上,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在祠山岗茶场进行家庭茶场"四到户、两自理"的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提出了皖南茶区改革重点,即:全面推行茶园、责任、风险、盈亏"四到户"和生产、生活"两费自理";把改革茶叶初制厂当作茶场统分结合的中心环节,真正把初制厂办成独立核算单位;放开鲜叶市场和毛茶市场。为加强皖南茶区的改革工作,我们还成立了皖南茶区改革督查工作组。以"四到户、两自理、两放开"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给皖南茶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出现了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职工家庭茶场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角色,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在生产经营中,劳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得到重新组合,使长期困扰茶叶生产的采工、流动资金和产品积压等问题得到了缓解;三是茶叶初制厂实行租赁经营后,生产经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对促进职工增收和农场增效起到重要作用;四是扩大了职工经营自主权,大农场和小农场实行风险共担,最大限度地抑制了茶叶经营潜亏现象;五是干部职工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总之,改革使茶叶生产经营全面好转,整个皖南茶区已开始走出困境。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农垦经济体制改革。   在皖南茶区改革取得突破的基础上, 1997年8月26日,我们召开了全省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农业、工商业、管理体制、教育、卫生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任务。集团公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五个改革文件,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进一步确立农垦经济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五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以推行"四到户、两自理"的农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改革是五项改革的重头戏,围绕着把家庭农场办成市场经济主体这一目标,一是全面推行"四到户、两自理";二是正确处理"统""分"关系,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三是正确处理大农场与小农场的分配关系;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大农场的服务功能。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据统计,全系统1998年家庭农场生活费自理率达到91%,其中生活费完全自理的农场占70%。生产费用自理率达65.5%,其中家庭农场生产费用完全自理的农场占60%。在推行四到户两自理的过程中,一些农场结合本场实际,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如焦岗湖农场实行种田基本金制度,规定家庭农场承包土地每年每亩预交250元种田基本金;龙亢农场建立家庭农场风险储备金制度,每亩300元,实行专门帐户管理;大圹圩农场实行家庭农场生产费用存款卡制度;潘村湖农场建立每亩150元风险金制度,专款用于以丰补歉。"四到户、两自理"的推行,把家庭农场办成了既负盈又负亏、实实在在的生产经营主体,对防止职工挂帐、避免农场经营风险起到重要作用,使国有农场从两费垫支-亏损挂帐-陷入困境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与此同时,农机产权制度的改革也初见成效。部分农场采取鼓励职工购置农机和农机具,实行作价出售、租赁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使用、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价格,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二)场办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场办工业企业实行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实行规范的股份合作制,并进行工商登记,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对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中等企业则采取模拟股份合作制形式,对外不注册登记,对内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微、亏、散企业则采取承包、租赁、出售、兼并、关停等改制形式。一年来已实行股份合作制的51个,租赁和承包经营的62个,兼并、关停的30个,总计143个,占全系统场办工业企业的93%。为了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农垦发展后劲,我们对10个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改革采取农场控股、职工参股,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各农场紧紧围?quot;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总目标,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据统计,全系统场级机关科室总数由206个减到132个,精简35.9%;机关人员由1021人减到650人,精简36.3%;机关转办实体36个;机关行政经费由1623万元减少到1293万元,减少开支23%。在管理层次上,有的农场撤销了分场,有的农场改分场为派出机构。   (四)教育医疗布局合理,服务质量提高。各场本着"优化队伍、提高质量"的宗旨,全面调整教育、卫生布局,并引进市场机制,努力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取得明显成效。垦区中学由33所调整为18所,小学由64所调整为44所,医院由43所调整为25所,初步克服了点多面广的弊端,优化了布局和结构;建立了校长院长负责制,实行定岗、定编、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全系统教师由1682人精简为1491人,精简11%,医务人员由1263人精简到1010人,精简20%;各农场都制定了新的职工医疗办法,职均医疗费用得到控制。   (五)农垦总公司向政企分开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我省农垦是1983年由农垦厅更名为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1997年8月19日,省政府第135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农垦体制改革工作的汇报,并作出了"同意省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改制为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不?quot;等三条决定。