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陕西省农垦集团部署冬季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五项重点工作

时间:2021-12-06 作者:刘国礼 来源:陕西省农垦集团 点击次数:7738

今年秋季以来,陕西农垦集团所属农场遭遇前所未有的特殊灾情,给秋收秋播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13余万亩秋作物收获结束,小麦播种任务已经完成,播种面积8.6万亩。目前,工作重点转为农作物冬季田间管理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上。为准确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增强信心,迎接挑战,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当前工作,集团公司印发了《关于做好冬季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对产业发展及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全新的安排部署。

 

陕西农垦秋播现场

《通知》指出,目前面临复杂的形势和背景,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前所未有的“特殊灾情”。今年直属农场遭遇60年不遇的重大灾情,渭河倒灌、洛河决堤,灾情致使农场大量农田被淹没,损失巨大,影响深远。特别是朝邑农场作为粮食产业核心区和集团公司特色果蔬示范区,因洛河决堤全面受灾,大部分田块被淹没,出现明水近两个月。

二是稳健发展的“特定时期”。多个重要事件时间窗口叠加出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年,起好步、开好头至关重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二十大将于明年召开;今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农垦改革转型的重要年份,农垦要转型发展,在全省规模化“吨粮田”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陕西省国资委要求农垦高质量发展、硬担当、紧追赶,落实粮食规模化生产“吨粮田”和支持杨凌发展两个战略任务。

三是现代农业国家队的“特别担当”。作为国有企业、农业战线的国家队,要在全省粮食规模生产上承担特别任务担当,按照省委省政府规模化粮食生产三年规划任务,全力推进陕西省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要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承担高质量发展担当。在特色果蔬产业、畜牧产业等上发挥农垦的作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农副产品,让群众吃的放心、吃的安全。

四是承上启下的“特殊任务”。目前临近年末岁初,是一年中的收官阶段,也是为下年开局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非常重要。今年由于灾害影响,冬季将更忙,恢复重建工作比预期更复杂、任务更繁重。

 

陕西农垦秋播小麦

《通知》强调,要全力做好冬季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在规模化“吨粮田”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上,“垦”出新天地。一是把粮食产业作为集团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来抓,摆在第一位置,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稳步推进规模化“吨粮田”粮食产业;二是走出农场,走进农村,走向田间。加强同县域的协调合作,拓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范围;三是建设好集团公司20万亩规模化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全面完善配套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第二,围绕减少灾情影响和提升产业质量,“管”出新水平。一是强化麦田管理,以促为主,培育壮苗,促苗转壮,安全越冬。二是加强特色果蔬冬季田间管理。

第三,针对灾后重建和政策性财政项目,“建”出新格局。一是农田基本建设,田间道路、渠系、排灌设施,高标准农田等涉农项目建设;二是财政类政策项目的申报及实施;三是这次灾害导致的农业生产设施、果蔬棚舍等的损坏建设;四是道路、供电供水等的重建;五是目前在建项目建设,养猪项目等。

第四,紧扣新发展理念落地见效,“抓”出新成效。一是抓科技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二是抓技术合作。加强校企院所、垦地等技术合作,为农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抓安全生产。做好冬季用电、用气取暖、防火等安全措施。四是抓生态环境。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生产生活,减少面源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五是抓土壤肥力能力建设。

第五,着眼集团“十四五”规划和使命担当,“谋”出新路径。一是根据深化农垦转型改革的需要,在贯彻落实全省粮食规模化生产上要有新点子、再添新措施、探索新机制、创新新模式、拓展新领域、寻找新伙伴;二是根据“十四五”规划及陕西省对农垦的要求,谋出新对策,积极推进规模化粮食生产,积极支持杨凌改革发展;三是在特色产业示范上谋出新特点,积极引进新品种、集成运用新技术、广泛使用新机械,发挥好示范作用;四是在产业融合,三品一标,降本增效,质量提升方面谋出新成效。

《通知》指出,农垦事业任务艰巨,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紧扣产业发展部署,彰显农垦的使命担当,深知农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承担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的使命担当,推进农垦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