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06-09-2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983

邹明宏  陆超忠  林家丽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广东 湛江 524091)
 
摘  要  从中国—东盟热带水果生产和贸易概况分析入手,讨论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我国热带水果产业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特点,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双方热带水果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热带水果  生产  贸易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已是大势所趋。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计划,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1]。并于2004年1月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在此之前,中国和泰国已经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对蔬菜和水果的188项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
      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将形成一个17亿人口、2万亿美元GDP、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对我国热带水果产业来讲,前景的挑战远大于机遇。如何最大限度地分享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利益和减少挑战所带来的冲击,是当前我国热带水果产业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研究中国—东盟水果生产和贸易的现状以及贸易动向,分析双边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特点,对加强中国和东盟水果贸易,促进中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和东盟热带水果生产概况
       中国—东盟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生物物种资源丰富,自然气候及地理条件多样,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水果生产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
       中国素有“世界水果王国”的美称,几乎出产所有种类的水果,尤其是温带、亚热带干鲜水果(例如柑橘、苹果、葡萄、梨、栗子、红枣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热区只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我国热带水果生产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过去10年内,由于实行了从土地集约生产制度到高价值、劳力密集型农业生产的调整,中国热带水果生产迅速发展,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近来由于受到收入增加以及对新鲜和加工热带水果产品需求增加的驱动,需求总量持续增加[2]。2002年我国热带水果产量接近1000万吨,2003年我国热带水果年末实有面积2638.37千hm2,年末总产量1684.02万吨,总产值355.3亿元[5]。2003年我国主要热带水果生产情况见表1。
       东盟各国是世界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乡”,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四季均可生产种类繁多的热带干鲜水果,它们既是世界上大宗热带干鲜水果(例如香蕉、菠萝、芒果、木瓜、腰果等)的重要产地,还出产许多珍稀热带水果品种,例如榴莲、山竹子、龙眼、红毛丹等。以2002年生产情况为例。从表2得知,2002年,东盟各国热带水果收获面积为270.53万hm2,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24.27%;总产量为1093.07万吨,占世界热带水果总产量的28.99%。其中,菠萝的收获面积占世界的29.93%,泰国是世界最大的菠萝生产国,收获面积与产量分别占世界的11.46%和30.64%,菲律宾居世界第二。香蕉的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1.72%和17.79%,菲律宾为东盟最大的香蕉生产国,面积39.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三位,产量526.45万吨,居世界第五。泰国芒果居世界第三位,面积为28.00万公顷,产量为170.00万吨;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二大油梨生产国和第三大番木瓜生产国。东盟主要热带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都名列前茅。
      2  中国和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情况分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占据世界热带水果产量的98%,而发达国家则占世界热带水果进口量80%,这种趋势在近几年内将继续延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经济强劲增长的亚洲国家可望在热带水果进口中占有更大份额。
      由于供应增加以及供应链管理优化,世界热带水果价格一般呈下降趋势,预计在2005年后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我国

 
表1  2003年度我国热带水果生产情况
种类
年末
实有面积
hm2
其中:
年末总产量
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
t/hm2
年末总产值
万元
当年定植
hm2
收获面积
hm2
菠萝
52600.00
5144.59
33379.42
82.19
24.62
83189.31
香(大)蕉
255500.00
20611.71
228393.92
590.33
25.85
846643.41
荔枝
559100.00
2584.15
311186.51
112.38
3.61
610825.26
龙眼
435536.36
2300.20
242649.67
91.06
3.77
465369.22
芒果
132640.40
4642.13
89944.05
61.22
6.81
211348.42
腰果
2900.00
100.00
2500.00
0.1208
0.50
1208.00
澳洲坚果
2409.07
159.50
510.17
0.02
0.30
1018.42
椰子
45130.00
1100.00
2383.00
23144个
9724.37个/公顷
23086.38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5
表2 2001—2002年度东盟热带水果产销状况
年度
类别
 
菠萝
香蕉
芒果
番木瓜
油梨
其他热带水果
合计
2002
收获面积(万hm2
世界
76.8
447.58
337.14
37.09
36.26
179.93
1114.8
东盟
23.13
97.2
64.08
6.2
4.32
75.6
270.53
东盟/世界:%
29.93
21.72
19.0l
16.72
11.92
42.02
24.27
总产量
(万吨 )
世界
1485.33
6983.24
2575.45
595.07
270.14
1420.37
3770.91
东盟
45.08
l 242.5
369.72
77.34
18.93
582
1093.07
东盟/世界:%
30.64
17.79
14.36
13
7.0l
40.98
28.99%
世界平均单产(t/hm2
19.22
15.6
7.639
16.04
7.451
7.894
 
2001
出口量
(万吨)
水果
世界
118.8
1424.23
65.55
19.79
32.42
14.29
1675.08
东盟
18
216.89
5.44
5.88
0.0048
8.07
254.28
东盟/世界:%
15.17
15.23
8.3
29.7l
 
56.47
15.18%
干果
世界
 
 
 
 
 
3.52
 
东盟
 
 
 
 
 
0.0877
 
东盟/世界:%
 
 
 
 
 
