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一线来风

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的丰收密码,答案在这里

时间:2023-12-12 作者:朱磊 来源:微观北大荒 点击次数:3812

丰收图景多壮美

——探寻牡丹江分公司稳粮增收密码


严冬时节,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各晒场粮谷连绵如山,各处粮食处理中心机车来往穿梭,检斤、化验、烘干、筛选、称重、入库等环节衔接有序,丰收的北大荒人正抓紧销售收获的粮食。

今年,牡丹江分公司锁定稳粮增收战略目标,优化要素配置、健全配套措施、强化支撑保障,建良田、护黑土,上科技、提标准,转机制、优管理,深度激发耕地产能,以全面开展水稻、玉米、大豆单产提升行动为牵引,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粮食总产实现“二十连丰”,让“中国饭碗”装进了更多优质北大荒粮食。

建良田 护黑土

内外兼修铸丰收之基

农业是北大荒的命脉,土地则是农业的命脉。牡丹江分公司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9万亩,实施标准化格田改造39.23万亩,高质量完成223条侵蚀沟治理,建成抗自然风险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516.26万亩。

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八五五农场是旱作农场,受起伏连绵的地形影响,肥沃的黑土地一度被地表径流侵蚀得千疮百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重重困难,严重影响粮食产量。近年来,农场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通过修建谷坊、削坡整平、秸秆填沟、浆砌石护砌等措施,累计治理侵蚀沟258条,辐射面积19万亩,有效弥合大地上的道道创伤,辅助以增施粪肥、秸秆还田,提升黑土地持久“续航”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持续向好,将农场建成闻名遐迩的“中国大豆之乡”和国家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

“今年,我们采用‘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新方式,增加格宾石笼谷坊、沟坡插柳措施,更有效地保土、固土,达到稳定侵蚀沟的目的。”八五五农场资源管理部部长任丽维介绍说。今年,农场已治理侵蚀沟121条,总长度33.43公里,使2.4万亩耕地变成高标准农田。

云山农场抢抓秋收后有利时机,对农田进行削埂扩池、缩埂增田、扩边整形,形成“中间路、两边田、四周渠”科学布局,日出动挖掘机、铲车70余台(套),卫星平地机100余台(套),截至11月中旬,已完成5.4万亩的改造任务,保守估计可新增耕地1500亩,新增粮食产能180万斤。

“小格田变成大格田,效果就是不一样,田平埂直渠通畅,更适合大机械作业,插秧更直溜、灌水施肥更均匀,庄稼长势好,我种植的水稻亩产超12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农场第四管理区种植户张明喜高兴地说,“去年秋天,我在管理区的指导下将自家经营的150亩水田由70个小格田改造成10个大格田,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效率提升了、种植成本降低了,今年粮食产量也增加了,真是一举多得。”

为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到实处,分公司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域田、生物种养循环等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措施,不断培肥黑土地,加重增收砝码。

经过多年发展,分公司已建立完善的测土配方工作体系,今年取样7130个,对其进行有机质、p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检测,通过大数据平台整理分析数据,及时掌握土质的动态变化,为实行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完善现代植保体系打好基础,分公司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始终保持在100%。

按照上级要求,分公司研究制定《黑土耕地保护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黑土耕地保护体系,规划建设黑土地保护区354.2万亩,核心区17.96万亩,科学分布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点31个、黑土保护监测站65个,构建起以点带面、覆盖全区域的智能化保护体系,实现耕地外形塑造与内涵优化同步提升目标,深度激发土地活力和潜力。

上科技 提标准

点面同构强丰收之翼

产能要提升,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牡丹江分公司以点带线、以线成面,规划建设覆盖全域的科技示范带15条,总长700余延长公里,散点式分布科技示范点152个,与农垦科学院、东北农大、八一农垦大学等院校建立覆盖全域的科技服务体系,有效提升耕种管收储销环节农业现代化水平。

“今年试种了100亩地‘龙垦2021’水稻,经过秋季两次大风,一块地都没有倒伏,稻穗数足、个头大、结实率高,亩均产达1200多斤,水稻产量、质量都很可观,明年我家300亩地打算全部种这个品种。”兴凯湖农场望远管理区种植户王磊高兴地说。

