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农业自然资源——气候资源

时间:2006-09-2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962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地处较低纬度季风发达地区,气候属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型。这里全年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长冬暖,植物终年可生长,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气候资源。

一、光能资源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高度角大,具备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的有利地理条件。热带作物种植区的大部分地区年总辐射量都在110130千卡/平方厘米,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可达135140千卡/平方厘米在福建的诏安、云霄等地纬度虽偏高,但由手地形的特殊性,晴天多,年总辐射量也达12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广西年总辐射量较少,但也有100110千卡/平方厘米。

    从季节变化看,太阳辐射一般以夏季最多,占年总辐射量的30%。左右,冬季最少,占年总辐射量的20%左右。但云南由于夏季降水多,日照少,太阳辐射量并不太大,占全年总辐射量的25%。左右,在春季,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出现最大值,占年总辐射量的3033%。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太阳总辐射量虽较青藏高原地区少,不是全国最大值,但本地区终年气温高,热量充足,作物全年可生长,太阳辐射能可利用率高,不是国内其他地区所能相比的。

     年日照时数多在18002400小时,光照率在4050%。云南和海南岛南部地区,日照较充足,各地年日照时数均多于20002200小时,东方县高达2600多小时。广东沿海地区,福建东南部地区也有2000小时。广西的西南部以及云南东南部,日照较少,年日照时数在15001700小时。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与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及季节变化的情况大体相似。

在东部地区,夏秋的日照多于冬春,以710月的日照最多,每月在200小时以上,7月可达220290小时,而在西部的云南,尤其是哀牢山以西的地区,在夏秋季,由于西南暖流盛行,降水集中,阴雨连绵,日照平均每天仅45小时,是全国的寡照区。但到冬春,晴天多,光照增加,每月均在200250小时,每天日照89小时。冬季较多的日照可弥补温度稍低的不足和减轻或避免橡胶树“烂脚”病的发生。在广西西南部、云南的河口等地冬春季日照少,每月只有60120小时,会加剧低温对热带作物的危害,不利热带作物安全越冬。

二、热量资源

本地区年平均气温高,热量十分丰富,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其中海南岛除中部山区在2223℃外,其余各地都在23℃以上,三亚高达255℃。粤西、广西南部沿海及右江河谷以及云南元江河谷地区也都高于22℃。云南西双版纳为2122℃。年平均气温地区分布,在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东部除受地形和海洋远近影响外,一般是南高北低,在西部的云南因海菝高度和降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地理纬度变化的影响,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并不在纬度最低的地方,而是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于热河谷的元江县,年平均气温为237℃。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429℃之间,其中云南大多在2426℃。最热月多数地区出现在7月,干热河谷地区出现在5月或6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120℃之间,多数地区出现在1月,个别地区出现在12月或2月。

       极端最高气温除某些河谷地区和个别地方高于40℃外,其他地区一般在3640℃,海南岛地处较低纬度,但夏季受海洋气候调节,极端最高气温反而较低,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极端最高气温仅357℃。

      积温可以反映作物植株活动期的热量状况,热带作物多数是多年生植物,虽然与积温的关系不象一年生的农作物那样密切,但其生长。发育也是在一定热量累积条件下进行的。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日平均气温≥10℃年积温在60009300℃之间,日数为300365天。其中东部地区积温较多,海南岛在8000℃以上,三亚高达9300℃,广东沿海地区,广西和福建南部也有7500℃以上,云南为60008000℃。日平均气温≥10℃日数,海南岛除中北部地区为363364天外,其余各地长达全年,广东沿海地区,广西和福建南部为300361天,云南除西双版纳、孟定和河口等地长达全年外,其余大多数地区为300355天。

      日平均气温≥15℃年积温在50009000℃之间,日数为250350天。其中海南岛在8000℃以上,日数在330天以上粤东、粤西在60007500℃之间,日数为260300天,云南在50008000℃之间,日数为250325天,其中元江、河口,景洪等地达70008000℃,日数为300325天。

      日平均气温≥18℃年积温和日数,热带作物种植区的东部较高,西部较低。海南岛为74008800℃和310(10个月)以上,粤东、粤西为59007500℃和240300(89个月);桂南为6500℃左右和260天左右(89个月);闽南日均温圭18℃日数为240(8个月)左右,云南的西双版纳及元江、河口为60007200℃和250280天,其余地区日均温≥18℃日数<240天。

三、降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年降水量多在12002000毫米之间,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但年降水量地区差异较大。本地区东部的降水是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降水地区分布由东到西逐渐减少;而西部云南主要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降水的地区分布由南到北逐渐减少。地形的影响也很明显,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山地降水多于平原。处于海南岛五指山东坡的琼中、万宁、琼海年降水量为22002500毫米,广西南部沿海、广东东部及西部迎风坡年降水量也在15001800毫米。在干热河谷地区和背风坡,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如云南元江年降水量只有805毫米,海南岛西南部雨影区东方县年降水量也仅有900多毫米。   

