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加快农垦现代农业建设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2009-07-14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次数:3806

    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主产区重点县(场)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进一步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各地区都要承担本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逐级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结合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农垦系统在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前,本报邀请到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与垦区有关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共同探讨———

  对话人———

     高鸿宾:农业部副部长

     隋凤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鹏举: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长、党委书记

     葛柏林:黑龙江省859农场家庭农场场长

  主持人———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农垦系统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5%,今年夏粮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高鸿宾: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将实现连续6年增长。农垦系统夏粮生产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样是连续6年增长,夏粮总产量预计达到263.89万吨,比上年增产81.78万吨,增长了44.9%,增产量在全国夏粮增量中占相当比重。

  从大的概念说,农垦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在每年粮食增加的产量当中,农垦大概占10%,今年夏粮增幅中农垦至少占10%以上。

  以黑龙江农垦为例,全垦区有166万人,只占全省人口的2%,但粮食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可提供的商品粮量占二分之一。

  隋凤富:我们黑龙江垦区素有“北大荒”之称,垦区始建于1947年,现在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巨变。

  高鸿宾:我当知青时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干过几年,对农垦很了解,也很有感情。农垦作为我国农业战线上的国家队,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使命。60年来,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巩固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认为贡献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粮食增产量大。2008年农垦粮食总产484.31亿斤,比上年增产55.56亿斤,增长13%,占全国当年粮食增产量的10%;2004年至2008年,农垦粮食总产增加了216亿斤,占同期全国粮食增产量的11%。其次,粮食商品率高。农垦粮食的商品率已达86.5%,2008年提供商品粮近420亿斤。可以说,农垦生产的粮食主要是用来供应市场消费的。三是粮食生产的集中度高。农垦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辽宁、江苏、湖北、吉林、湖南、江西、河北等10个垦区的国有农场,是国家抓得住、调得动、应得急的重要粮源。四是优质粮多。农垦生产的粮食品种主要是水稻、小麦和玉米,其中水稻产量占总产量的51%以上,而且绝大多数是优质粳稻。农垦优质粮的比重已达80%以上。

  隋凤富:“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以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大专院校毕业生为骨干的农垦“百万大军”在“北大荒”屯垦戍边,都是在山边上、高岗上,或者低洼的地方开荒种地。灌溉、除涝等水利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但农垦人始终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垦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推进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北大荒”建设成了国家商品粮战略基地。

  黑龙江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继登上了50亿斤、100亿斤、200亿斤和300亿斤四大台阶。其中,实现粮食总产50亿斤用了32年;从50亿斤到100亿斤用了16年,从100亿斤到200亿斤用了10年,从200亿斤到300亿斤只用了4年。

  张鹏举:我们黄泛区农场是河南省的一个大型国有农垦企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今年百日无雨、五十年一遇的严重大旱情况下,9.87万亩小麦又获丰收,平均亩产556公斤。6年来,我们小麦亩产由2003年的412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556公斤,年均增幅5.12%;总产由4111.76万公斤(9.98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5487.72万公斤(9.87万亩),年均增幅4.93%,连续6年刷新单产、总产纪录。

  葛柏林:现在看我们农场庄稼的长势,今年秋天应该有个好收成。

  农垦系统加快改革步伐,全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

  高鸿宾:今年的夏粮增产为全年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比重增大,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加之职工种粮积极性高,目前看,实现年初提出的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是有保证的。如果后期没有重大自然灾害,全系统粮食总产有望再创新高,突破510亿斤。

  近年来,农垦系统进一步加强国家商品粮战略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垦系统始终坚持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防洪、除涝、灌溉和水保四大工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不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到2008年,农垦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33.5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7.4%;已建成各类防护林1294万亩,基本形成了林成网、田成方、农田道路通畅、适合机械化耕作的农田基础设施格局。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7.9%。这些商品粮基地建设成就,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积累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张鹏举:基础设施建设确实重要。黄泛区是黄河泛滥以后的涝洼地或者高岗上的沙地,一说起黄泛区,给人的感觉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原来农场条件差的时候,粮食产量长期低于附近农民的产量。我们农场能成为优良的种子基地,除了政策的支持,主要是我们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中低产田改造、选用良种、搞配方施肥等方式提高了产量。

  特别是从2001年到2008年,农业部给了我们六七个项目、投资3500万元,支持我们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改造了近10万亩中低产田。

  隋凤富: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300亿斤,我们自己人吃马喂有20亿斤就足够了,只占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再增产30亿斤,为国家提供300亿斤商品粮。这300亿斤粮食可供给近一亿人口吃一年。

  高鸿宾:目前的粮食生产情况怎样?实现预期目标有把握吗?

