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玉米万重黄,人间最喜是丰收。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开展了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技术成果之一的“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水肥一体化技术”现场测产活动。东北地理所所长、党委书记姜明,兴安盟农牧局副局长李雪山,兴安农垦副总经理李英国一行出席活动。
在兴安农垦呼和马场技术示范基地,“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兴安盟示范基地技术负责人黄立华介绍了示范技术总体实施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与会人员实地查看秋收前部分示范田块作物长势。
依据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玉米栽培学组共同制定的《关于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技术示范团队邀请专家组对示范技术进行实收测产。经专家测产,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平均每亩实收籽粒鲜重1099.54公斤,籽粒含水率为32.2%,折合标准籽粒含水量14%后,实收亩产为866.85公斤,常规耕作技术平均每亩实收籽粒鲜重935.04公斤,籽粒含水率为32.5%,折合标准籽粒含水量14%后,实收亩产为734.08公斤,每亩增产132.77公斤,增产率18.08%。
该项目是为了解决干旱半干旱风蚀水蚀严重叠加区黑土保育与粮食高产增效问题,示范区内使用了玉米秸秆覆盖条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是将保护性耕作条带耕作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黑土保护与粮食单产提升并重的技术,能够实现了防风固土、土壤培肥和粮食单产的可持续稳定提升。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通过引进新项目,为优良品种选育扩繁,降本增效,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促进职工群众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下一步,兴安农垦将总结经验,根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供的先进技术在全系统范围内积极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更加高产的种植密度以及粮食品种,大力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促进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