为加快改制步伐,我们成立了农垦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考察学习了江苏等农垦改制的经验,主动向省有关部门汇报农垦改制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公司法》和有关政策法规,拟定了《安徽省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改制为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实施方案》、《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章程》、《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实施方案》等五个文件上报省政府批复。与此同时,我们也考虑农垦总公司转制为农垦集团公司以后,按照《公司法》和政企分开的原则,就不应该再承担政府行政职能,由此我们又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批准加挂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牌子的请示"。   省政府在征得11个厅局的意见后,于1998年2月对农垦总公司改制作了正式批复:第一明确了农垦挂集团公司和农垦事业管理局两块牌子,第二将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授权农垦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第三明确了省政府对农垦的扶持政策。这个文件为农垦总公司向政企分开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我们深切感到现行的农垦管理体制日益不能适应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到1999年末,我省垦区25个农场,尚有15个农场的养老保险因种种原因未能加入属地社会统筹,已成为影响农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二是安徽省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其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但是作为试点的国有农场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垦经济向开放型、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政企不分的国有农场的社会负担日益繁重。农垦的现状使我们感到要加快农垦经济的发展,应当从改革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从2000年初起,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建立健全职工与土地稳定的承包关系。按?quot;地分三类,户为单位,全员有地,退自耕养,地权流转"的原则,建立新一轮土地承包关系,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职工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期不少于10年,并与职工签订土地承包合同,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现已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家庭农场达 21000多户。2、全面推进"四到户、两自理",真正把家庭农场办成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2000年末全系统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的自理率已分别达86.1%和77.7%。3、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的上缴基数,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减轻职工负担,同时土地租赁费逐步由实物上缴过渡到货币上缴。4、在农场内部实行全员有地,退自耕养,真正形成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工能农的用工机制。5、实行"三田制"或"两田制",以有利于促进土地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进一步确立集团公司和农场的管理职能。农垦总公司改制以来,集团公司机关要进行职能转变,要摆脱行政性公司的影响,真正把集团公司当作企业来运作,注重经济效益。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明确了集团公司机关的三大职能,一是对内要实现由管生产转到管资产、管资源和管人上来;二是对外要研究和争取政策,分析市场,传递信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努力做到按市场规律办事;三是要改变发文、开会等一般性号召的习惯性做法,要深入基层,深胧导剩?忧康鞑檠芯浚?惺蛋鸭?殴?镜母飨罟ぷ魍频轿弧E┏∈桥┛训闹魈澹?┏〉闹饕?澳苁歉愫米什??恕⒆试春突?∩枋┑墓芾砗途???愫蒙缜?芾砗头?瘢?鸭彝ヅ┏『统“炱笠底魑?谐【?玫木??魈澹?   各场围绕这一思路,在过去五项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机关科室机构,加大了对场办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全系统130个工商企业中,承包经营的39个,租赁经营的30个,股份合作制31个,出售11个,关停19个,有限责任公司的8个。   (三)积极探索农垦管理体制等有关问题的改革出路。面对农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年多来,我们就管理体制、农场的社区管理和职工养老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设想和方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01年2 月7日,省政府召开第十五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农垦体制等问题,并于2001年3月1日下发了"关于农垦管理体制等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对以下三个问题作了明确答复,1、关于管理体制:"鉴于目前对农垦管理体制进行大调整的条件还不成熟,决定暂时维持现状。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对目前下划条件比较成熟的农场,本着成熟一个、下划一个的原则,积极推?quot;。2、关于赋与农场社区管理权限问题:"考虑到目前农场具有部分社区管理职能以及农场发展和稳定的需要,请邵国荷同志(省政府副秘书长)牵头,财政、体改、农垦等部门参加调研,借鉴外省的做法,征求市县和基层的意见,拿出一个具体意见,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3、关于养老保险问题:"对已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10家农场,要求坚持方向,逐步完善,不能后退;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15家农场的离退休人员,采取政府按月补助一部分,农垦集团公司统筹和农场自筹一部分,同时保留其基本口粮田的办法解决。省财政从今年中央财政社保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一次性解决2000万元给省农垦集团公司包干使用,作为过渡性的措施,以确保未参保农场离休人员的离休费和退休人员的生活费按时发放,彻底的解决办法待国家政策明确后再议"。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