  隋凤富:从今年粮食生产来看,目前粮食作物的长势好于常年。但也有一些不利的情况。今年5月黑龙江比较干旱;6月份又是连阴,基本上有27天半每天都有降水;7月前3天每天都在下雨,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期推迟了,玉米、大豆、水稻比常年同期大约要少一片半叶。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力争实现今年生产300亿斤商品粮目标。

  葛柏林:隋凤富同志说生产300亿斤商品粮,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为什么?因为我们垦区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就是家庭农场。现在我经营的就是家庭农场,属黑龙江垦区859农场的一个小农场,是垦区最基础的细胞,这个细胞的机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

  我亲身经历了家庭农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家庭农场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农场。我们家庭农场发展的进程,也是垦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家庭农场这条路子走出来了,粮食增产了,我们致富了。如果不遭大灾,我一年的纯收入就能有100多万元。

  隋凤富:现在老葛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不出去干其他工作,回去协助父亲做农业,他感觉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高鸿宾:垦区要发展,就是要充分调动职工种粮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在落实家庭承包、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同时,积极探索家庭联合承包、小组承包、股份合作、专业承包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从农业经营的制度上、机制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隋凤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垦区把农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家庭农场,由他们去承包经营农场的国有土地,自负盈亏,农场职工变成了管理者。现在,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家庭林场都红火起来了,这和全国农村的改革是同步的。通过改革,我们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高鸿宾:要保证粮食增产,也要不断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现在,垦区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

  张鹏举:我们在小麦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2008年,黄泛区农场小麦平均单产539公斤,比周边两县单产426公斤高出113公斤。

  农垦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积极引领新农村建设

  隋凤富:我们周边的农民都来向我们垦区学经验,春天来看我们播种插秧,夏天来看作物长势,秋天来看产量,冬天来看粮食品质,农民把几个环节学会了,第二年就学着做了。我们每个农场都设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张鹏举:我们农场小麦的产量比附近农村至少每亩地高100公斤以上。今年我们的总产大致55000吨,全部是合格的种子,大约占到河南合格种子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隋凤富:农垦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示范引领新农村建设。目前,垦区各分局、农场与各市县采取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场县共建活动。场县合作覆盖全省三分之一的地域面积,实现农垦与地方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呈现出垦区与地方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向地方推广5大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模式818万亩,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560项,完成农机跨区作业1806万亩。

  2009年我们合作共建的目标是:实现农机跨区作业面积2000亩以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00万亩以上,推广良种2200万亩以上,把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的粮食作物纳入垦区现代化农业建设体系中。我们远期的目标是:通过场县合作共建带动农村5.5万平方公里左右、耕地面积4000万亩左右,带动周边农村人口400万人。

  张鹏举:我们生产的小麦种子不仅在河南销售,而且销售到安徽、湖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大致供应100个县。为了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6年来,我们利用冬闲季节开展了28期培训班,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工、农民,尽可能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

  每个分场均建立了40亩左右的小麦高产示范田,在关键农时组织职工进行观摩,使高产示范田成了农业专家的讲台、科技人员的擂台、科技成果的展台、职工学习先进技术的平台。

  高鸿宾:农垦系统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挥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从2006年开始,重点围绕粮食生产,我们在全国农垦选择了100个农场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活动,发挥示范园区在粮食生产中的引导、培训、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国共有16个垦区建立了92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上千万亩粮食生产。

  葛柏林:现在我的家庭农场承包了11000亩地,其中7000亩是高产粮田,还有3000亩植树造林地、1000亩湿地。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湿地保护起来了。我们不能把“北大荒”原始面貌破坏了,得留给后人看看,在这方面我们也得起到带头作用。

  隋凤富:像老葛这样的人,我给起了个名,叫“新型劳动者”。他们很有头脑,很有生态意识,知道保护湿地,种植作物采用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懂得创建绿色品牌。

