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宁夏农垦的“大手笔”

时间:2013-11-12 作者:庄电一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4872

宁夏农垦葡萄基地 庄电一/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基础薄弱。如何扬长避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宁夏人看准了贺兰山东麓的农场,宁夏农垦集团在这里推出了“大手笔”。

  葡萄和牛奶的“大手笔”

  贺兰山东麓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理想产区,被划定为“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用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已获得百余项国际、国内大奖。宁夏人敏锐地意识到: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从这里开始。

  早在十几年前,宁夏就将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列为自治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建15万亩种植基地、形成年产10万吨中高档葡萄酒能力的发展目标。201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葡萄基地要达到70万亩;到2020年要在贺兰山东麓建成百万亩葡萄长廊。

  葡萄和奶牛,是宁夏的两大特色产业,也成为宁夏农垦腾飞的两翼。宁夏历史上的第一串葡萄、第一瓶葡萄酒、第一桶牛奶,都出自农垦;宁夏的第一个葡萄基地、葡萄酒厂,也诞生在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然而,有“开创之功”的农垦,其总体规模、效益一直非常有限。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自治区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农垦注入了新的动力。

  借力这一发展目标,宁夏农垦再添“大手笔”:2011年11月28日,宁夏农垦成功融资18亿元,发展酿酒葡萄和牛奶产业。按照规划,宁夏农垦的葡萄基地将达到30万亩,年产优质鲜奶36万吨。

  “大手笔”的“大成效”

  最近,记者来到平吉堡奶牛场、黄羊滩农场、贺兰山农牧场等地,看到几个饲养5000头以上奶牛的特大型奶牛场已经或即将建成,投资数亿元从乌拉圭、澳大利亚引进的1.2万头优质奶牛,已经安全落户。

  由于饲养、配方、管理的科学运行,宁夏农垦的奶牛成为业界“明星”:目前,全国平均每头奶牛年产鲜奶4.7吨,宁夏奶牛平均能产6.7吨,宁夏农垦的奶牛则能产到9.7吨,两个分场的牛奶单产最高达10.4吨。

  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局长、宁夏农垦集团董事长王永忠告诉记者,在近期的牛奶招标会上,一般牛奶每公斤市场价格为3.8元到4元,宁夏农垦的鲜奶却以每公斤4.8元的高价被国内两大牛奶加工企业选中。

  宁夏农垦的葡萄产业同样令人欢欣鼓舞。西夏王葡萄酒成为我国荣登2013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的4种葡萄酒之一,更被外交部确定为外交使节用酒。

  8万亩葡萄园不占一亩良田

  在贺兰山下的一处葡萄基地标准园里,葡萄架都呈“V”字形。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专供酿造高档葡萄酒用的,全部采用节水滴灌技术,不施农药、化肥,每亩产量控制在600公斤左右,效益远超一般葡萄园。

  记者注意到,宁夏农垦新建的奶牛场和葡萄园,基本都选在远离公路、村庄的荒山、荒滩、沙地上。王永忠告诉记者,这样选址既可以减少污染、规避疫情,又可以少占良田、少消耗资源;既治理了荒漠、增加了植被,又创造了经济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向记者透露:新建的8万亩葡萄园,没有占用一亩良田。

  为了给葡萄产业和奶牛产业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宁夏农垦建立了葡萄工程中心和苗种选育中心,创办了宁夏唯一的奶牛研究所。宁夏农垦还建立了自己的饲草饲料基地,“专供”奶牛食用的苜蓿、玉米秸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种植,农垦旗下的茂盛草业公司还被评为“全国十强草业企业”,其生产的苜蓿成为国内市场的抢手货。

  在玉泉营的葡萄小镇,有一座花团锦簇、湖水环绕、大方气派的酒庄,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王永忠告诉记者,宁夏农垦系统有9个这样的酒庄已经或即将建成,还有7个在规划建设中。葡萄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酒、采摘、拍摄婚纱照、体验劳动乐趣,各种个性化订制服务更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责任编辑:姚远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