“我们与院校企合作开展寒地水稻优质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异地水稻品种鉴定等10余项试验,选择119个水稻品种、品系进行试验种植,为水稻高产优产提供数据支持。”兴凯湖农场科技园区负责人周雪全介绍说。在品种试验基础上,农场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水稻10万亩,借助“农场+龙头企业+订单+种植户”模式,打响“京味兴凯湖”地理标识产品品牌,带动职工增收企业增效2000余万元。

创造去年全国大豆“金豆王”佳绩的八五四农场,为继续提升大豆综合产能,农场系统总结“金豆王”栽培模式和经验,从品种选择、耕作模式、田间管理到全程机械作业标准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并持续扩大种植规模,今年种植大豆30.56万亩,大面积综合实测产量比往年增产近200斤,亩均增效近600元。

“作为农业生产组织者、管理者,把科技措施、品种选择、水肥供应等环节和流程管控到位,才能实现单产拔高和总产提升。”分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孙伟海说道。今年,在稳粮增收战略目标指引下,分公司水稻亩产普遍超1200斤,玉米出现多处“吨粮田”,八五四、八五五、八五六等3个农场大豆高产创建亩单产均超600斤,头雁引领效应显著。

转机制 优管理

增减齐抓保丰收之实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关键在两头——单产提升和收获减损。近年来,牡丹江分公司坚持转变管理理念,扩大经营面积促增产,并通过改进秋收机械与方式,深挖减损潜力,双向发力促进增产增收。

同样的田地、同样的品种、同样的技术措施,不同的经营方式,产出和效益迥然不同。正所谓,机制转一转,收益翻一番。

在推进企业化改革进程中,八五一〇农场为妥善解决人地矛盾、地租增收、标准不高等问题,探索土地资源集约管理、高产高效、科学分配的新路子。2020年起,农场本着种植户自愿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1.34万亩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土地从335户职工手中收回,转变为股份田由管理区技术人员统一经营,试点开启经营模式转变的“破冰之旅”。经过持续推进,不断完善组织、经营、分红机制,模拟股份新模式已成为职工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

“今年农场模拟股份制经营规模达4.14万亩,种植的玉米最高亩产2100多斤,总体产量大幅提升,耕地资源释放出更大的经营红利。”八五一〇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文东说道。今年,股份制经营田将为2003名股民带来亩均400~500元的收益。

以推进“五大要素”改革为切入点,今年分公司开展土地规模经营34.39万亩,指导创办规模家庭农场150家、经营面积47.07万亩,亩均增收超140斤,可拉动职工增收近200元。

“减损就是增收,我们对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超千人次,安装机车防陷半履带、扶倒器和防倒伏长弹齿等设备200多套,切实增强减损意识和能力,有这些机械做保障,全场超半数水田实现分段收获,综合损失率降低到2%以内。”八五七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胡鹏程介绍说。今年,分公司推广割晒、拾禾面积127.8万亩,可减损增收水稻超过2560万斤,相当于多收2.3万亩。

墙里开花内外香,丰硕成果共分享。分公司围绕落实集团“双百双千”工程,借助区域农服的触角拓展服务空间,在省内建设“双百双千”示范点17处共1.25万亩,环节和全程托管247.42万亩,有效提高耕、种、管、收作业质量,带动粮食产能、质量和效益提升。

八五八农场与虎林市虎头镇合作建设510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区,统筹实施格田改造、生资供应、五边黑化等项目,将“花花田”建成方正平齐的高标准良田。“我们的初衷是把水稻示范田打造成村民的田间大课堂,今年全程示范试验叶龄诊断、测土配方、智慧农机、机插密植等9项重点技术,实测标准水产量达1266斤,比当地亩均产增加190多斤。”农场农业中心科技园区副主任郭税介绍说。

寒冬挡不住,奋进正当时。北大荒各地的种子实验室绿芽绽放、土壤化验室光谱闪烁、粮食加工车间金豆翻滚,还有冬训大课堂热火朝天……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勤劳智慧的北大荒人正向着充满希望的春天进发。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