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 提升热作产业发展水平

时间:2015-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717

    四川省攀枝花市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而著称,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因此被誉为发展南亚热带特色农业的宝地。自2010年起,该市按照农业部南亚办要求,积极创建了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2个。其中13个经农业部认定并获“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称号,示范面积1万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的经验是: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装备水平
    该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3.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9.18万亩,机耕道硬化率达70%,农机总动力达67.16万千瓦,水库蓄水量达1.05亿立方米,累计建成固定提灌站868座,建成万吨级芒果冷链物流中心1个,为热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装备条件。
    二、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布局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立体开发、效益优先的原则,制定了《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等,在部分河谷地区和海拔1500米以下中山区,重点发展以芒果为代表的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充分利用攀枝花立体气候和空间落差,确保热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优化品种结构,芒果生产上以凯特、吉禄等晚熟品种为主,红贵妃、金煌等早中熟品种为辅,合理搭配,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延长了上市周期,有效地提高了芒果生产经济效益。
    三、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产业发展
    一是制定了芒果、龙眼等热带作物标准化种植地方标准,并多次补充完善。2014年针对“攀枝花芒果”地理标志产品编制完成了从种苗到包装物流的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芒果产业标准,极大地促进了芒果的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建园、苗木繁育、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采收及商品化处理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规范化。
    四、一产三产互动,延伸产业价值链
    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康养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以芒果等为特色的农家乐、观光园、旅游新村,2014年已建成16个产村相融旅游新村,2015年又在米易草场、盐边桐子林镇、仁和大田、西区庄上等启动4个现代农业新型业态集成示范点,将芒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大大拓宽芒果等地农产品的消费渠道,延伸产业价值链,逐步构建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更加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
    一是加强院(校)市合作,先后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签定院(校)市合作协议,搭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为攀枝花芒果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业专家定点帮扶及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能带动”的“田秀才”和“土专家”,为示范推广芒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本土人才队伍。2015年仅13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开展技术培训就达上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及手册1.5万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品牌、市场意识。三是开展芒果新品种选育、控花技术 、果实套袋、种养循环等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形成了独特的攀枝花芒果丰产、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该市芒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培育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以公司制、合同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开展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桥梁纽带作用,提高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现有以热带特色水果经营为主的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152家,具备家庭农场适度规模条件的芒果种植大户超过200家。2015年7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倡导下,公司与德益果品、田园果业等15家专业从事芒果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牵头成立了攀枝花阳光花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联合社+公司+科技+农户”的产业模式,免费为成员及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采收分选、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建设”的五统一标准,把农户的利益与联合社的利益捆在一起,在全市芒果销售中实行订单农业,解决农户销售难题,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从而提高攀枝花芒果产业化经营水平。
    目前,联合社已发展带动地区2万余户农户7.8万余人进行产业发展,覆盖种植面积约17万余亩,占全市芒果种植面积的34%。2015年,联合社销售芒果约6万吨,其中,带动销售约2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亿元。
    七、加强产地产品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控制。二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篮板等绿色防控措施,确保了果品质量的安全。三是建立芒果标准化生产可追溯体系,推行果园清洁生产,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实现从果园到果盘的可追溯,目前已建成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3个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预计2016年底完成全市联网。四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现已建成攀西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中心,并在38个芒果生产乡镇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形成了市、县(区)、乡镇和村四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八、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营销
    一是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攀枝花牌”、“仁和牌”、“大祥牌”、“金河牌”芒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攀枝花”牌商标成功申请国际注册,并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攀枝花”芒果成为农业部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攀枝花”、“阳光米易”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迅速崛起。二是主动出击,在全国重点大城市开展芒果推荐营销,提高攀枝花芒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继2014年在深圳、上海、沈阳等地举行大型芒果营销活动,2015年又先后在杭州、长沙、广州等地开展芒果推荐营销,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市场销量明显提升。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将热作产业与互联网结合,“26度果园”等一大批电商参与农产品网上营销,成效显著。现已在华东、华南、东北、西南等8大区域建立和完善了产品营销和流通网络,在广州、成都、上海、杭州、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开设了直销(连锁)精品店,并与当地大型超市合作,开设了攀枝花果品专柜,基本形成了批发市场、商超、精品店连锁、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线上线下互补的销售模式;与沃尔玛、北京华联、世纪联华、家乐福、步步高等各大超市和各地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产品出口到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突出政策保障
    一是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热作特色产业,在资金、项目和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近5年来,财政累计投入热作特色产业的项目资金达到8亿余元;同时专门成立农业担保公司,近2年累计担保贷款1.79亿元。二是将芒果纳入特色农产品保险范围,财政拿出专项经费补贴保险费用,确保果农及农业企业无后顾之忧。三是出台芒果外销奖励、三品一标奖励等系列支持政策,促进芒果产业的良好发展。 (四川省农场局 四川省热作中心)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