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一线来风

呼伦贝尔农垦苏沁牧场:畜牧业转型升级有实招

时间:2021-03-25 作者:吴振华 来源: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5428

近年来,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发展、牲畜安全、提质增效”三大任务,以“稳牧、兴牧、强牧”为目标,不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奶业振兴,保护天然草场,努力打通安全、节约、绿色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疫病防控“常态化”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以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为目标,在全公司施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模式。

畜牧技术人员为牲畜注射疫苗。

生产连队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辖区畜牧工作进行网格化管理,对牛、羊、马、猪、狗、禽类等进行常态化监管。每年在4个极端的重要时间点,发放疫病防控告知单、明白卡、宣传单,全面提升养殖户防疫知识水平。坚持春秋2遍集中防疫不动摇,做到“集中免疫全覆盖,日常补免保常态”,切实构筑有效免疫屏障。每年对牲畜的强制免疫密度达100%,计划免疫密度达98%以上,“两病”检疫达100%,2020年各类疫苗累计注射29.3万头(匹只口)。同时,牲畜常规免疫密度平均98%,口蹄疫、禽流感和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注射免疫密度100%,达到了“应检尽检”目标,确保不漏一针、不落一户,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保证了畜群品种质量安全,为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奶业振兴实际化

奶业不仅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还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为保障奶业振兴和奶源基地建设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打造三河牛繁育基地品牌,该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并结合地区实际,立足优势资源,把推进奶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启动对红白花三河牛后裔测定和良种牛档案建立工作。所属生产连队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地区育种改良的三河牛,全部进行普查整理录入。编制良种牛录入模板,做到“统一、简约、真实”记录三河牛种群状况,为构建优质三河牛核心种群提供重要数据信息依据。

种群性能的不断提高和种群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为推进奶业振兴增补了新动能,还让牧业养殖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使三河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草场改良生态化

多年来,该公司忠实履行“草原卫士”职责。他们围绕科技兴草、退牧还草等核心内容,守护美丽草原,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草原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通过实施人工种草项目和对天然草场采取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牧草补播和施肥等改良工程加快草场植被恢复,防止天然草场退化,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推进天然草原生态修复,使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功能、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苏沁地区草原生产持续改善,天然草场生产优质青干草草量由每亩50-70公斤提高到每亩80-100公斤,牧草平均高度由15-20厘米提高到25-30厘米,植被平均盖度由每平方米500-600株提高到每平方米900-1100株,牧草高度、盖度、产量明显提高,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植物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优质牧草明显增多。

该公司畜牧兽医服务站负责人马喜平介绍道:“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效结合,有力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职工的草原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如今,该公司草原畜牧业已经形成了禁牧与休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确保了养畜户收入得到稳定增长,有力推进了草原生态、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坚持牧业兴民的基础地位,多措并举推进了地区 “乳、肉、草”产业发展,实现了养畜户增收致富,有力推进了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