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梅花鹿落户湖北45年 鹿群保养量已达1500头左右

时间:2007-06-26 作者: 来源:楚天都市报 点击次数:7017

    【核心提示】  45年前,一队队梅花鹿从长白山出发,千里迢迢下江南。然而,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户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梅花鹿渐渐消逝。我省五三农场几经努力,终于让梅花鹿存活下来。如今,这个养鹿场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梅花鹿集中养殖基地,鹿群保养量达1500头左右。梅花鹿为什么下江南?它们在湖北是怎样存活下来并繁衍壮大的……

远方客人来荆门

  这是6月上旬的一个早晨,坐落在荆门市郊白龙太子山畔的白鹿春客舍宾客盈门,客人中有从省内来,也有从广东、福建、香港赶来的。他们集中到客舍的养鹿场,静静地排队等候着。阳光从云隙间漏出,催开鹿儿身上的朵朵梅花。

  是什么引来了远方客人的脚步?原来,他们都是为饮一枝鹿茸血而来。

  《本草纲目》记载:鹿茸血“大补虚损,益精血,养血壮阳,生精补髓,强筋健肾,治一切虚损等症。”

  每年6至8月是公鹿割茸、母鹿下崽的季节,也是鹿场最热闹的时节。客人前来一般都需提前预约,这样才能保证购买到新鲜饱满的鹿茸。

  饮一枝茸血花费不菲。在这个鹿场里,按茸血含量的多少,鹿茸被分为两类:二杠的1200元一枝;三杈的1500元一枝。也就是说,就这么轻轻一吸,就得花费千余元。

梅花鹿下江南

  梅花鹿浑身都是宝,鹿茸里含有20多种氨基酸,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历来就是补药中的“上品”;鹿鞭补肾壮阳,鹿尾益精补虚,鹿筋补劳治痨,鹿心安神养气,鹿胎治久婚不孕,鹿油治痛乳死肿……

  望着欢快的鹿群,让人想起白皑皑的长白山。这原本生活在高寒地带的精灵,因何来到江南水乡?

  原五三农场招商部长李海江介绍说,上个世纪60年代初,王震将军任国家农垦部部长时,全国农场面临着提高效益的难题。梅花鹿一身是宝,在一次全国农垦会上,王震将军大手一挥:“把长白山的梅花鹿,赶到江南去!”

  将军一声令下,各地农场纷纷响应,五三农场从此开始了养殖梅花鹿的尝试。
  1962年年底,首批50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从长白山千里迢迢来到湖北。经过火车上三天三夜的颠簸,再加上对江南气候的不适应,它们到来时都有些蔫头蔫脑了。

  适应落户地的水土成了梅花鹿的一道“坎”。几年间,迁居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梅花鹿,终因不服水土等原因而渐渐消逝,而湖北的五三农场几经努力,终于让梅花鹿存活下来。

  时至今日,湖北的这个养鹿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梅花鹿集中养殖基地,近几年,鹿群一直保持在1500头左右。即使在它们的老家长白山,也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单体养殖场。

夏天靠“淋雨”降温

  五三农场的梅花鹿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鹿场工程师贺远平告诉记者,梅花鹿其实有很强的适应性。初到江南,特别是夏天,梅花鹿的确不适应,气温一上升,它们就不停地喘气。帮助梅花鹿度夏,一度成了养殖的难题。

  梅花鹿喜欢露天群居,一间鹿舍,一般养30—40只鹿。显然,空调、电扇无法装进鹿舍。有一年夏天,看到鹿儿直喘粗气,养殖工十分心疼。这时,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一阵大雨从天而降,鹿儿顿时来了精神,在大雨中欢快地腾跃起舞。这情景令养殖工们眼睛一亮。不久,一条条喷管装进了鹿舍。

  夏天,当气温高于35℃,工人们就打开喷管,随着水花的飞溅,鹿儿一扫愁容,齐聚到喷管下,仰头撒欢,享受“人工降雨”的清凉。

  “当然,每年从长白山引进的‘新同志’,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贺远平工程师指着一群鹿让记者辨认,其中果然有两只显得燥热难耐。

  “放心吧,”贺工说,“就像东北人夏天到武汉,的确难受一些,但也会挺过来的。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不过,贺工认为,梅花鹿能在这里生存,还因为这里满山栗叶是它们的美食;山中相对凉爽的小气候,也对梅花鹿生长有利。

鹿王争夺,一场恶斗

  轻轻地走进一间鹿舍,记者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只鹿的耳朵上都剪有几个小缺口。这是它们的“户口簿”。

  一只小鹿儿惊慌地从脚边跳过,迅捷地偎进母鹿的怀抱,怯怯的小眼睛从母鹿肚皮下瞅过来。

  贺工一眼认出,“这小崽儿是昨天生的,代号831,它的父亲是前年从东北引进的种鹿。”

  “给每只鹿建档案是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品种退化。”贺工说,梅花鹿繁衍实行“单公群母”制。一只公鹿一般要“照顾”几十只母鹿。野生鹿群的交配都是“竞争上岗”,每年到发情的9—11月,公鹿们便陷入了无休止的恶斗。只有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才能傲视群雄,成为鹿王,才具备与母鹿交配的资格。正是这种野性,保持了梅花鹿旺盛的生命力。败下阵来的老鹿王,常常会含恨跳水而死。

  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在人工养殖中有了新的演进。现在,全国的养鹿场大都采用“定向培养”。贺工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早选苗子早培养,保证产出强壮的下一代。

  就鹿茸产量而言,体格强壮的鹿,比弱小的鹿往往高1到2倍。小鹿一旦成为“培养对象”,在饮食上将得到“倾斜”,饲养员会多分配给它一些黄豆、玉米之类的精饲料。

  种鹿除本地培养,每年还要从长白山引进,一只好的种鹿要几万元。

  尽管“定向培养”已取代“竞争上岗”,但由于梅花鹿天然的野性,每年发情期,公鹿们仍在打斗不止。那段时间,公鹿的圈舍里,很难有片刻的安宁。

    (2007-06-26 07:25:16)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