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浙江全面推进乡村善治 助力深化“千万工程”

时间:2023-09-01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点击次数:8244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2023年是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20周年。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浙江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以善治乡村为支撑,突出党建引领,完善“四治融合”,推进“万村善治”,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好治理篇章。

一、突出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强起来”。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乡村“党建+治理”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落实1位“一肩挑”主职干部、副书记、副主任、若干位村“两委”成员的“1+2+X”村级领导新体制,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村级组织阳光治理工程意见、村社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规定、不合格村社干部处置规定、“一肩挑”后村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村干部基本报酬管理规定的“1+1+4”政策体系。高质量抓好村社干部的配备,实现70.6%的村有1名以上全日制大学生。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落实村党组织对乡村治理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高标准落实“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二十条”,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推动100多个县(市、区)及开发区集聚区、1300多个乡镇(街道)、2万多个村社争先创优、全面创强,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筑强最小治理单元。深入推进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村社网络框架下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全省网格数调整优化为8.5万个,细化微网格45万多个,形成“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三级治理架构,按照1名网格长、3名网格指导员、N名网格包联服务人员的“1+3+N”模式配备网格力量84.5万人。

二、深化“四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力量“聚起来”。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形式,率先提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深化自治。推广“村民说事”和民主恳谈、“五议两公开”、村民票决制等民主自治形式,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率达到100%。创新发展“后陈经验”,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省全覆盖,推行村务监督目录、积分管理等办法。二是强化法治。弘扬法治文化,深化普法工作,推广“法治驿站”“法律诊所”等做法,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民(辅)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达到90%以上。矛盾纠纷90%以上化解在县以下,人民调解一年化解矛盾50余万件。三是注重德治。推进新时代乡村诚信体系改革,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探索推进“信用+乡村治理”,营造重信守信的社会环境。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全国、省级文明村镇分别达270个、1352个。全域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建成实践所、站、点5万余个,实践所、站覆盖率80%。四是推进智治。聚焦基层治理核心业务、重大需求,推动省级重大应用和基层特色场景应用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集成贯通、赋能跃升,形成适用管用、实战实效的智治能力。围绕实现乡村精准智治,推广党建统领、民主自治、法治固本、德治引领、积分赋能、网格智治、村务监督、乡贤参治、物联感知、便民服务十大乡村智治模式。

三、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乡村治理名片“亮起来”。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实践成果迭代升级,持续擦亮“枫桥经验”“后陈经验”“三治结合”“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说事”等一批浙江乡村治理“金名片”。一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枫桥经验”,使“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显现,形成“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二是深化完善“后陈经验”。在武义县后陈村建立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不断做实做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报告制度和村务监督责任倒查制度,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与监察工作联络站一体设立、一体运行,全省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社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三是迭代升级“村民说事”。深化完善共商共信的村民说事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如“村民说事”发源地象山县对村民说事进行标准化探索,打造“线上说事”系统,构建“说、议、办、评”制度体系,拓展新村民、新农人等20多种说事模式,推动“村民说事”从1.0版向2.0版迈进。

四、实施“万村善治”,推动乡村治理品牌“树起来”。深入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打响“万村善治”浙江品牌。一是推进万村善治。深入推进“万村善治”示范工程,围绕“党建引领坚强有力、村民自治充满活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德治教育春风化雨、自治形式有效多样、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等六方面标准,引导乡村善治,全省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10530个。二是开展试点创新。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为抓手,建德市等10个县(市、区)主动探索、因地制宜、积极实践,为全国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供浙江实践。如宁波市鄞州区率先推行城乡基层公权力“三清单一流程”运行法,实现干部用权更规范、内部监督更到位、权益维护更有力。海宁市创新“四共四筹”治理模式,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共商共建共管共富”乡村善治样板。三是推动典型示范。积极培育乡村治理典型示范,打造乡村治理引领力量。2019年以来,共有12个镇、121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通过拍摄《新时代乡村善治的浙江实践》宣传片、收集编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典型案例(浙江篇)》等方式,推荐典型、宣传经验,推广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模式。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