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大豆产业: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时间:2002-09-0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587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东北现象”是整个中国农业的缩影,而剖析“新东北现象”中的大豆的应对策略,其意义也超过了大豆本身。   在记者看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引导下,我国的大豆产业正从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的品质:首先是改良品种;其次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使大豆得到大幅增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改变观念,引进市场竞争意识。   有关专家认为,要想增加大豆的竞争力,首先要解决大豆品种问题。目前中国已有5-7个高油大豆品种,其最佳种植区在北纬42-44度之间,即松花江南岸哈尔滨以南、沈阳以北地区,出油率可达18.5%。有关加工厂家介绍,如果出油率稳定达到这一指标,加工厂就不必从国外进口大豆了,这一说法是以财务计算为依据的。   正是因为如此,在实施国家大豆发展计划中,品种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据报道,作为大豆重要产区的黑龙江垦区,近年来已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建设了一批大豆育种扩繁中心、50多处大中型种子加工中心。今年初,黑龙江垦区确立了用3年至5年时间建设优质大豆原种、良种基地,以及1000万亩商品生产基地的“振兴大豆行动计划”目标。为打好振兴大豆生产这一仗,垦区举办了“高油大豆高产技术培训班”。目前,垦区已落实订单种植大豆1000万亩计划,其中农业部下达的高油大豆示范基地面积270万亩。按照调早、调优、调专、调特的原则,垦区的大豆生产将全部实行统一供种、区域化栽培、专品种生产、纯品种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在服务指导上,垦区将35个示范农场的270万亩高油大豆高产示范基地,纳入垦区科技示范带中,全面落实16项保优栽培技术措施。   除了品种问题,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也备受重视。日前,国家计委等部门批准了首批粮油加工18个项目的立项,项目建设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国家计委官员表示,这标志着由国家计委牵头组织实施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开始启动。   首批粮油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大豆深加工、稻米深加工、小麦深加工、玉米深加工、特色油脂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等内容,新增年加工能力总计209万吨,大部分项目建设期在两年以内,部分项目可于今年底建成投产。   在品种和深加工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了。从“东北现象”到“新东北现象”,东北人受到强烈的触动,他们自问,为什么每当市场对一产业或行业造成冲击时,受伤最重的总是东北?回答其实很简单,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给东北的经济打下了深刻的铬印,也在东北人的思想里留下了封闭、自满等守旧的东西。东北工业的落伍、农业的落后,都跟东北习惯于“日挪影移”的被动式的思维方式有关。东北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魄力,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改变观念,这样才能走到市场与时代的前沿。   这样的反思,具有全国性的意义。(王义伟) 稿件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