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与石油、铁矿石、煤炭并列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国防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随着世界橡胶工业的重心移师亚洲,亚洲己经成为全球天然橡胶的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据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ANRPC)统计,2017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为538.6万吨,自产量79.8万吨,原料进口依赖度超过85%。可以说,橡胶产业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气候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即使是在云南、海南等我国种植天然橡胶的优势区域,产量及胶水质量也比不上东南亚等国。加上2012年以来,天然橡胶行情持续低迷,由最高时的每吨4.3万元,下跌至2018年以来每吨1.1万元左右。因此,有人提出,既然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种植条件、发展前景更好,为何不放弃在国内种植橡胶而大力发展海外基地?本文将以广东农垦为例,剖析我国橡胶产业在海内外的发展优劣势,以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一、广东农垦橡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广东农垦是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开拓者。1951年,为了粉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战略禁运,党中央决定成立华南垦殖局,在广东和海南开拓新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打破了西方植胶权威关于“北纬十七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论断,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一直以来,天然橡胶产业是广东农垦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04年广东农垦组建了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经营实体,深入实施“西进南拓”及“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启了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新征程。2016年9月,成功并购了全球第三大天胶企业——泰国泰华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目前广垦橡胶集团下属企业60多个,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印尼、新加坡、印度以及国内的广东、云南、海南、山东、上海等地。国内外胶园种植规划面积150万亩,橡胶加工厂37个,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共24个,整体加工能力达150万吨。主要加工厂通过了东京、新加坡、上海全球三大橡胶期货交易所品牌交割认证,产品销往全球主要轮胎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流通性和知名度。广东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保障我国天然橡胶的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广东农垦橡胶产业国内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国内发展优势分析
体制机制优势。近年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剧烈波动,2011年以来胶价下跌幅度最高超过70%,造成从业者收入明显下降。加上一般需要6-7年才能产生效益,普通农户投入不积极。作为中央直属垦区,广东农垦实行集团化运作,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质量控制,有利于开展良种推广和技术革新,同时抗风险能力较强。
政策优势。基于天然橡胶重要的战略资源地位,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扶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1951年8月底,政务院通过《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提出为确保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产业。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优先支持天然橡胶等作物发展。2015、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做好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科学合理划定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海南、云南、广东为重点,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目前广东60万亩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已经基本完成划定,将受到国家的严格保护。此外,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将天然橡胶良种以及保险保费纳入补贴范围,切实减轻了农场的投保负担。
市场优势。广垦橡胶集团组建以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构建全球化经营体系,在国际橡胶集散地新加坡、泰国以及国内的广州、青岛成立了贸易公司,在上海、天津等国内橡胶主销区建立产品分销点和仓库,构筑起橡胶产品销售与物流一条龙服务网络,形成了依托广州本部,国内、国外、期货套期保值和电子商务四个市场同步发展的全球营销体系和创利模式。
科技优势。广东农垦天然橡胶科研体系较为完整,产研紧密度高。垦区在1962年就成立了化州橡胶育种站(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研究所前身),主要负责开展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引种鉴定,橡胶抚管、割技改革和植物组培等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广垦橡胶集团成立了技术创新中心,专门负责橡胶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广东省农垦总局参与完成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得1982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参与完成的“橡胶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的《橡胶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项目获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垦区下大力气推割制改革、抚管技术革新,降本增效效果明显。例如,通过推行“六天一刀”和“七天一刀”超低频割胶制度,人均割株从2016年的1610株提高到2018的2422株,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4%。
人力资源优势。经过60多年的发展,垦区培养了一大批橡胶专业技术人才,从种植、抚管、开割等一线生产性工人,到辅管人员,都拥有丰富经验,加上长期在一线工作。这支既具有技术专长、又传承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农垦精神的队伍,也成为广东农垦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
(二)国内发展劣势分析
地理位置不佳,灾害频发。广东农垦橡胶种植区域主要布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典型气候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据不完全统计,垦区60多万亩橡胶,每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占30%以上,最高年份(1996年)的经济损失达14亿元。2008年又遭遇了80年一遇的特大寒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对垦区橡胶产业造成致命打击,产量由2007年的22521吨大降至5682吨,到现在都未完全恢复。
一线工人短缺且老龄化严重。垦区橡胶大多种植在山坡,难以实施机械化,并且需要半夜割胶,条件艰苦。加上近几年胶价下挫明显,胶园产出低,胶工收入下降,很难招到年轻胶工。垦区割胶工中50岁以上的超过40%,有些60多岁的老胶工依然奋战在一线,割胶工短缺几乎成为常态。目前垦区有100万株橡胶树由于无胶工可用而无法正常开割。未来几年陆续有600多万株达到开割标准,胶工缺口将达2800人以上。
生产成本上升,生存压力大。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生产物资价格不断上升,加上国有农场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多重因素导致垦区橡胶生产成本过高。据测算,2017年干胶直接生产成本每吨达1.43万元,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困境,生存压力巨大。
三、广东农垦橡胶产业海外发展优劣势分析
广东农垦作为中央直属垦区,在享受各项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勇于承担走出去发展排头兵的重任,2005年开始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经过10余年的拓展和建设,广东农垦旗下广垦橡胶集团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已经成为广东农垦的一张亮丽名片,绘就了一幅“海外再造新农垦”的宏伟蓝图。