2.49
 
出口金额
(美元)
水果
世界
5.0亿
42.34亿
4.15亿
1.25亿
3.25亿
1.00亿
56.99亿
东盟
3250.8万
3.09亿
4480万
2980万
7.7万
4277万
4.59亿
东盟/世界:%
6.56
7.3
10.79
23.83
 
42.7l
8.05%
干果
世界
 
 
603万
 
 
754万
 
东盟
 
 
620万
 
 
131万
 
东盟/世界:%
 
 
97.26
 
 
17.39
 
进口量
(万吨)
水果
世界
115.42
1421.26
57.88
18.28
32.84
21.9l
1645.68
东盟
2.0l
4.02
4.44
2.68
0.0363
7.87
19.05
东盟/世界:%
1.74
0.28
7.66
14.68
0.11
35.9
1.16
干果
世界
 
 
 
 
 
 
 
东盟
 
 
 
 
 
0.0073
 
东盟/世界:%
 
 
 
 
 
 
 
进口金额
(美元)
水果
世界
7.20亿
58.34亿
5.10亿
1.55亿
4.18亿
1.44亿
77.81亿
东盟
384万
l320万
l839万
436万
64万
4474万
5358万
东盟/世界:%
0.53
0.23
3.6l
2.82
0.15
31
0.69%
干果
世界
 
 
 
 
 
2929万
 
东盟
 
 
 
 
 
5.2万
 
东盟/世界:%
 
 
 
 
 
