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优势农产品从量的集聚到质的提升

时间:2004-12-2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016

                     作者:龙吉轩

   调整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是国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部署。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辟专栏《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巡礼》,为读者充分展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际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年是我国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第二个年度。伴随着全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增幅创近几年新高的喜人变化,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方兴未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优势农产品在空间上已日益呈现出健康集聚的发展势头。在2003年成功起步的基础上,今年优势区域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6.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东北玉米优势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3.3%,提高1.3个百分点;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植棉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99%以上;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和产量均在全国的80%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畜牧、渔业优势区域的发展同样令人振奋,中原、东北牛肉产量今年增至全国的66%;西北、西南、中原、内蒙古羊肉增至81%;东北、华北和京津沪牛奶增至57%;东南沿海、黄渤海及长江中下游水产品增至98%。

    量的集聚不算“优”,质的飞跃才是“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不仅仅是空间分布与聚集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品质的优化。今年以来,各地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遵循发挥比较优势原则,继续大力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扶优扶强,优质化率稳步提高。全年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全国的43.9%,比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优质专用玉米达到31%,提高3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大豆达到49.7%,提高1.8个百分点;“双低”油菜达到75%,提高5个百分点。另外,“双高”甘蔗推广率达到75%,优新苹果占到全国的75%,抗虫棉占到60%,高品质棉增加50万亩,甜橙继续保持5%以上的增速,总面积达到200万亩。

    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品种、品质的改善,直接带动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2003年河南省出口小麦近130万吨,远销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韩国、新加坡、缅甸、朝鲜和孟加拉等9个国家,打响了河南小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我国苹果已经出口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陕西、山东两省鲜苹果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80%;对日鳗鲡出口量已连续多年占据日本90%以上的进口市场,对美罗非鱼出口量占据美国60%的出口市场。1~9月,山东、黑龙江、四川、河南、湖南5省猪肉出口也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2.4%。

    产业带的形成有其特定规律,发达的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带的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带动。目前,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项目已在各产区落户生根,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形式,将越来越多的农户纳入其产销加工链,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订单面积可发展到4.32亿亩,比上年增加7000万亩,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订单面积2.6亿亩,增加5330万亩,全年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848.8万吨,成交98亿元。

    建设规律揭示,农业产业带应主要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自然形成和发展,但政府的适当调控和合理的政策措施可以加速这一进程。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正式发布了60多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在规划的指导下,围绕打好动物疫病防治的阻击战、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攻坚战、增加农民收入的持久战“三大战役”,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优势农产品的投入。
 

    初步统计,全国安排的28.05亿元良种补贴,大部分用于优势产区,农业部7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集中在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大型商品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累计安排主产区粮食生产投入资金22亿元,交通部还将乡村道路建设项目投资重点向粮食优势产业带倾斜。全国各地今年共扶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88个,先后安排105项优势农产品标准制定计划,建设全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70个,推动全国50%以上的地市和40%的县区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全年引进优质小麦、玉米、肉羊等品种种质资源2500多份,启动实施了4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试点行动,在13个粮食主产省重点推广了50个主导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培训了100万农民。这些工作,有力地推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曾几何时,当面临加入世贸组织挑战,渴望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小而全、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不甚明显的状况感到忧虑的时候,我们曾期待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我国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而今天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稳步迈进。实践昭示,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农民日报 )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