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在114月,湿季在510月,湿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甲。以上,云南的元谋、潞西高达90%。

年降水量的平均相对变率在1020%,云南较小,西双版纳不到10%,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为1520%,广西不超过15%,海南岛东部在20%。以上。

年降水日数,海南岛中部,云南西双版纳和盈江、河口、金平为180190天,云南的镇康多达208天,西双版纳年降水量虽较少,但年降水日数却较多,故降水的有效性较高。海南岛东部、广西的防城等地区也达170天,广东沿海地区和福建也有130160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绝大部分地区在7584%,其中海南岛在80%。以上。云南的元谋、巧家相对湿度最小,在60%以下。

干燥度年平均值在0528之间,绝大多数地区在1015之间,属半湿润地区。云南的江城,河口、镇康、澜沧,海南岛中部、东部及福建省干燥度在10以下属较湿润地区,海南岛西南沿海,云南的元江河谷地区干燥度在1520之间,云南的元谋、巧家干燥度大于20,属半干旱或干旱地区。

四、常风和大风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年平均风速为0535米/秒,云南大部地区在20米/秒以下,西双版纳仅0508米/秒,广西为1025米/秒,福建为1133米/秒,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年平均风速较大,在2535米/秒,近海地形平坦地区,风速更大,可达40米/秒。年平均风速<20米/秒,对热带作物无不良影响,当>30米/秒,将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可使其受害。

8级大风在本区各地均有出现,在云南多是局部地形引起的阵性大风,滇西一些河谷地区年大风日数可达2027天,但西双版纳年大风日数只有35日。在广东,福建大风多是台风造成的,年大风日数527日。

五、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低温寒害

    每年冬季,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处于蒙古高压的南部边缘,极地大陆气团经常南下侵入,出现降温低温现象。一般年份降温平缓,持续时间短,不造成寒害。但当有特大寒潮南下时,气温大幅度下降,使热带作物遭受寒害。

    热带作物对低温反应十分敏感,最低气温<10℃时,一般开始受害。就橡胶树来说,若辐射降温,最低气温<5℃时,就普遍出现梢枯等寒害症状,<0℃时,植株破皮流胶,茎千千枯甚至死亡,寒害严重,若长期低温阴雨,期内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在5℃左右或更低,可造成树皮干枯,整株死亡。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在近百年来,已出现十多年冷冬年,广东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曾出现过飞雪落霜天气。自1951年各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本地区已遭受数次较强寒潮的侵袭,如19541955196019611962196319661967196796819731974197519761976197719831984年的冬季。因各次寒潮路径不同及各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所受影响及热带作物寒害程度有所不同。如19541955年冬寒害是以强辐射降温为主的最严重的一次。据气象记录,海南岛南部的保亭极端最低气温为08℃,北部地区普遍凝霜,那大极端最低气温为04℃。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极端最低温为—18℃。福建及广西降温更甚,漳州,龙州分别出现—21和—30℃的最低气温。当年广西橡胶树寒害率高达90%。以上,粤西地区寒害率为55%,海南岛北部地区寒害率也有1530%。19671968年冬平流低温寒害也是很严重的,广西从130日至32日持续是低温阴雨天,期间日平均气温大都<8℃,粤东、粤西2月份低温阴雨也长达20多天,湛江、汕头2月份平均气温为1011℃,比常年偏低45℃。当年广西、粤东,粤西的橡胶树46级寒害率分别为85%、59%和70%。   

      19731974年及19751976年冬,云南热带作物种植区气温也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低值,19731974年,河口,景洪极端最低气温各为19℃,勐腊为05℃,19751976年低温期西双版纳地区平均最低气温只有11℃左右。19731974年冬橡胶树损失17万亩,19751976年冬开割橡胶树46级寒害率达201万株。这两年,云南干胶经济损失达2200多万元。

      在纬度偏北的闽南、粤东、桂南植胶区,冬季气温较低,极端最低气温每年都可降至5℃以下,有些年份还可降至0℃或更低,极端最低气温≤0℃出现机率及阴雨天>20天,期内平均气温<10℃出现机率在10%。以上。这些地区的橡胶树等热带作物寒害频繁且较严重。福建植胶以来已出现过12次不同程度的寒害,其中4次中等程度寒害橡胶树46级寒害率占112122%和2次严重寒害(橡胶树46级寒害率达36264.%)。广西植胶以来已出现过11次寒害,其中4次是严重寒害,如1955196819771984年。橡胶树46级寒害率分别为95%、85%、64%。和38%。过去在桂西南种植的橡胶树,因寒害频繁而被淘汰,现已改种较耐寒的其他热带作物。

      海南岛是我国热带作物种植纬度最低的地区,冬季低温寒害仅偶有发生,极端最低气温40℃出现的机率,除中部山区为67甲。外,其余地区没有出现。低温造成寒害只限于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

   &n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