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解读“高科技”保暖内衣

时间:2003-11-1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295

暖素、暖卡、暖力卡、热力卡……保暖内衣新词迭出,且都大打“科技牌”,然而消费者对其科技含量大半一知半解。本报记者近日展开调查—— 
保暖内衣“高科技”有多高?
  第一阵秋风吹在身上的时候,外企职员李小姐就打起了保暖内衣的主意,拎着钱包进商场一看,傻了!暖卡、暖素、暖力卡这些新名词看得人眼花缭乱。几经冲杀,李小姐满载而归。转眼寒流又到了,李小姐望着衣柜里一堆“卡内衣”不禁犯了嘀咕:“我这一千多块买的究竟是什么呀?”   调查读者:   新词造悬念 顾客眼发花   尽管今年各内衣商家纷纷打起“高科技牌”,但许多消费表示,令他们最困惑的也就是这些“高科技”。记者随机调查了20位消费者,其中6人计划或已经购买新型内衣,均为女性和年轻消费者,占总人数的30%。大家一致认为,这些概念不是凭空摆出来的,可能还是有效果。另外14位消费者则明确表示不打算购买,原因主要是对新型内衣的科技含量不信任,调查中,无论是已经购买还是计划购买的消费者无一人能说出这些“卡、素”究竟是什么原料,一位陈女士的“分析”最经典:“就是一些能让衣服暖和的东西吧,棉里加什么就叫什么卡。”   在记者调查中,20位消费者均表示希望或者曾尝试了解这些“高科技”名词代表的真正成分。其中,从商品广告中获取信息者17人,占总人数的85%,另有8人曾经试图通过询问售货员了解内衣原料,但正如顾客林女士所说:“我们当然也想知道花钱买的内衣究竟是什么原料,但连售货员也说不清楚。”   调查专家:   新名词产品 多为换包装   中国纺织科学院的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国内的保暖内衣市场上,有的产品确实采用了新工艺技术,还有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原有名称的“再包装”。   服装业内人士指出,有几种“卡”其实就是我们早在“文革”时期就使用的腈纶、氨纶等化纤织物。当然,新工艺也许使其品质有所提高。北京服装学院专门从事服装面料研究与教学的史教授讲:“绝大多数的新名词其实质就是聚酯纤维、高湿模量纤维和中空涤纶纤维等大家早就熟悉的名词,但包括专业人士在内,如果不亲自拿这些面料看一看,光听这些花哨的名字,恐怕很难辨认它们究竟是对服饰风格的定性,还是成分性能的表示。”   据中国纺织科学院的有关专家介绍,无论保暖内衣怎么做,最多也只能使体表温度增加3摄氏度左右。   调查名词:   新名词多是“老相识”   几经周折,专家最终给出了部分保暖新名词的科学解释,原来这些高科技新词竟有许多是我们的“老相识”。   1、塞维卡是“的确良”,学名聚酯。   功能:与棉织品相比导热性高,透湿性差。   2、热力卡:腈纶或膨体纱   功能:腈纶是化纤产品中仿羊毛效果最好的一种,中国人过去最常见的织物就是“腈纶毛线”。由于仿羊毛的蓬松效果,因此保暖性能非常好,而且不贵,是物美价廉的化纤产品。   3、暖卡:学名是“细旦超细旦聚丙烯纤维”。   功能:源于中科院化学所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科研成果,简单地说,就是将早已有之的丙纶纤维用新工艺做成超常规细的“细旦丝”,这样的物理结构相对于普通织物而言,就具有了较强的保暖性,柔软度较好。   4、暖力卡:主要原料为“丙纶”。   功能:将聚丙烯(一种石化产品)制成纤维状就是丙纶,丙纶的重量轻,贴身性和隔热性较好,但透湿性差,多用于多层面料衣物、卫生巾及婴儿尿布。   5、魔咔:具有弹性的氨纶   功能:氨纶学名聚氨酯,人造高弹性纤维,具高回弹性。在棉、毛、丝、麻中加入5%至10%的氨纶,就可以使面料“弹性十足”。用加入氨纶的面料制成衣服,穿着者的身上不会有衣物的压迫感。 晨报记者 朱烁 梁娜   我们为生活调查   我们渴望为您的生活服务,我们愿为您的生活探访;我们与您的互动已经开始,你我之间的连线是《生活调查》。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大米、小米叫了上千年,如今又冒出个“纳米”;呼吸了几十年的空气后,你又想弄明白什么叫“负氧离子”;牙洗过了,脂也抽了,如今又流行“洗肠”你敢不敢追?在飞速发展的都市生活中,不管你乐不乐意,你每天都要遭遇新概念、体验新服务、品味新时尚、尝试新方法……但仅凭商家、厂家的“广而告之”能满足您对真相的客观需求吗?   无论这世界如何变化,我们愿用我们的劳动,为您打探幕后的真相,提供选择的便利——这是《生活调查》的目标。   我们正等待您的命题。把我们的热线当作您解答生活中困惑的“114”,把您想要探研的服务内容告诉我们,把您关注的现象讲给我们听,晨报《生活调查》将为您调查,并奉送可信答案。   来信请寄:北京晨报都市新闻部 瞿会宁 薛晖 (收)   电话:96101   电子信箱?bjcbywb@sina.com或  cfb@morningpost.com.cn                           (北京晨报网站)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