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从冬交会主题变迁看市场变化

时间:2002-12-0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692

1998年,海南省政府决定,首次举办全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这是继海交会后,海南举办的又一大型商贸活动。当时,海南省政府郑重决定,在以后每年冬季瓜菜产销高峰期之前,举办一次冬交会。 办冬交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扩大海南农副产品的知名度,拓宽流通渠道,打响海南冬季农业牌子。 由于是尝试,当年的冬交会居然没有打出明确的主题。但没想到,首次开张大获全胜,冬交会首日就签订了33亿元的瓜果菜订单。 其实,在此之前的1997年,海南省供销社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已经联合在海口举办了一次冬季农副产品供需见面会。供需会由于规模小,影响也小。第二年,供销系统继续操办,但随着时间的临近,组织者却面临大型会务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离开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决定由省政府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办,并正式命名为冬交会。 此后,海南连续在每年11月至12月期间举办冬交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尽管主办方不同,尽管场所几经变更,尽管客商有多有少,尽管成交规模有大有小,尽管展品不尽相同,但如今解读前四届冬交会的主题,仍可从中品出海南冬季农业的发展历程。 记者从事农业采访多年,采访中接触的许多农民朴素地认为,海南冬季农业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能种得出来,能卖得出去,能卖个好价。 农民的朴素愿望,在冬交会的主题里得到集中体现。从1999年至2001年,冬交会的主题都是———订单、科技、绿色。在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中,“订单”始终列在首位。 大抓订单,成为全省各级政府的一致行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抓瓜菜订单的落实,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也是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主要议题。在冬季瓜菜产销高峰期来临前,从主管的副省长,到各市县委书记,到乡镇干部,都带队赴全国各地推销瓜菜,替农民争取到大批客商,拿回大量订单。 有数字为证: 1998年,签订协议和合同246宗,成交量 113万吨,金额近50亿元。 1999年,签署合同536宗,成交量179万吨,金额54亿元。 2000年,纪录再次被刷新,签订合同798份,成交量239万多吨,金额近73亿元。 2001年,合同成交量183万多吨,金额 38.4亿元人民币和1亿多美元。 应该说,尽管农业合同因其特殊性,不能做到全部兑现。但毕竟海南每年数量巨大的冬季农产品,还是顺利地卖出去了。 本届冬交会的主题还是那6个字,但顺序变了———绿色、科技、订单。“绿色”由第三跳到了第一,成为最响亮的口号与核心内容。 从“订单、科技、绿色”到“绿色、科技、订单”,这一小小的变化,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实际上,不管是农民还是运销商,都应该把它视为一个明确的信号:无公害将成为今年冬交会的门票,成为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证,也将成为今后农产品最大的卖点。 副省长江泽林说,无公害农业应该成为海南冬季农业最响亮的品牌。今后若干年内,中国农业将以此为主题,海南的冬季农业将以此为主题,冬交会更应紧扣此题。 有关人士认为,经过几年下大力气抓订单,海南的冬季农业已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冬季农业的品牌已经打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冬交会这个平台,抓瓜菜订单、促瓜菜销售,已收到明显成效。当前,“绿色”已成为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省政府顺应这一趋势,将冬交会的第一主题定为“绿色”是非常恰当的。 实际上,绿色已成为海南众多从事农业开发的种植户和运销商的普遍心声。目前,全省已有11家企业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的评定,核发绿色标志。他们认为,凭着瓜果菜上一张小小的标签,就可撬开一个巨大的市场。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