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湖北潜江市国有农场20年改革硕果累:水乡农垦春满园

时间:2008-10-24 作者:梅华峰 颜忠君 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次数:4720

     湖北省潜江境内的6大国营农场,作为潜江重要的经济板块和农业战线“国家队”,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棉、油、渔、猪、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潜江建市20年来,农场累计上交税金2.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近3亿元。去年农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3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比“八五”末翻三番,增幅292%;农业总产值比“八五”末翻两番,增幅190%;农业人平纯收入比“八五”末翻一番,增幅101%。今年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30%;实现农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1%。“昔日芦苇荡、荒水滩,满眼尽是小土路、小矮房、小作坊,年年都是旧模样;今日楼房起、厂房建,举目皆是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天天都有新气象。作为潜江市分管农场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张桂华深有感触地描绘了农场几十年来改革发展变化。

  改革:焕发青春活力

  农场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政企合一、事企一体,既承担着企业自我发展的任务,又履行了政府方方面面的社会职能,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机制越来越制约农场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农场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农场开始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1996年-2001年,农场陆续下放潜江管理,区域格局基本形成。但此时的农场,仍然未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大多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改革势在必行。

  适者生存勇者胜。2002年,一场更为猛烈的改革在农场掀起。推行以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职工养老统筹改革、农业税费改革为主的“三改”联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行内部改革。每个农场内设机构由7个减为5个,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再次精简20%。2005年,每个农场内设机构又由5个精简为“三办一所”,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和直属财政所,6个农场核定总编制201名。几轮改革农场共精简、分流、内退人员1398人。农场所设分场一律撤消,组建生产大队,管理人员控制在3-4人。农场财务由二级核算变为一级核算。广播站、文化站等事业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

  剥离社会职能。农场教育、公安、司法、法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考核、考试等办法,已于2004-2006年全部移交市主管部门管理(其中教育剥离经费全部由省转移支付);卫生、计生按乡镇管理办法,经费实行差额补贴;国土、林业、血防、动检、交通于2007年移交市相关主管部门,实行延伸派驻管理。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004年,农场农工、工商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分三批进入了全市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解决了农场干部职工老有所养问题。截至2007年,农场参保人数4.4万人,当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3200万元。退休后,农工人均月工资400元左右,工商企业职工人均月工资700元左右。二是从2008年开始,农场职工全部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场职工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

  推行“两田制”改革。2004年开始,农场农业税费改革实行“两田制”,6个农场共分配“责任田”12.6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95%,全部参与农村相同政策的税费改革,实现零税赋。承包“租赁田”16.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05%,全部按市场运作办法,实行竞标种植,且先交钱,后种田。

  “三改”联动,极大地减轻了农场包袱,使农场走出困境,焕发活力,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发展:尽显勃勃生机

  1997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潜江市农场管理局,作为负责指导、管理、协调、服务、参谋、督办农场的综合职能部门,出台了《中共潜江市委潜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场管理促进农垦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农场尽快融入地方、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能机构的建立,一是实行财税目标管理。2003年,市政府以1998年—2000年农场实际上交工商税的平均数降低10%作为农场上交基数,超基数部分的市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农场,其中国税超基数部分返还30%。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支持。农场的道路建设、卫生(血防)、水利建设、民政优抚以及高产农田土地治理项目、“一建三改”、“以机代牛”项目等全部纳入全市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实施。三是制定支持发展文件。

  潜江建市20年,也是农场思想不断解放的20年。近年来,农场依靠国家、省、市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改革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立足“农业稳场、工业富场、项目强场”的发展理念和“走出农场、开放农场、搞活农场”、“跳出农场看农场,跳出农场学农场”的发展思路,农垦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今年,农场亩平3000元以上的麦(油)瓜棉、果林间套、鱼猪鸭联养、虾稻连作、鱼莲共生、果用瓜、蔬菜、名特优养殖等高产特色种养面积7.4万亩,其中被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的西瓜5000亩。另外,生猪出栏10.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33.9%;牛羊出栏1000头,比上年同期增33.4%;家禽出笼27.89万只,比上年同期增8%。

