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龙眼落果多谨防蒂蛀虫

时间:2014-07-1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374

  梅州手机尾号5231读者问:近日我种植的龙眼,每天都会掉果,是什么原因?  南方农村报特聘基层农科专家林为钦答:当前引起龙眼落果主...
  梅州手机尾号5231读者问:近日我种植的龙眼,每天都会掉果,是什么原因?
  南方农村报特聘基层农科专家林为钦答:当前引起龙眼落果主要原因:挂果多,树势较差,造成果实营养供应不良;或是受蒂蛀虫等害虫为害。可通过疏掉部分果实,同时加强管理,增施适量有机质水肥或复合肥,叶面可喷布优质叶面肥,壮旺树势。同时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蒂蛀虫,可选用除虫脲+菊酯类。
  茂名手机尾号1852读者问:我家原有的两坡(穴)竹早两年生长非常旺盛,每条竹又高又大。不知何因?去年年末以来,这两穴竹都结籽。结籽后,竹的叶落净,竹身开始枯黄,最后全干枯。请问是何原因?有办法救治吗?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生物工程系讲师罗集丰答:一般造成竹子开花的因素有:(1)竹子遗传因素,达到一定阶段进入生殖生长;(2)因外界因素如干旱缺水等加剧竹子老化进程。竹子开花前一般是叶子变小畸形,脱落,竹杆贮存的养分大量被开花所消耗。开花前竹子有机养分含量增加,氮素减少。砍掉开花竹,加强培土浇水,增施氮肥等都是抑制竹子开花,复壮更新的措施。
  柑桔通用户问:我在新会区七堡,今年的水稻田新改种大顶苦瓜,土地测得PH6.0,但苦瓜长至1米高时叶片就越来越小,并且卷叶,2米高时甚至无叶。是缺某种微量元素还是什么原因造成,该如何处理?
  深圳坪山新区春晖植保服务部陈师傅答:有三种可能原因,较大可能是早期粉虱、蚜虫等虫害没防治好,引起病毒病感染;二是调节剂药害,三唑类压苗药(如丙环唑)喷的浓度过高,又遇干燥天气造成;第三种可能则是种子带病毒。针对前两种可能原因,可用吡虫啉/啶虫脒+氨基寡糖素/吗啉呱+均衡型叶面肥+芸苔素/碧护,3-4天喷施一次,连打2-4次来调理。
  德庆县读者冼铁英问:现在沙糖桔将近放秋稍时候,七月份后喷什么叶面肥,保果又能出健壮秋稍?今年我的树比较黄化,请指导。
  《农财宝典》记者黄丽豪答:首先,7-8月是高温期,也是柑桔果实迅速膨大期,又是第二次夏梢抽发期,需及时补充大量元素均衡型叶面肥:建议间隔15天,连喷2次。第二,对于挂果多夏梢少的果树,土壤再薄施1-2两均衡型复合肥。第三,7月上旬是促秋梢增施有机质肥的适宜时期。促秋梢不建议全用化肥,否则秋梢可出现华而不实、花质差,影响明年坐果率;秋芽抽发前7-10天,地面再增施3-4两均衡复合肥。
  此外,注意防治锈蜘蛛、柑桔木虱等病虫害。高温干旱天气锈蜘蛛易暴发,建议及时喷施阿维菌素+毒死蜱/辛硫磷,或单喷克蛾宝(阿维。辛硫),内膛、叶背喷施到位,可持效期半月以上。
  肇庆手机尾号2399读者问:蔬菜茎基或叶柄基部上有絮状白霉,在菜心、芥菜上普遍发生。近期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高,田间大面积发病,病株整株腐烂。请问这是什么病害,田间管理应怎样防治?
  《农财宝典》见习记者郑朝武答:这是蔬菜菌核病,病菌多从茎基或叶柄基部开始侵染,初期病部呈浅灰褐色水渍状,后扩展使叶柄和茎基软腐,终致整棵蔬菜腐烂,若遇田间湿度大,易在病部表面产生浓密絮状白霉,而后会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防治措施如下:在上茬蔬菜收获后应清理病残体,深翻土壤;生长期应及时清除基部病叶黄叶和病株,既减少田间病原基数,也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或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染病组织并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40%嘧霉胺悬浮剂等,7-10天防治1次,连续喷施2-3次。
  柑桔通用户问:最近一个星期有些柑桔叶子从叶尖发黄,尤以叶脉黄最明显,最后脱落,是否为炭疽病?
  柑桔通专家团队答:不是炭疽病,应是主要是根部幼根死亡所致。可以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或淋施促根药(如海藻酸肥)+防根腐病药(如乙蒜素、恶霉灵、井冈霉素等)配合使用2-3次来改善。
  肇庆手机尾号2301读者问:贵报报道了一种叫贡柑褐斑病(又名链格孢褐斑病)的新病害,听说贡柑园容易发病,这个病害与急性炭疽病的发病表现我仍分不太清楚,能否刊登发病症状图片作参考?
  柑桔通专家团队答:两种病害的为害部位明显不同,急性炭疽病主要为害柑桔果树春季的细嫩枝叶;而柑桔褐斑病对叶片、枝梢、幼果皆可为害并表现明显症状。图片参照如下:

急性炭疽病叶片症状

贡柑褐斑病病枝、叶、幼果表现症状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