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万石

时间:2021-05-20 作者:王云龙 来源:《准噶尔的苏醒》 点击次数:5991

—九五三年六月间,当时我任二十团(即现在的一二三团)团长。有一天,兵团陶峙岳司令员和二十五师(农七师前身)刘振世师长陪同苏联专家迪托夫来我团检查指导工作。大家在一起谈论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说,二十六师(即农八师前身)准备搞玉米“千亩千斤”(即一千亩地,每亩收一千斤)。当时,鉴于大家的生产情绪很同,竟赛的劲头很大,谁也不愿落后,于是,我就插话说:“他搞千亩千斤,我搞万亩万石!”(每石四百四十斤)他们听了我的豪言都很高兴,并且一再鼓励我一定搞成功,还说要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消息,向兄弟师、团传达。这就是“万亩万石”的兴起,

经过了三年的生产实践,虽说我们掌握的生产知识,达到技术的水平和拥有的物质条件都还不是很理想,但广大指战员的创业热情和革命干劲都是很高的。我作为一团主帅,从“民心可用”这个角度考虑,谋略“万亩万石”这个高标,我是具有大可一试的勇气的。不过,摆在面前的困难确实不少:水利工程尚未配套,用水没有保证;化肥也没有;拖拉机仅有苏制老式阿特兹石油拖拉四台机;没有配套农具,仅有犁子和插种机;万亩麦田的整地,修渠工作都得用人工作业。总之,种一万亩冬麦,从开荒造田到整地播种,任务繁重,使人“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所幸我们知难而进,作了如下布置和实施。

(一)万亩万石的丰产田经研究确立在车排子垦区下游苏兴滩地区(距二十团约十公里)。此地在五十年以前曾有人点片种植过,渠道田埂的痕迹尚可看出。这里遍地生长着梭梭、红柳和枇杷柴,是奎屯河流域比较整齐、肥沃的一大片荒地,可与农八师开垦的莫索湾媲美。

(二)麦种使用,在头一年由苏联引进的乌克兰83号和0246。这两个品种在这里试种以后,效果良好,它们颇能适应北疆的气候条件。

(三)当年夏收后即组织了冬播大队,去苏兴滩开始冬麦播种的准备工作。并派基建股长徐跃章负责土地规划和渠道规划。当时由于没有水平仪和经纬仪,就用部队转业时留下的迫击炮射击用的标杆和磨球取直操平。

(四)没有化肥就在所垦新荒地附近地方寻找过去牧民羊群住过的地方,收集老羊粪作为冬麦播种田的基肥。由于土壤较好,出苗后麦苗还是好的。后来陶峙岳司令员在入冬前还去看过一次。看后高兴地说:“你们不愧是搞万亩万石的,从苗情和整地的标准来看,万亩万石是有希望的。”

五四年春季麦苗返青后,陶峙岳司令员又率专家数人来检查冬麦生产情况。当时出现有两千多亩地因土壤中氮肥不足,麦苗有些瘦弱,如不采取措施,万亩万石很难实现。当时没有化肥,我问专家有没有好的办法补救。专家说:“办法是有的,就看你们能否办到。”“只要有了办法,我们是决不惜力的。”于是,专家说:“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尽最大的努力搞一些人粪尿,在浇水的时候,每一个畦子口挖上一个小坑,把人粪尿放进去,用人搅拌,随水冲进去,就可以解决问题。”当晚,我就动员各连队打扫厕所,收集人粪尿,并连夜组织人员、车辆抬的抬,挑的挑,拉的拉,男女老少总动员,好不热闹。虽然运距十多公里,但在两天内把两千多亩地所需的肥料基本上送够了。经过浇水冲肥后过了几天弱苗有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赶上了壮苗的长势。

当时,水利工程还不能配套,水不够用。全垦区只有一座小型水库车排子水库,蓄水仅一千万方。它首先要满足全团七八万亩各种作物的用水,其次才能用于“万亩万石”,而到七月上旬天山洪水下来的时候,小麦已经成熟,不能再浇。所以,这万亩万石小麦在其生长期内只能勉强浇一个半水。

总之,“万亩万石”这个工程的上马可说是困难重重。然而我们却竟然领略到了丰收的喜悦。当小麦将要成熟的时候,兵团又派工作组来进行实地调查和鉴定。经过抽样调查和定点测定,其数字表明:万亩万石是实现了。后来实收的情况是:有八千多亩地平均亩产达到了四百四十斤,其余近两千亩单产为四百一十斤,平均单产四百二十多斤,基本上完成了万亩万石的丰产计划,创造了当时新疆大面积丰产的新纪录。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