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志编纂经验与体会之三:农场志编写体会及相关建议

时间:2021-08-16 作者:马祝伟 来源:山东南阳湖农场 点击次数:5405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盛世修志,志载盛世。编纂《南阳湖农场志》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推进农垦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真实记述南阳湖农场65年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农场广大干部职工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2020年全面振兴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梳理农场发展成就和经验、展示特色农耕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修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南阳湖农场秉承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力协作,全面推进。

 

一、编纂过程

(一)选聘人员,强化措施

接到编写任务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主任的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了主编及编写人员。编写班子由3名已退休的老同志(专职)和三名兼职人员组成,聘请济宁市原史志办副主任为业务指导。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中国农垦农场志篇目设计内容和规范》,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适合南阳湖农场特点的《南阳湖农场志篇目》,经反复修改,报农业农村部审核通过。由于企业编纂人员中,老同志年龄偏大、精力有限,兼职人员又靠不上,编纂进度缓慢。为按时保质完成编写任务,公司领导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决定聘请专业编写团队组织编写。2020年10月,公司重新成立《南阳湖农场志》编纂委员会,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编委会主任,领导班子成员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总经理助理任主任,负责编纂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事项;聘请专业人员4人组成编写团队,公司抽调2名同志参与工作,原来参与编写的部分同志仍继续为编纂工作献计献策;印发宣传页,张贴到公司办公楼、宿舍、场区内外,力争家喻户晓,动员全公司职工人员,广泛征集资料。

(二)广征资料,组织编写

开始工作后,为加快进度,编写团队边查找翻阅档案资料、边编写初稿、边解决业务问题。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的篇目分卷首、概述、大事记、专志6编、人物、附录6部分,根据编写人员的专长进行分工。在编写初稿的过程中,先后查阅档案室1955-2020年各类档案400余卷(盒),各类文件、合同协议、项目材料等2万余份,设计、施工图纸1000余张。档案资料比较齐全、查找便捷,为编写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人员日夜突击,加班加点,不分上下班时间,想的做的都是志稿问题。他们互相切磋,反复推敲,不断完善和修正志稿,2021年4月完成40余万字的《南阳湖农场志》初稿。

(三)组织座谈,查缺补漏

在编写过程中,编委会领导和编纂办公室定期召开老领导、老同志和编写人员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和丰富志稿内容,确保不留遗憾。为搞好人物传记编写,2020年12月,编委会召开了部分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吸取了他们的智慧和意见,确定了人物传和人物简介的收录范围和标准。2021年1月,大事记初稿完成后,编委会2次召开公司领导班子座谈会,印发初稿供审阅。会后共收到补充及修改建议80余条,丰富了大事记内容。2021年5月,编委会领导召集部分原领导班子正职参加座谈会,再次征求对初稿的建议意见,旨在尽量减少纰漏,确保出版精品志书。

(四)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真实是志书的灵魂。公司和编写团队本着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原则,严格把好志书的体例关、资料关、评审关和验收关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把精品意识贯穿到修志工作的全过程。首先,在修订篇目时,要牢牢把握农场发展这根主线,保证主要工作不漏项。为了把握好这个主线,在搜集材料时,应尽可能地搜集各种信息和材料,做到点、面结合,力争全面涵盖农场工作。其次,精心筛选资料是坚持修志质量的又一标准。本着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资料一定不缺漏的原则,把各类材料进行分类、比较,将最能反映农场发展风貌和特点的材料保留下来。第三,规范志书写作是编辑志书的重要环节,是志书质量的保证。在志书的写作过程中,努力做到五点:一是结构严谨合理;二是资料翔实,内容齐全;三是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四是用词准确,文字精炼,标题醒目;五是重视写作逻辑性,叙述清楚。

 

二、感想和体会

南阳湖农场志的编修过程,也是对南阳湖农场历史再认识的过程,虽历经艰辛,但收获颇丰。

(一)提高认识是做好志书编纂工作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面向未来。他曾引用龚自珍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求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中优秀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遗产,为史志工作指明了方向。史志是连接历史文脉的纽带,具有存史、资政、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让历史发声,为时代留痕,是史志人的光荣使命。南阳湖农场历经60多年,有着光辉的历史,做出过重要贡献。当前,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挖掘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企业向更强更高发展。修志工作涉及面广、纷繁复杂、耗时费力、单调枯燥。修志人员要沉下心来,心无旁骛,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和自信,要有“成功不必在我,开拓我必当先锋”的境界和决心,甘于坐冷板凳,“一心只写农场志”。要在干中学、学中干,要做到不懂的问题虚心问——专业问题向专家问、民间问题民间问、个性问题个别问,不断完善自己,写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志书。

(二)资料搜集是做好志书编纂工作的关键

志书编纂,资料齐全是基础,资料搜集齐全了,志书可以说就完成了一半。清代画家石涛说过:“收尽奇峰打草稿”,资料搜集首先应做到应收尽收,增加资料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关于休闲农业开发工作,既有总结、也有计划,还有上级批复和呈报材料,都应搜集,体现完整性。其次,要特别注意尚未正式列入档案的资料的搜集。如个人回忆录、会议录音、视频、个人记录本等,还有个人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都要列入搜集范围。同时,还应注意新生活新业态资料的搜集,与时俱进,如微信、网络信息等也要搜集细、实、准。最后,还要注重照片搜集。照片是史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经典照片会成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之一。利用好照片,可使志书图文相映,史料性强、可读性强、收藏性强,还具有文物的功能。

(三)去伪存真是做好志书编纂工作的难点

志书资料多,时间跨度长,去伪存真,准确甄别至关重要。一要把好甄别关。对搜集上来的基础资料进行初步甄别,有异议、表述不准确的,要统筹考虑,要在权威部门协调下统一口径。二要把好逻辑关。要按照撰写规范的要求,把握好章法、结构、层次、逻辑关系。重要事件不漏、不重,尽量将点、线、面都照顾到。在详和略的关系上,要“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对文件、文征、图片、表格使用,不要串位、越位,要细编、细审。三要把好史实关。要求资料必须有法律依据,职能管理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必须有部门负责人签字。重要的资料,主要领导要签字,单位要盖章。使用一些文征、图片等个人提供的资料时要注明作者,要事先征求本人意见,明确法律关系。提供重要资料的可适当给予报酬,避免引起著作权纠纷。多个部门提供同类别的资料时,不统一的要统一,以有法律依据的为准。对无原件、无原文而又需要写的事件,应以多数人认同的为准。有争议的,以资历老者和当事人为准,也可多种说法并列。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