  科技兴农实施新举措。今年,农场实施了中稻机械插秧试点工作,计划3000亩,实际完成6760亩,占计划的225%;培植示范样板田籽棉单产达1000斤的130亩,籽棉单产过800斤的1300亩。另外,农场积极探索种养新模式,种植葡萄580亩,辣椒3000亩,“四季西瓜”710亩,网箱养鳝1500亩,鮰鱼养殖5000亩等。

  农业产业化呈现新规模。农场现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培植产业特色,形成了较为突出的5大产业链,即棉纺、水产、生猪、服装、食品。棉纺产业。农场常年种植棉花20万亩左右,该产业基本形成了棉花种植—产品回收—加工—棉纺—织布等一条龙生产格局。农场现有棉花加工企业7家,皮棉加工能力4.5万吨;棉纺企业6家,生产规模33万锭;织布企业7家,生产规模2500多台套。水产产业。以星发水产、宝龙水产2万吨加工能力为龙头,以总口、西大垸、后湖4.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为基地,以西大垸、后湖水科所孵化“四大家鱼”3.5亿尾,鮰鱼、黄鲴、银鲫、泥鳅等名特优600万尾为种苗,其虾仁、整虾、鮰鱼、甲壳等远销欧美及国内各地。生猪产业。总口种猪厂、东、南海猪厂,运粮湖蛤蟆洼猪厂、宏光猪厂,后湖猪厂等六大猪场年出栏生猪均在万头以上,还有任湾、小方等8个0.5万头以上的猪厂成为农场生猪生产的基地。服装产业。农场内有赛格制衣、鹰雕狼、康强制衣、上葳服饰等服装企业4家,生产能力80万件。食品加工产业。农场现有油脂加工企业4家(康星、华垦、熊农、运农),加工能力10万吨;酒业加工企业5家(园林青酒业、白露液、醉泉、经典粮液、周矶白酒);蛋品加工企业5家(西大垸、熊口、总口、后湖、运粮湖),加工盐、皮蛋能力1亿枚;还有周矶的尝香思、鱼满仓、可知礼等知名食品加工企业。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日前,西大垸农场与湖北大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署万亩蔬菜种植加工建设项目协议,由大润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该垸建立1.5万亩马铃薯和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建立深加工厂和产品配送中心。2002年至今,农场共招商引进项目53个,到位资金8.49亿元,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40余家,盘活闲置资产近2亿元,解决农场农工就业5000多人。农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6家。

  土地集并及农业招商开始新动作。20年来,农场为了盘活农场土地资源,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不断借鉴先进垦区经验进行积极探索,使农场土地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2008年,农场全力推动了适度连片集并“租赁田”和农业招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完成土地集并31380亩,完成农业招商引资任务2470万元。

  新农村建设出现新进展。“十五”以来,按照“培植重点、展示亮点、提升看点”要求,农场不断加大投入,以典型引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修建公路196.87公里,改水1万户,建沼气池5000多口,植树近10万株,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项目建设展现新亮点。一是土地治理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现代农业建设项目成效显著,三是以机代牛项目扎实推进,由省农垦局扶持的农场农机购机补贴项目50万元,已完成50.8万元,占计划的102%。

  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面对2003年、2005年内涝造成的惨痛教训,农场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其中疏挖沟渠28万米,建泵站涵闸379处,维修涵闸467处。二是场容场貌得到有效改善。农场立足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场内交通网络、公用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使农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农场干部职工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望:一片灿烂阳光

  长期以来,农场作为潜江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特别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统”的功能,实行规模集约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为全市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

  2006年,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明确了农场作为全市“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并提出了“率先发展、率先富裕”“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等奋斗目标,使农场在全市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显。随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了激励支持农场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相继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加快国有农场发展的意见》、《潜江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国有农场发展的意见》,为农场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到农场视察工作时,对潜江农场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发展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8月23日,在全省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座谈会议上,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对潜江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特别是5月30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专门听取了省农垦局主要负责人工作汇报后,指示农场要抢抓良好的政策机遇,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经济。

  面对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面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谆谆重托,潜江农垦广大干部职工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把潜江打造为中部强市添砖加瓦。  (记者梅华峰 通讯员颜忠君)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