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河北农垦改革情况(2001)

时间:2002-06-0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740

一、1995年以来改革工作回顾   农业改革上升到新的阶段。在稳定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普遍建立了面向市场的经营性农业公司,由经营土地资源向经营土地资产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工负盈不负亏的计划经济的传统经营方式,实现了经营模式的转变;职工身份与岗位剥离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人地分离"为核心,采取责任田减收或免收费用,由农工自己全额缴纳养老统筹费,初步实现了农工身份的置换;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三产业企业改革全面铺开。以激活场办企业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起步。截止目前,全垦区485家国有二、三产企业中,已有364家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改制面达到75%,其中股份制改造48家,股份合作制58家,兼并、拍卖、破产148家,其它110家。有16家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扎实成效。支撑垦区经济的造纸、食品、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值、增加值、利润分别达到28.6亿元、6.3亿元和1.1亿元,分别占整个垦区工业的75%、73%和90 %,其中中捷农场的石化、染化两大集团去年实现利润近6000万元。   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农垦经济布局调整,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据统计,垦区私营企业已达到11452家,其中资产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有6家,超百万元的有26家,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达到44家。   国有农牧场的体制改革已开始启动。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制约垦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政企不分、资产管理权责不明、土地管理权虚置、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等体制性障碍问题已提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全省农垦的体制问题,并责成省体改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有关部门成立农垦体制改革调研组,通过深入农牧场及所在市县实地调研,借鉴外省垦区经验和做法,提出河北农垦体制改革意见。同时,以中捷、汉沽农场为改革试点,实行内部政企分开,模拟运行,现两场的内部模拟运行方案已经拿出,待研究论证后开始运行。   二、"十五"改革思路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继续深化农垦各项改革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实现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任务和目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垦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国有农牧场政企分开,社会负担彻底剥离,体制性障碍因素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有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骨干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基本完成。 工作重点:   (一)加快垦区体制改革,实现根本性转变   一是加快土地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争取省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授权河北省农垦局土地经营管理权,组建相应的土地经营管理职能机构,依法对直属农牧场行使土地经营管理权,使土地能够以资本的形式注入企业,实现土地资产经营。二是以推进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目标,加快农牧场的体制改革。一方面组建社区管理委员会(或社区管理办公室),建立财税体制。其基本职责是:全面管理农(牧)场区域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包括经政府部门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负责社区综合管理和两个文明建设;教育、文化、卫生、计生、民政等社会事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民营经济的管理和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的管理等。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核定人员编制。经费实行预算制管理,主要来源于农(牧)场区域内全部企业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以及农林特产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地方税收。原所有行政和社区服务机构所占有的非经营性资产全部界定划转社区管委会(社区管理办公室)管理。党工群组织设在社区管委会(社区管理办公室)。另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国有资产和土地资产的运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资产为纽带,与场内现有公司形成责权利明确的子公司体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通过合资、控股、参股、委托经营等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实现资本的重置和扩张。农牧场体制改革完成后,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农垦企业社会性负担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每年1.1亿多元的社会性、政策性支出移交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办公室),彻底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二)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   一是调整农牧场经营组织与职工家庭之间的权利义务和分配关系,规范承包土地的收费项目,减轻职工负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在稳定和完善家庭农场"四到户"和"多费自?quot;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公司改造,实现土地资产经营。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实现产权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三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加强对职工家庭农(牧)场的服务,尤其要加强信息、技术品种、流通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加大职工身份置换力度。推行"身份田"和"承包田"两田制,给农工一定数量的"身份田",用于对自交养老统筹费的补偿,"身份田"不收利费,农(牧)场不再为农工缴纳劳保统筹金。五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创办市场型、科技型农业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职工家庭经营水平的提高,不断采用新机制培植职工家庭大农场,加快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多数人种少数地,少数人种多数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组织基础。   (三)加快场办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采用多种改革方式和不同的资产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场办企业的改革力度,年内要全部完成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采用部分转让股本权益、吸引社会法人和场内职工入股以及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公司制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按照《公司法》要求,对中捷农场石化公司等20家垦区骨干优势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十五"末,垦区所有骨干优势企业要全部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加快企业资产重组。   一是加快国有资本聚集。通过企业改革,加快国有资本退出力度,使国有资本向优势骨干企业、优势行业聚集,集中优势、集中资本、集中力量向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经营发展。十五"期间,要深入研究建立柏芦汉经济区、中南经济区、坝上经济区的可行性。二是放开放活场办小型企业。鼓励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三是积极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垦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五)加快配套改革,营造企业改革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经营者、技术人员和职工用多种要素投入企业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经营者、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劳资制度市场化、员工招聘双向化、就业管理合同化、用工处置规范化的改革方向,打破农(牧)场与职工之间事实上的"终身"劳动关系,根据各场实际,由职工自愿选择,置换全民职工身份的具体方式,,形成用工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用工机制。三是保障制度改革。一方面将养老保险统筹费征缴范围扩大到场内所有单位,实现社会化发放;另一方面,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办法、新途径。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