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故事”七十三:周总理来到西联农场

时间:2023-09-08 作者:梁步宁 来源: 点击次数:6043

1960年2月7日,海南省西联农场白南队(今红卫队)割胶辅导员郑红芬接到场部通知,说是今天上午有中央首长来,让他做好准备,到时给首长表演割胶。郑红芬在马来西亚就是割胶好手,有高超的割胶技术,人们都称他为“割胶大师”。正因为这样,只要有重要人物来农场视察看割胶表演,一般都由他来承担。

乍暖还寒,天气变得晴朗,温和舒爽。老郑像往常一样,戴上草兜帽,将磨得锋利的胶刀插在胶篓里,先上橡胶林段去等待。

上午9点多钟,进林段的林间小路仍有些潮湿,路边草尖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只见由远而近,一群人簇拥着几个穿中山装的人,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一路欢声笑语。还看不清人群面容,但爽朗的笑声却已飘进了胶林。“这肯定是中央首长来了!”老郑虽说已为中央首长表演割胶多次,但心里仍怦怦作响。“这会是谁呢?”他边看边猜想着。

此时,我国很多地方还是一片银装素裹,祖国宝岛的橡胶林已是春色满园。正从林间小路上走来的首长们,面对这美丽的南国胶园春色,时而驻步观望,时而挥手商谈。走在头里的那位穿深灰色中山装的首长,转身摸摸这棵胶树,又拍拍另一棵胶树,兴奋地连声说:“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橡胶树啊!”在他转身的瞬间,郑红芬拍拍自己的头,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惊又喜,是总理!

“向前同志,怎么样,讲讲你们农场发展橡胶的情况好吗?”这“向前同志”是当时的农场党委书记郝向前。他担负着接待首长视察的重任,是他一再叮瞩郑红芬做好割胶准备的。

“是。总理。”——嗬,果然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郑红芬心里一热。

“总理,你一来就到胶园,也不坐一下,连口水都不喝,我正在等着向您汇报呢。”郝向前同志说着,就随总理边走边汇报。有些事情总理听了很高兴,哈哈大笑,随行的首长们也随声而笑;有些事情总理听后双眉紧皱,沉默思索;为了弄清情况,他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首长们一路走,一路商讨。

周总理一行边说边走近,郑红芬有些不知所措,郝向前见他发愣,就赶紧走前一步:“郑红芬同志,周总理看你来了。”

“总理!”郑红芬这才回过神来。这意外的机会,使他高兴得不知怎么表示才好,他做梦也没想到敬爱的国家总理要看他表演割胶,而且实实在在就站在眼前。他只是用两只手紧紧握住总理的左手:“总理,您辛苦了!”

总理满面笑容,慈祥亲切地问道:“红芬同志,你好啊!你是哪里人?”

“我是从马来亚回国的。”

“好啊!是爱国归侨。欢迎你参加祖国橡胶的开发事业。怎么样,生活过得好吗?”

郑红芬向总理汇报了生活情况。当听到他在农场上夜校学文化会写信后,总理高兴地说:“我们新中国的工人,应该是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时郑红芬已经自然轻松地拿起胶刀,靠近一棵胶树作好割胶的姿势。他先向总理详细介绍了割胶的工艺操作过程和操作要求,接着就下刀、行刀,只听见“唰、唰、唰”有节奏的削皮声,树皮又薄又均匀地飘落在地上。郑红芬自然利索地割完一棵,又同样地割了第二棵。

总理站在一旁看得那么认真。尤其是看着胶乳从乳管里像珠子一样,不断地一颗接一颗地涌到割线上,又汇成一串往下流,然后从“鸭舌”上一滴一滴落在洁白的胶杯里时,总理看得特别入神。随行的领导以为总理又在默数胶滴哩,有人问:“总理,你已经数到多少滴了?”因为总理在南林农场看到割胶时数过胶滴,被大家传为美谈。今天总理听大家一问,就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总理说:“这一滴滴的胶水,将化为飞机的轮胎,战士们的胶鞋,将为我们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呀!”总理继续和大家一起往胶园深处漫步走去。他看到前面有工人在劳动,就向人群走去。忽然,总理见到有一位女工似乎见过面,思索了一会,很快就想起来了,那是3年前在北京全国先进妇女大会上接见过的女胶工,他高兴而亲切地叫道;“叶娣同志!”

