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
我省各级热作管理部门在农业部南亚热作办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南亚热作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南亚热作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实施科技兴热,可持续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和指导南亚热作生产,加强宏观管理,全省热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热作面积稳定增长,总面积达到 1088万亩,增长2.6%,其中天然橡胶新增面积17万亩,增长3%,槟榔增长8.8%,香蕉增长13.2%,柑桔增长24.9%。主要作物持续增产,槟榔、胡椒连续多年呈2位数增长,天然橡胶增产1.38吨,增长4.37%,民营橡胶增幅达到10.88%,剑麻增幅53.3%。热作产业显著增效,去年绝大部分热作产品价格增幅大,全省南亚热作产值达到106亿元,比去年度增长21%,其中热带作物增长18%,热带水果增长30.4%。热作产品竞争力提高,出口贸易出现良好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8元,比上年增长8.8%,热作产业的增效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省热作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近几年,尤其是去年,我省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区域布局规划 促进优势区域发展
我省位于热带北缘,拥有全国最大的热带土地面积,最好的光温条件和最多、最典型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得天独厚,是我国的一块宝地,各种作物不仅季节早、品质优,而且经济效益高,发展空间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省尽管陆地面积不大,由于受大陆气候、印度洋和太平洋气候的影响,加上中部山脉的阻隔作用,海南岛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在其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及作物的生长表现各异。为此,要立足区域优势,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就必须对全省各个区域作出区域布局发展规划,才能加快优势区域产业的发展。这几年,我省作了大量的规划工作,如综合性的规划有《海南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发展规划》,单个作物的规划有《海南省香蕉产业发展规划》、《海南省胡椒产业发展规划》、局部地区的规划有《琼南部 50万亩芒果基地发展规划》、《琼西南部35万亩香蕉基地发展规划》、《琼中部15万亩海南绿橙基地发展规划》,去年省政府提出并制订了《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等。各种规划的制订,有力地指导市县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在优势区域内发展优势作物,从而加快优势区域产业的发展。经过上世纪末以来省市县的共同努力,通过战略转移,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我省现已初步形成了几个特色的产业带。如以琼中部山区为轴心,包括沿海市县山区乡镇在内的天然橡胶产业区,琼南部平源、丘陵地带的芒果产业带,琼西南、西部平源地为主的香蕉产业带,琼东部胡椒、菠萝、椰子产业带,琼北部荔枝、龙眼、特色名优水果产业带,琼中部海南绿橙产业带,琼东南、中部山区的槟榔产业带。由于产业带的形成,加快了优势作物的发展,扩大了区域产品的规模量,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二、抓好基地化工作 提高产业竞争力
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是发展商品化生产,促进产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基地建设方面,重点抓了 4项工作:
抓发展基地化生产 分散的传统小农生产是难于发展商品化生产,也无法提高商品标准和市场竞争力,更无法与大市场对接和发展产业化。基地化生产是提高先进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在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主要工作:一是抓好生产基地的示范工作,推进基地化生产的发展。如乐东万钟公司、澄迈大唐公司的香蕉基地,三亚热作中心,乐东恒升公司的芒果基地,澄迈陆侨庄园的荔枝基地等,通过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和加快生产基地化的发展。二是积极宣传和引导社会、民间资金,协调银行和信用社等,多方吸呐资金,投入发展优势作物的基地化生产。如不少的股份制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酒店服务行业的大企业,内地大的水果经销商等纷纷筹集资金或从金融部门贷款在优势区域内发展基地化生产。到目前为止,我省 500亩以上的水果生产基地超过800家,其中5000亩以上的基地有12家。万亩以上的基地有2家,由于大抓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商品化生产,提高了产品标准和市场竞争力。
抓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必须生产无公害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为此,我省在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抓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一是抓无公害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现已对主要果品制订出无公害标准并在组织实施。二是抓好无公害基地的建设和认证,省市县都认真指导生产基地按标准抓好无公害基地建设,我厅对申报的基地组织专家进行考核、发证,到目前为止,已认证了125个基地,总面积达到61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了11个,绿色食品基地2.3万亩。
