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热带果王”美称的菠萝蜜,从来就是一种味道独特的水果,但据省农业厅透露,由于没有形成产业,有关部门并没有对海南传统菠萝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过统计,但估计不会超过5000亩,面积少得可怜。目前,菠萝蜜的种植和销售只是老百姓的“单打独斗”,且呈分散之势,根本不成气候,更别说形成产业链条。
现状:品种老化 产量下降
资料显示,菠萝蜜又名“树菠萝”、“木菠萝”,原产地在东南亚和印度一带,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对其用途有简单的介绍,因此它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应在千年以上。
“海南植物王”钟义教授说,关于菠萝蜜何时引种到海南岛,没有书籍资料记录,估计是由本岛华侨从南洋带回来的。此后,菠萝蜜被岛上居民种在庭前院后供观赏之用,也有人将它作为经济作物进行栽种,但至今种植面积不足5000亩。这些传统的菠萝蜜一般要7-8年才结果,单株产量从50公斤到100公斤不等。
近年来,传统菠萝蜜面临着品种逐步老化和产量逐年下降之势,果树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今非昔比,以致水果的外观和果肉的质量也大不如前。
今年夏天,虽说菠萝蜜的产量比往年要好,但由于销售上打不开局面,单靠摆摊零售并不能使大量的菠萝蜜悉数售完,“果贱伤农”已是在所难免。
商家:来料包装 移花接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海南岛自产的菠萝蜜果实,并没有商家或厂家到产地大量收购,进行加工或运往外地销售。
而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海南的各大超市和一些旅游景点,有袋装的菠萝蜜脆片出售,包装袋上印刷的制造者还是本省的厂家。但据记者调查,海南迄今尚无一条加工菠萝蜜脆片的生产线,也没有一家专门对菠萝蜜进行加工的工厂。那么,海南的菠萝蜜脆片来自何方呢?
暗访过程中,有关知情人告诉记者:现今在海南市场上流通的菠萝蜜脆片其实大多从越南进口,本地企业只是对这些脆片进行一番包装,便当作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了。至于这些来料包装的菠萝蜜脆片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记者就不得而知了,但靠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恐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对海南的菠萝蜜产业估计也是不利的。
机遇:新品种上岛
早在1999年,西联农场从马来西亚引进菠萝蜜优良品种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该品种具有挂果快、无粘液、甜度高和香脆可口等特点,果树栽种18个月便可挂果,此后产量将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单果重量为10至20公斤,5年树龄的单株挂果在150至250公斤之间,亩产可达3000至5000公斤。目前,西联农场种植该品种菠萝蜜的面积为1100亩。
今年,马来西亚菠萝蜜的销售价格保持在每公斤2元至3元,产品经广东转销港澳特区后,价钱往往上扬10倍以上。
据介绍,马来西亚良种菠萝蜜极易种植,不但无病虫害,而且管理技术难度不大,只要保证水、肥条件,便可茁壮成长,一株只有2年树龄的菠萝蜜果树,树高仅2米见外,便已挂果累累。
来自省农垦总局的数字显示,目前我省从马来西亚和泰国引种的菠萝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万亩,其中马来西亚的品种约占50%,并以西联农场为中心,呈辐射分布在新中、公爱、红明、东升、东河、东平、岭头、西培和西华等国营农场。
出路:既要种植更要加工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林鸿民高级工程师,对海南的菠萝蜜产业关注已久,他说:“海南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面积种植高产高效的良种菠萝蜜,但光种果树还不行,还要进行深加工,打造销售网络,形成健康、健全的产业链,才能最大化地创造经济效益。”
由于菠萝蜜果形硕大,不方便销售和食用,除了在产地剖开论斤当作鲜果销售外,目前国外大多通过深加工,以制成品投放市场。马来西亚和印尼采用微波技术或油炸膨化技术,将菠萝蜜加工成脆片、果脯、果干等,打入香港、日本和韩国的超市,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加工新品种。
据了解,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业主———海南椰湾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准备启动“菠萝蜜种植加工项目”,在108平方公里的石山火山岩地区,采取“公司+农民”的方式,引种马来西亚良种菠萝蜜3000亩,以达到既保护地质景观和美化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多重效果。
海南菠萝蜜能否打开局面,走向成熟,走向产业化,我们拭目以待。(作者:陈耿)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