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简报2015年第7期

时间:2015-04-2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476

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简报

第7期

农业部农垦局(南亚办)                                            2015年4月23日


荔枝生理落果期应做好蒂蛀虫的测报与防治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为害荔枝嫩梢、花穗、果实,如幼果期受害,则落果严重;成熟期受害,则导致果蒂内充满虫粪,影响果实品质;如为害嫩梢或花穗,会导致嫩梢或花穗先端干枯,影响新梢生长和开花结果。做好害虫发生期预测预报是制定防治措施的关键,特别是在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上,只要对其成虫发生期作出准确预报,就能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前进行喷药,将该虫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荔枝蒂蛀虫以老熟幼虫在冬梢上越冬,每年越冬代成虫在花穗上产卵,卵孵为幼虫后便为害花穗,使花穗干枯折断。第一代成虫在幼果上产卵,幼虫蛀食幼果,受害的幼果似荔枝生理落果般落至地面。这些落地果中的蒂蛀虫则是主害代(第二、第三、第四代)的重要虫源。荔枝蒂蛀虫的主害代即可在同一荔枝园不同品种间转移为害,也可在不同荔枝园的不同品种间转移为害,对荔枝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因此,在荔枝生理落果期通过预测预报,找到第二代成虫高峰期,施用药剂大量消灭即将产卵的成虫,彻底消除主害代的虫源,可有效减少荔枝果期遭受蒂蛀虫的为害。
    目前,我国荔枝主产区除海南省外,荔枝的主栽品种正处于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或陆续进入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是进行荔枝蒂蛀虫成虫期测报与防控的最关键时期,为保证荔枝丰收,需切实做好测报与防控工作。
    第二代荔枝蒂蛀虫成虫高峰期的测报方法:第一步:在荔枝生理落果期捡拾落果;第二步:将落果收集于器具中,盖上旧报纸;第三步:将化在报纸上的蛹剪下;第四步:将剪下的蛹放入透明的瓶子中,瓶盖则轻轻拧紧以保证有微量空气透过,将瓶子放到田间,观察瓶子何时出现成虫;成虫羽化最多的一天即为第二代成虫高峰期。
    防控生理落果期后第二代成虫的防治措施:根据测报找到第二代成虫高峰期,采用具有强触杀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或20%氯虫苯甲酰胺(2000倍),或15.5%甲维-毒死蜱(2000倍)进行树冠和内膛喷雾防治,隔3天后再追加喷药一次。 (荔枝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专家组提供)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