  高鸿宾:希望老葛这样的“新型劳动者”越来越多。从总体上看,农垦商品粮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农业科技含量较高,规模经营水平较高,农业资源利用、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高。农垦每万千瓦农机总动力负担50550亩耕地,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垦系统还通过示范园区、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等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和农民,进一步提升了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具体来讲主要有这么几个方法,一是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活动,靠科技带动农民。2008年培训周边农民255万人,输出高新技术225项,输出高新技术覆盖面积6833万亩。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靠“窗口”带动农民。目前已创建各种类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475个。三是完善联结机制,靠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农垦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基地已达2852万亩。四是加强垦地协作,靠综合服务带动农民。2008年,全国农垦跨区作业投入机械52675台,跨区作业总面积2796万亩;利用农垦的优质种质资源和良种基地,增加向农村的良种供应量,每年对农村供种8亿多公斤,扩大良种覆盖率。此外,再通过场县(乡)共建、以场带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农垦至今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鸿宾:农垦具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对引领农民建设现代农业,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鹏举:农垦要是没有示范作用、不是农业生产排头兵,可能就发展不到今天了。因此,我们黄泛区农场首先搞了小麦栽培技术的操作规程,我们每年投入150万元以上用于新品种开发。我们农场的麦田里没有一棵杂麦,2009年“泛麦5号”4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实收单产达到617.3公斤。现在,农民来买种子,我们都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高鸿宾:你们农场的规模不大,但是有科技优势,生产种子比直接销售原粮价值要高得多。

  葛柏林:加拿大前农业部长到我的家庭农场去过,他说我们农场和加拿大的农场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农场基本上和发达国家的农业装备水平差不多。现在我有进口大马力拖拉机3台、中型拖拉机5台、农机具配套有30多台件,按购入价格算,固定资产大约有四五百万。这是我们作为粮食安全的战略储备力量。

  我们这个小细胞每年能生产2000多吨粮,打个比方,一个火车皮能运60吨,我们生产的粮食能装满一个专列。

  高鸿宾:老葛农场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规模效益,就能体现出农垦不能替代的这种特殊优势。

  隋凤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得好,农业技术应用得好,我们的粮食产量确实在逐年增长。比如今年的灾害性天气比较多,我们装备的高炮集中火力,消除了很多雹灾。我们现在已经用飞机喷洒了两遍钾肥,作物的长势明显好于周边地区。我认为,农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垦系统在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农垦粮食生产大有潜力可挖

  高鸿宾: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地少使我们始终面临粮食安全的压力。今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1.1万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根据目前农垦系统的粮食生产基础和条件,应该有可能为规划期内的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做出10%左右的贡献,继续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算算账就知道,全国要增加1000亿斤粮食,农垦大概占到100亿斤以上,占全国增产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提高农垦粮食生产能力,我认为在六个方面是有潜力可挖的:一是要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优化种植结构,增加高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四是发挥农机优势,提高标准化水平;五是加快基础建设,提高防灾能力;六是加强产销衔接,确保种粮效益。

  实际上现在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是很有限的,增产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

  隋凤富:为了落实国家和省里的粮食产能工程,垦区提出今年粮食增产30亿斤,完成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30%、完成全国新增粮食产能3%的建设任务。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粮食播种面积,可实现增产20亿斤;通过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等技术,保持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3%以上的贡献率,可增产10亿斤左右。

  葛柏林:现在我们的大马力拖拉机一年干活超不过半个月,但有这些设备就能抢农时,能在最佳的时间种地、收获,插秧、播种、收获十天就能完成。今年就很明显,在农时期间插的水稻,现在分蘖基本正常;之后插的秧,分蘖比常年少一到两片叶。农业生产主要讲农时,我们这些设备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还能为粮食增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鹏举:从2003年开始,我们累计投入620万元,通过完善灌溉系统和农田林网建设、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补施酸性肥料等措施,改造了盐碱地4000亩。改造后的盐碱地,小麦亩产从250—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左右。今后还有一些潜力可挖。

  高鸿宾: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农垦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较好,以及组织化、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强的优势,为实现国家粮食增产计划做贡献,让农垦在新时期再创辉煌。  

    来源:《经济日报》 2009年07月14日


新洋农场种子加工(戴学林摄影)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