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提高我国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1)

时间:2005-06-0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232

      因为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99%以上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中国 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提高耕地质量是增收的必然选 择。
?
?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垦为农 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
?   近年来,一方面随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城市和村镇周边排灌条件好,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质耕 地被大量占用,中低产田比例大幅度上升,耕地总体质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各地对耕 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村耕地管理方式与技术措施不合理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主要农区耕地土壤 基础地力大幅度下降。维持高产,主要靠增加农用化学品和能源的投入量。目前全国耕地氮素化肥 施用量不仅是美国的3倍,也较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高出近6成。造成尽管我国农村 劳动力成本低廉,但农田氮化肥消耗的能源高于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成本仍然很高。每公顷耕地 平均多用520度电,折合208元人民币,农民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弱。
?
?   由于目前我国化肥用量水平已很高,受报酬递减率作用,靠增加化肥投入量,尤其是氮素化肥 能够引起的产量增长已近极限。对于继续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仅靠增加农用化学品和能源投入 量的模式将是一条死胡同,而提高耕地基础地力,藏粮于土,才是建立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长效机 制,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
?
?   土壤质量核心问题是“低、费、污”
?
?   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限制我国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问题是土壤氮磷养分不足,那么 随着20多年来化肥投入量和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耕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状况的较大改进,“低、 费、污”的问题已经逐步成为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
?
?   这里“低”主要是指基础地力低。基础地力是指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
?
?   我们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在全国的田间定位试验与调查显示,因为缺少适合 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99%以上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在约占全国农田面积15% 的集约化种植农区,氮磷肥料严重超高量使用,但氮肥利用率仅10%左右,因养分供应极度失衡,作 物病害严重,农田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部分耕地土壤盐害严重、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土壤 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
?   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农 田管理技术水平更渴求,导致“费”,即:土壤更加“吃肥、吃工”,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 靠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总产提高了41%,单产水平提高了 56%,每公顷增长到4399公斤,而化肥投入量增长了225%。目前,我国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已达到 每公顷191公斤(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1%、159%和329%,而耕 地粮食单产水平仍然较这些国家低1—3成,按播种面积计算则低2—4成。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