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故事”二十七:我与农场共成长

时间:2022-01-28 作者:陈静园 来源:北京南郊农场 点击次数:7662

北京市南郊农场成立于1949年,是伴随着共和国成立而发展起来的国有农场。在这片曾经是皇家猎场的土地上种地开荒,一代代勤劳的南郊人年复一年,在这里播撒着辛勤和汗水,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把猎场变成鱼米之乡,再到京郊小康。

2001年7月,我从北京农学院园林专业毕业,来到了南郊农场下属的南郊农管中心工作。此时的南郊农管中心是一个以种植小麦、青饲玉米为主的典型农业企业。作为一个新入职的学生,“地多、钱少、人好”,是我对企业最初的印象。南郊农管是在1998年由旧宫、德茂、亦庄等多个农业队和数个农业服务公司合并而成。初来乍到,让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第一次兴奋的见到了近万亩的良田。在七月的流火里,一望无际的玉米叶熠熠发光。然而,初来的兴奋在发工资的日子戛然而止。手里握着那几张皱巴巴的纸币,不到一千元的工资,比较同学们两三千的收入,我的心里不禁阵阵酸楚。当我逐渐了解到,农业种植是利微的行业,基层的职工平均工资只有六七百元,我迷茫了,我动摇了,觉得看不到企业的未来,自己在这里没有发展。然而,各级领导和同事对我关怀备至,他们为我提供最周到的住宿条件、购买最先进的专业设计设备、提供最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小陈,爱吃哪菜,以后咱们常做”、“小陈,画图别老熬夜,得多休息”------让我最终选择留下来的,就是这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就是这一份份发自肺腑的诚挚,就是这南郊农场最浓厚的人情味儿。

随着北京市绿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升级和推进,农管中心也开始乘风起航,开启了奋进时代!在农管中心的区域内,2001年旧宫地区建设了共计1300亩的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2005年在金星和西毓顺地区建设了共计1200余亩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同时,在黄奕路和五环路的两侧,也有近千亩绿化带建设工作实施完成。企业紧紧抓住绿色发展这个契机,密切结合南郊农场红色历史的浓厚底蕴,从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红星集体农庄都市园区。我当时作为绿化技术人员,也有幸参与了红星集体农庄的设计施工,负责对毛主席主题广场、园林休闲苗圃、四合院区域以及韶膳餐厅进行场地设计和绿化设计。在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个占地1800亩,包括有机果园、观光苗圃、韶膳餐厅、水培花卉,集果品采摘、旅游餐饮、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都市农业新园区,在一片荒芜、贫瘠的盐碱地里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上粮下饲的传统农业模式。同时,企业充分利用绿化隔离带建设的建设指标,在南五环饮麓池桥边的黄金地带,建设了占地160亩的北京五环金洲物流园区。整齐的办公用房和库房、宽阔的地面停车场、专业的物流管理团队,成为了全农场、全区域资产经营的样板企业。在都市农业和资产经营的共同助力下,农管中心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16年,由于北京市城市功能的新定位,南郊农管辖区内数万平米的建筑需要疏解腾退。这时,我已经成为了企业领导班子的一名成员。对于疏解腾退这项工作,也曾因为疏解开展的诸多困难、腾退后企业的出路,产生过困惑和迷茫。然而,南郊农管上下一心,充分发挥“勇担当、善作为、敢碰硬、争一流”的精神,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疏解腾退58万平米的任务指标,树立了北京市疏解腾退工作的标杆。从2018年开始,南郊农管通过建设占地3万平米拥有高智能、专业化足球场地的旧宫体育公园,提升了资产经营的品质;通过建设占地900余亩的首农食品集团西毓顺公园,绿化美化了区域环境;通过“一园三区”的新规划,进一步提升红星集体农庄都市农业品牌的美誉度。通过整治促提升的一系列工作,南郊农管经济效益屡创佳绩,职工收入节节攀升,实现了“产业优良、环境友好、职工幸福”的美好愿景。

时间的车轮滚滚不息,我在南郊这片热土上工作了整整20个年头。无论工作岗位、工作职务如何变化,我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农管人,更是一名农场人。在这20年里,企业经历了迷茫、奋进、大发展的历程,我也从青春的懵懂逐渐历练成熟。南郊农场已经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我的身体,她是我的精神,我的动力,我的激情!热爱她、建设她、歌颂她,将是我毕生不变的信念!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