抓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和种苗基地建设 在抓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种苗基地的管理规定,认真组织企业按要求申报,指导企业完善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资料文字档案,带专家到基地考核。现我省已有
15家企业提出申报,有6家获得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证书,有1家获得农业部南亚热作种苗基地证书。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和种苗基地的建立和管理,又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基地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广的作用。
抓出口基地建设 我省的热带水果具有季节早、品质优、基地化规模大和海运地理位置优等优势,非常适合于整合和组织出口。我省在抓好生产基地、无公害基地和名优基地的基础上,为了加快扩大出口规模量,确保果品达到出口国标准,我省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认真研究,对具有出口条件的生产基地进行认证,从2003年以来,共认证了28个香蕉、荔枝、菠萝等基地,并加强指导和跟踪管理,严格按照要求采收、包装、检验和贮运。2004年我省的热带水果出口量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香蕉出口1700吨,增长173%,荔枝出口到10个国家,出口量734吨,增长863%,菠萝、胡椒出口量也都翻了一翻。今年第一季度香蕉出口量就超700吨,香蕉、荔枝、菠萝、胡椒订单又比去年成倍增加,出口势头看好。
三、抓好标准化工作 促进产业升级
实施标准化工作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加快标准化工作,促进南亚热作三增和产业升级,必须从标准制订,组织实施入手,扎实推进,才能加快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抓好标准化示范区,促进标准化工作开展。近几年来,我省认真作出标准化示范区的规划,分步组织对南亚热带作物实施标准化示范工作,每个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都历经标准制订、示范、推广几个重要过程,示范区总结验收后又要推广到全省,从而促进单个作物标准的推广。现我省已先后在 6个县组织对香蕉、芒果、杨桃、菠萝、胡椒、海南绿橙等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工作,从而有效的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抓香蕉产业升级工作,根据部南亚热作办的部署,我省认真抓好香蕉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机械采收包装新技术的产业升级示范和推广工作。一是制订标准和实施方案,在香蕉产业升级工作中为了吸收新的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中煤绿源公司组织专家对管理技术高的香蕉基地进行调查,在此基地上制定示范点的栽培技术标准,编写技术培训教材对员工进行培训,按照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实践证明,示范点的标准化栽培,不仅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是积极引进机械采收包装新技术,我省为了解决香蕉的机械采收包装新技术和了解国际市场对香蕉质量的要求,先后组织人员到菲律宾、厄瓜多尔、巴西、日本考察学习和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考察,我省引进了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二种最好的机械采收技术。经设计、试验,现都已安装并投入了使用。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在引进的基础上又对不同材料进行试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实际的低成本的机械采收线,现我省已建起了菲律宾和厄瓜多尔两个模式的采收包装生产线。三是抓推广。在抓好临高中煤绿源公司示范点后,我省又在昌江京都公司、东方元合公司抓了 2个推广点。第三个推广点正在建设中,今年内还将有4个点要推广,预计到年底示范推广点将达到8个,采收轨道总里程将超过35公里。
四、抓好基础体系建设 加快产业化发展
我省在产业化发展中,普遍都重视种植,而对采收、加工、贮运和销售等重视不够,这种状况不改变,必将严重的制约种植业的发展。为此,我省开始注意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种苗体系建设 没有优良的种苗就难于保证种植业的健康发展、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重视和扶持建立省市县二级种苗基地,省级种苗基地以主要作物为主,市县种苗基地则培育其他种苗。在省级种苗基地上重点扶持和正在扶持建立10个香蕉组培厂、5个天然橡胶种苗基地、3个芒果种苗基地、1个海南绿橙种苗基地、3个名优水果种苗基地。
扶持采后加工贮运体系建设,关系到能否把产地产品与大市场对接,能否转化和增值等问题。为此,我省积极引进企业和技术设备,抓好采后处理、加工、贮运工作。如荔枝保鲜处理方面,我省引进技术建起了 1家热处理保鲜包装厂和3家冷处理保鲜包装厂,扶持和正在建立2家胡椒深加工厂,建立了2家槟榔加工厂,建立了19家果蔬冷藏库,总库容量达到2.4万吨,2个远洋海运公司在海南建立了贮运网等。我省已初步构建了采后处理、贮运体系,为果品的处理、贮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扶持销售龙头企业,促进产品销售 我省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涌现出几个大的果品销售企业,从而促进了海南果品的快速销售,果品运销基本趋于稳定。我省现有5家年销售3万吨以上的果品运销公司,6家果品出口公司。世界最大的香蕉销售公司正在与万钟公司洽谈,拟在海南组建一家公司,专门组织海南香蕉大批量出口中东地区。销售龙头的掘起,将大大促进我省南亚热作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和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