17.8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6。
 

      由于泰国水果零关税入关,降价幅度会更大。主要出口品种是菠萝,加工菠萝出口主要是菠萝汁,占加工菠萝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余是罐装菠萝;主要出口市场是欧共体和美国,最大的出口国是泰国,然后是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传统上是一个水果净出口国,近年来则作为一个热带水果净进口国崛起 [2]
      中国和东盟,人口约占全球的1/3,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果产地和消费市场之一,1990年代以来,双方水果贸易发展迅速。2002年,中国与东盟的水果进出口总额达到4.0亿美元,占中国水果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的41%。其中,出口额1.8亿美元,占中国水果出口额(5.5亿美元)的33%;进口额2.2亿美元,占中国水果进口额(4.3亿美元)的51%。2002年,中国水果进出口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3.8倍和6.8倍[4]。2004年,我国进口水果的2/3来自于泰国、美国、菲律宾、智利和巴西。来自东盟的进口水果在进口总量中保持很高比例。2004年从东盟进口水果75.32万吨,占进口总量70.09%,同比上升8.15%;进口金额3.0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1.9%,同比增长26.38%。1-12月,泰国进口水果增长迅速,美国和菲律宾进口水果数量下降。具体情况是:从泰国进口27.41万吨,同比增长98.8%;从菲律宾进口29.59万吨,同比下降6.6%。
      2004年我国出口东盟的水果为90.63万吨,占出口总量29%,同比增长17.38%;出口金额3.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同比增长22.6%。中国在东盟的水果出口市场按出口额大小依次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三国,人口稠密,国内市场广阔,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国民富有,购买力较强。新加坡则是国际上重要的水果贸易中转地。向这四个国家的出口金额一般占到中国向东盟10国水果出口总金额的近80%。它们也是仅次于日本和香港的中国大陆的重要水果出口地。
      2001年,东盟各国热带水果出口量为254.28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5.18%,出口金额为4.59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05%,东盟主要热带水果的产销状况见表2。
      2000年以来,东盟的泰国、越南和菲律宾成为中国水果进口的三大来源地,进口额占到中国从东盟进口水果总额的90%以上,占中国水果进口总额的60%左右。泰国和越南近几年对中国的水果出口增加很快。1999年和2000年,菲律宾是中国第一大水果进口来源国。2001年,泰国超过菲律宾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国;2002年,越南又超过菲律宾,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水果进口来源国。自2003年10月1日中泰正式实施两国间果蔬产品贸易”零关税”以来,两国水果贸易增幅更快。2005年我国对泰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40.14%,进口额增长了117.45%,但贸易逆差由去年同期的0.52亿美元扩大到1.38亿美元。去年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果蔬达到1.8亿美元,而中国出口到泰国的果蔬不到4000万美元。
      综上所述,中国和东盟都是对方最重要的水果贸易伙伴。东盟各国和中国或者山水相连,或者隔海相望,它们也都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目的国或途经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中国进行贸易的传统,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像水果尤其是热带水果这样不宜长距离运输和储藏的产品来讲,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运输条件是世界其他水果主要产销国难以比拟的。因此,中国—东盟水果贸易有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中国出口东盟的都是温带水果,进口的则是热带水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我国热带水果出口带来更大的挑战。
      3  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3.1  互补性
      东盟国家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5亿多人口。我国与东盟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互补性。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条件严重约束,而东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耕地、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有很大一部分尚未开发。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双方的优势产品有很大区别,我国的温带产品是东盟所缺少的,而东盟的许多热带产品(如棕榈油、可可、腰果等)则是我国所需要的。这种交换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双边的贸易往来。
      我国与主要东盟国家在热作产品品种和成熟期上有一定互补性。仅就热带水果来看,泰国水果打入中国市场,20%-30%靠的是龙眼、香蕉、荔枝和芒果等,但泰国品种单一。两者比较,泰国的水果保鲜期长,包装好,价廉;我国的水果品种丰富,口感好,品质优,但保鲜期短,价格较高。即使同一种产品在收获季节上,双方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泰国的荔枝在4月中上旬上市,而海南的当家品种妃子笑是在5月开始上市,与泰国的荔枝上市季节错开;广西龙眼成熟期为8月上旬到下旬,十分短暂,而泰国龙眼从7月上旬到10月上旬,长达三个月,越南龙眼则全年均可收获。
此外,我国在主要热带水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加工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我国香蕉单位面积产量高于主产国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菠萝加工工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我国对周边的东盟国家具有人才、技术优势。发挥这些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采取“走出去”战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开展农业合作与交流,利用整合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在更大的空间范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热区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用全球战略眼光,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想问题、办事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重组和提升自身优势,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3.2  竞争性
      由于东盟国家热带资源优于我国,而其劳动力价格不高甚至低于我国,产品又具有上市早、货架期长、价格低的三重优势,在挤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对我国热带水果价格起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泰国及其他一些东盟国家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园为主,产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高,重视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而我国热带水果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较突出,不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缺少实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品出口。
      在出口市场方面,中国和东盟热带水果出口市场都以双边及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为主,而且产品质量接近,因此在出口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在农产品品种上,中国地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东盟主要处在热带地区,因此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应是温带农产品,而东盟则是热带产品,虽然从总体上看双方产品具有互补性,但是由于中国南方地区与东盟气候相似,产品结构雷同,而东盟国家热带资源又优于我国。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南方各地将产生较大的冲击。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潘金娥研究员的分析,东盟五国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RCA 平均值大于   1,表明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泰国水果类RCA 值大于15,是东盟各国甚至世界上最有优势的水果出口国。东盟的椰子和咖啡等热带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明显强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在咖啡、椰子和热带水果等农作物上具有优势。菲律宾在热带水果、坚果及果汁等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RCA 值大于3,其中加工过的水果产品RCA 值大于6,表明菲律宾在水果加工方面具有产业优势。中国的农产品总体上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3],热带水果更处于劣势。拿海南与泰国比较,在一些大宗品种上,比如芒果、龙眼、荔枝、榴莲,海南同泰国相比较,不仅在品种和质量上,而且在生产规模、包装保鲜,甚至运输成本上都处于劣势。广西是另外一个受到强大冲击的地区。广西水果以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亚热带产品为主。与泰国相比,广西农业外向度较低,栽培、保鲜、加工也落后。因此,广西农业正在面临挑战。这种挑战近期内将直接影响到南方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并可能因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4  对策
      从以上分析得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中国和东盟各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战略目标,也符合本地区长远发展利益。但在短时期内,对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将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促进热区农民增收、热作产业增效、热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对策:
      (1)充分发挥我国热带水果加工工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利用东盟国家廉价的热带水果资源,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把国内的资金、技术等优势与东盟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把东盟作为我国热带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充分利用东盟各国便宜丰富的原料市场,大力发展热带水果加工业。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名特优产品深加工,着重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要把加快产业化经营与发展产品加工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综合型、契约型加工龙头企业,搞好现有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扩大生产、加工能力和出口带动力;大力发展热作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设施的硬件建设,促进产品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技术的提高,提高质量档次,扩大出口。
      (2)要大力推进热带、亚热带大宗优质水果的区域布局规划,形成相应的特色产业带。从改变水果种植品种、延伸产业链、发展现代物流业入手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和加强流通领域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北方市场和日本、韩国、欧洲等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扩大荔枝等名特优传统热带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要抓好名特优热作产品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检验体系、认证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东盟各国的市场准入标准,帮助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资格。力求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标准化农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搭建区域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合作,建立龙头企业对接机制,构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应对外部市场的挑战,如发达国家设置的一些绿色贸易壁垒等,加快我国热带水果优势产品的形成。
      (4)要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切实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大力组织和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引进和产业化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问题委员会第六十五届会议,政府间香蕉和热带水果小组第三届会议主题清单.西班牙克鲁斯港,2004年3月22-26日
3.潘金娥.“早期收获”计划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南博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年10月,广西民族出版社
4.刘李峰.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现状及展望.中国农村经济,2004,7,23
5.全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生产情况(2003年).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2004年7月
6.黄循精.东盟国家热带水果产销动态.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4,20(2):13-17
 
 
Influence on the Tropical Fruit Indust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Which of the countermeasure
 
Zou Minghong  Lu Chaozhong  Lin Jiali
(South Subtropic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Zhanjiang, Guangdong)
 
Abstract  China -ASEAN’s recent proposal of establishing a free trade area (FTA) between them has marked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relations. This proposal has created strong academic interest and brought about contending views. Analyz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roduce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his paper discuss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competive between both side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hina-ASEAN FTA (CAFTA), if carried out with careful calculation and good cooperation, can bring about more benefits than losses to both sides. Otherwise, there will be losses where there shouldn’t be.
Key Words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ropic fruit  Produce  Trade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