(一)海外发展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优势。东盟国家土地资源丰富、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台风寒害及病虫害较少,橡胶种植周期短,产量高。如在马来西亚种植橡胶树5年左右就可以投产,且一年12个月均可以割胶,相较于国内有三个月的停割期,产量至少高出30%。因此我们优先选择东盟国家发展海外橡胶产业。2010年开始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种植第一批海外胶园,2016年8月份成功开割。
政策优势。从国家到省级层面都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中央层面,2006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多个文件,如《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农业“走出去”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农业对外开放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2007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胶北豆等倡议和战略的提出,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良机。2013年10月初,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马来西亚经济峰会”时强调继续推进中马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领域的合作;当年10月中旬,李克强总理出访泰国并签署《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两国将密切在橡胶产业的投资与合作。2017年,农业部将广东农垦并购泰华公司的情况以信息专报的形式报送汪洋同志,受到汪洋同志的重视并批转国家有关部门。省级层面,2010 年 5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我省与东盟各国气候和生态条件相似的优势,以广东农垦等大企业为龙头,加强橡胶种植等方面的合作。此外,相关企业和国家部委也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种风险分析信息。如2005年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5年以来每年发布《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2004年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2011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联合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2011)》以及2017年11月中诚信国际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报告(2017)》等,都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参考和警示。
劳动力成本优势。我们投资的国家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工作的需求更为强烈,工资要求也相对较低,且不存在劳动力跨国流动涉及的繁琐手续,海外市场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二)海外发展劣势分析
投资大、见效慢。海外基地建设涉及土地租赁、人员雇佣及多项隐性支出,加上橡胶产业前期投入大、投产周期及资金回收期较长,融资手续繁琐,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存在政治风险。一些东南亚国家由于政局不稳,加上历史原因与我国存在某些争端,投资环境和贸易条件都有所恶化。一些国家腐败较严重,外国投资者想融入当地困难大、风险多、成本高。此外,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外国投资者设置重重障碍,产业政策变数较多。
人力资源的制约。由于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加上海外胶园大多位置偏僻,生活配套差,很多国内员工不愿意到海外工作。再者,投资国对外派人员限制较多。虽然一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当地人民迫切需要工作,但是懒散缓慢的生活节奏又很难满足橡胶产业高劳动强度的需要。
不确定性较多。除政局不稳定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外,在运输环节存在自然灾害和事故风险,在贸易过程中存在货款不能如期回收、汇率波动导致的潜亏等风险。
四、广东农垦橡胶产业海内外发展设想
橡胶产业是广东农垦的建垦之基,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市场不景气而失去信心。加上天然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是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内容之一,放弃国内橡胶产业的想法更不可取。在尽力争取各项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支持海外上市融资等政策支持及资金扶持的同时,要尽力练好内功,“内稳外扩”,在稳定国内规模的基础上,加大“走出去”步伐,提高广垦橡胶的品牌辨识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掌控”,增强国际话语权。
(一)国内方面,稳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
在当前胶价仍然低迷的关键时期,不宜大面积扩大种植规模,而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国内胶园发展质量上。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与推广。认真落实与“管、养、割”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创新,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技术创新扶持资金,充分利用研究院的人才优势,加大智能割胶技术研发力度,力求在减少人力投入上取得突破。
二是加快胶园标准化建设,为机械化推广做准备。科学划定橡胶产业发展核心区,将人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向核心区倾斜。加快对低产残次胶园的更新换代,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创建橡胶特色产业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广垦橡胶集团作为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与农场的利益分配机制,发挥作为产业龙头的责任与担当,提高农场种胶保胶的积极性,增加胶工收入,实现农场基地稳定、胶工队伍稳定,从而使产业龙头获得更好发展。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实行橡胶收储补贴等扶持性制度。据了解,为保护国内橡胶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泰国政府均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采购国产橡胶,并向农户进行补助。我们要尽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针对国有企业橡胶收储的补贴制度,支持开展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申请中央财政对保费给予补贴,以保障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做好企业风险管理研控。积极研究利用好天然橡胶期权交易政策,与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相结合,不断丰富企业风险管理手段,提高企业风险综合管理能力。
(二)海外方面,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一是通过海外并购,迅速做大规模。在泰国、马来西亚等橡胶主产区,有很多现有的橡胶加工贸易企业,关键是要做好企业调查,针对资质好、信用度高、设施设备先进健全的企业进行收购或者投资入股。另外,充分利用当地技术及市场优势,发展附加值较高的下游乳胶制品,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投资建厂,获取长期回报。虽然橡胶树的投产周期较长,但是东南亚等国灾害少,产出回报高,可以考虑自行投资建厂,种植橡胶。
三是加快资本运作,缓解资金紧缺难题。在成功引进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股权多元化,以小资本撬动大资本。加快推进广垦橡胶集团在内地或香港上市相关准备工作,泰华公司在海外上市进程也要加快推进。
四是大力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加块培养一支稳定的当地员工特别是胶工队伍。通过举办培训,将国内的种植经验、病虫害防治技术、割胶技术传授给当地员工,不定期组织当地优秀员工到国内基地及集团本部参观,提高认同感和稳定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投资地设立公益基金或奖学基金,将“走出去”提升为“融进去”。
五是增强对外派员工的人文关怀,提高职工的幸福感。虽然农垦职工大多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但是考虑到外派员工大多是中青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所以建议在提高物质报酬外,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每年准予三到四次的探亲假,每次假期时间延长至15天左右,对于不休或者少休探亲假的员工适当提高补贴。另外对于外派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的普通员工,可适当考虑其回国工作的申请并合理进行安置。
六是加强风险保障。建议有关部门探讨将海外基地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畴,对海外橡胶种植灾害保险进行保费补贴,以消除企业走出去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总局)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