其实叶娣早就认出总理了,只是不敢随便上前问候。现在总理来到面前,想不到倒先叫起她来了。她心里无比激动,快步上前握住总理的手问候:“总理您好!您辛苦了!”这是发自叶娣内心深处的问候,边说边流出热泪:“3年了,总理那么忙,接见过那么多人,还能记得一个普通的胶工……”

在场的首长们一开始被弄糊涂了,怎么总理身居北京,还认得农场的女胶工?现在清楚了,无不感动。总理又和工人们招呼,询问作业情况。当总理了解到工人们正进行胶林管理作业时,鼓励大家:“你们种橡胶不容易啊,要好好爱护好好管理,多产胶。我们国家建设太需要橡胶了。”总理希望橡胶发展加快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把橡胶树保护好、管理好,让它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郝向前同志代表职工向总理保证。

走出橡胶园,总理一行来到农场橡胶加工厂。

总理问工厂党支部书记陈颖兴:“你们厂有多少人?” “108人。”陈颖兴回答总理。“一天能生产多少干胶?”“一吨多。”

周总理和大家边走边聊,详细地询问了橡胶加工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从鲜乳进厂到产品制成都问了个遍。在高化车间,周总理亲手试着摇了摇笨重的压胶机,沉思了片刻,问陈颖兴:“为什么不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

“我们正研究改进。”陈颖兴回答。

周总理一听高兴地笑了:“好的!那你们就尽快地搞起来,我还要回来看的。”接着又问陈颖兴:“能让我们看看你们加工的胶片吗?”

“好!好!”陈颖兴一边答应着,一边快步奔向产品仓房。

周总理从陈颖兴手中接过一块褐黄色的烟胶片,翻来复去地摸着、翻来复去地看着,摸得好仔细,看得好认真。摸着摸着,看着看着,周总理笑了,笑得很舒心,炯炯有神的眼晴里闪动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只见总理扬起头,用手举起胶片,提高了语调对大家说:“同志们,新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橡胶啦!”是啊,为了祖国的橡胶,总理已经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啊!郝向前同志又向总理汇报了浓缩胶乳加工厂的情况。总理为橡胶加工技术的发展感到高兴,满面笑容,连声说:“好,好。”

前头有一片开阔地,走到那里,周总理先招呼大家停了下来,然后又吩咐郝向前同志:“把厂里的职工和家属都找来。”人们一时都不明白总理的用意。总理见状,又小声催促道:“向前同志,快去把大家召集来,我们一起照张相。”郝向前一听周总理要和大家照相,太高兴了。能和总理一起照相,该是多么难得,多么光荣啊!他立即转身向车间和宿舍区走去。一路走一路喊:“大家快来哟!周总理要和我们一起照相啦!”那声音充满了激动,充满了自豪。

职工们想见周总理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刹那时,欢乐的职工们像决了堤的潮水般一齐涌来。个个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团团围在总理的身旁。

摄影师即将按下快门的时候,总理忽然站了起来,走到坐在边上的陈颖兴身边,把他拉到了中间的位置坐下。

陈颖兴急忙推辞:“总理,这可不行,还是您坐!”

总理轻轻按住陈颖兴肩头,笑着说:“你是主人嘛!应该你来坐。”说完回到了陈颖兴刚才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旧社会当牛做马的陈颖兴听到“主人”二字,两眼顿时泪如泉涌。他擦了擦脸上的热泪,端端正正的坐到了中间的位置。摄影师按下快门,记录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

照完相,大家仍愣在原地,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之中。郝向前也和大家一样,激动和喜悦使他半晌才回过神来。他望着周总理和蔼慈详的笑脸,又望了望依依不舍的人群,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心中萌生。他鼓起了勇气,代表西联职工向总理请求:“总理,请您为我们西联写个题词好吗?”

“好的,好的。”周总理满口答应,“我一定写,一定写!”

总理回到县委招待所,饭后,他就坐到办公台前,拿起毛笔,按照对联的格式,给西联农场的题词一挥而就:西联宝岛,南国珍珠。字体苍劲有力,词句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既是题词,又是书法艺术瑰宝。

“西联宝岛,南国珍珠”佳句,脍炙人口。西联对南国,宝岛对珍珠,非常自然贴切,“南国珍珠”既有诗词意境的美妙,读来又朗朗上口,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深刻的含意更不同寻常题词,倾注和流露出总理对海南和祖国橡胶事业的深情和期望。

为了让更多的人世世代代铭记周总理的题词,西联农场在周总理视察过的林段里,用钢筋水泥铸制了一座纪念碑,正面刻着“西联宝岛,南国珍珠”八个大字,背面刻着总理视察的经过纪实。

矗立在西联农场胶园里的这座纪念碑,是中国战胜帝国主义封锁禁运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中国人突破植胶禁区的成功标志,永远激励着海南农垦职工为发展橡胶事业而奋斗!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