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如何看待当前的橡胶冷市现象

时间:2007-07-1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319

      近期,天然橡胶现货市场出现较长时间的“冷市”现象,从6月7日至7月5日21个交易日,中橡市场海口交易厅平均每个交易日只成交263吨,仅及正常销量的1/3,而且价格呈现下滑。这事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笔者根据多年跟踪市场掌握的信息,对目前这种“冷市”现象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借以请教同行。
   
  一、今年上半年海口交易厅网上交易情况
   
  上半年完成网上销售5.8938万吨,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9844万元,销量比去年同期4.2541万吨增长38.5%;价格比去年同期2.2151万元下跌10.4%。但与去年全年平均价2.0032万元相比,下跌不够1%。因此说上半年总的情况还是好的。
  主打产品国标-5号胶网上销售2.169万吨,平均每吨1.988万元;与去年同期销售1.9182万吨相比,增长13.1%;价格与去年同期2.0503万元比,下降3%,但与去年全年平均价1.9121万元相比,仍上升4%。目前价格有所下滑,但从1995年开始我们企盼突破1.8万元这个价位曾经苦苦等待了11年,直到2006年1月4日才实现,真是来之不易。对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保持1?988万元的高价位也应视为来之不易。2006年把各类产品推向超高价位后,出现这一些回落是正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二、目前市场不景气的主要成因
   
   1.期货的超度炒作。众所周知,国标-5号胶是上海期货主打交易的玩物,海南、云南生产的国标-5号胶80%以上是先进期货仓库,历经一年的投机炒作后再进入消费市场,价格受期货超度炒作直接牵制,目前期货价格已跌破每吨1.8万元,现货不可避免遭到牵连。但是这个价格同国际同期胶价相比,国际现货到7月3日仍维持在每吨2294美元,按半关税计算,国标-5号胶与进口胶到岸价相比,期货超度炒作每吨已低于国际现货接轨价2500—3000元,应该说目前现货价格与国际胶价接轨还留有很大的回位空间。长期跟踪观察市场情况表明:因期货过度炒作造成价格偏离国际价格的现象经常出现,一种是炒高,超过国际同期现货价格,给现货卖好价提供了机会,这是可利用的一面;另一种是炒低,低于国际同期现货价格,给现货市场增加了压力,这是值得警惕和回避的一面,目前出现的“冷市”属于后一种状况,使业者感到担忧。但有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不管国内期货怎样炒作,天然橡胶价格最终都要向国际价格回归,从这点看业者思想也不必慌乱。
   2.影响当前市场的重磅炸弹是:国家拟在今年7月开始将轮胎、胶管、输送带等橡胶制品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3%下调到5%,下调减少的8%意味着中国橡胶协会旗下会员企业利润减少36亿元,而原先出口退税总额占行业利润60—70%,本来就很低的2%利润率很难承受退税率大幅下调的冲击,不少企业面临亏损经营的局面,对高价位原料的需求减弱,造成目前市场疲软。应该清醒地看到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有一个难以准确预测的消化和适应过程,时间越长对市场复苏越不利。
   
  三、正确认识2006年价格暴涨,调整好应对心态
   
   2006年天然橡胶价格比2005年上涨33.3%,这是市场放开12年来人们始料不到的最大涨幅,国标-5号胶最高价每吨2.89万元;浓缩乳胶最高价每吨1.794万元;国标-10号胶最高价每吨2.6万元,年内所有产品都创历史最高价格,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2.0086万元。一年间价格上涨1/3,其合理性值得研究,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市场需求的完全反映。主导消费市场的广大客、用户,面对暴涨的严酷现实,必然有一个认识、消化、适应的过程,出现一些“冷市”现象也是正常的事。
   
  四、尊重价格自律机制,力戒人为操控市场
   
  电子交易价格自律机制执行多年,得到了普遍认可,既顺应市场规律,又防止“冷市”价格过快下滑,较好地保护了垦区整体利益。从历史看,运用价格自律机制主动下调价格,一般3—5天就达到拯救市场的目的。如果人为死守某个理想价位,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总之,国际天然橡胶市场没有出现“冷市”的严重情况,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泰国、越南减少对我国进口,石油价格已上升至每桶73美元,据此,我们对后市应充满信心。   (海南农垦报 邢 民)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