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北大荒八五四公司 活水聚集变“甘泉”

时间:2008-02-29 作者:贾少男 杜兰萍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4521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科学利用水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2008年元月,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了充满大自然趣味的黑龙江省虎林市迎春镇,访问了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

  2007年,八五四分公司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他们战胜了特大春雪和持续严重的春涝、夏旱,取得了大豆平均单产175公斤/亩,总产1.58万吨;玉米平均单产550公斤/亩,总产3.8万吨;水稻平均590公斤/亩,总产30.1万吨;粮豆作物总产35.47万吨,粮食优质率达到98%以上,劳均收入突破2.2万元,三大农作物高产攻关产量除玉米外,大豆和水稻分别居农垦牡丹江分局之首,创造了粮豆作物平均单产、总产、亩效益、劳均纯收入四超历史的骄人业绩。

  八五四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地方:1956年,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建场,自1956年到1962年间曾先后10次来这里视察。八五四分公司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完达山南麓,穆棱河、兴凯湖沉积平原东北部,耕地面积70余万亩,人口2.3万,5000余人承包耕地。流经八五四分公司辖区内的两条较大的河流分别为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这两条河流曲折东去,注入乌苏里江。八五四分公司西北紧靠完达山,山上汇水面积达1510平方公里,使公司辖区77%的沼泽平原长年积水。八五四还是一个土壤贫瘠的地方:土壤成分以白浆土为主,作物的抗旱、防涝能力差,导致十年九涝。1960年,八五四发生严重涝灾,为领导抗灾度荒,一年中王震将军接连3次来这里指导抗灾,并且根据当年水大、播不下种的情况,王震将军要求改种抗涝性强的水稻,并及时调来了稻种,当年种水稻近2000亩,长势很好,总产200余吨,这是八五四首次尝试种水稻。1981、1984连续两年遭受洪涝灾害,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麦类作物几乎颗粒无收,两年亏损3000余万元。惨痛的教训使八五四人深深认识到,“以稻治涝”才是八五四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出路,一场“旱改水”的种植业革命由此在八五四全面展开。

  科学治水治出一片新天地

  八五四分公司总经理卢森元等一班人从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深深认识到,未来制约水稻发展的“瓶颈”不是品种,不是科技,而是全球已经出现匮乏迹象的水资源。将来水稻生产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如何保持当地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凭借的是占有水资源的多少。水是八五四农业发展的命根子。八五四农业发展现状是工程性缺水,现有的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目的是拦截洪水和排放洪水,现有水库多数蓄水能力不足,并且“带病服役”,历史欠账太多。

  面对现实,公司领导班子深深认识到:要想改变面貌就必须改变治水思路,增加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把单纯排水变为科学用水,把老天爷恩赐给八五四的天然水资源都留在八五四,让它为发展农业造福百姓服务。为此他们提出了:“截住天上水,留住过境水,科学利用地下水”新的用水思路。而要做到这些,资金从哪儿来?向上级要满足不了,向百姓摊派,百姓也不富裕。困难是现实的,但有一点,班子是统一的,那就是,不投入,八五四就不能翻身,百姓就不能富裕。领导班子最后作出决定,不搞形象工程,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机关人员不发奖金,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向农田基本建设要水资源、要产量、要效益。

  八五四的地貌环境是北部和西部为半山区,地势高,多数是丘陵漫岗地,地下含水层深,水量少,经勘测,打一眼井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同时水量远远低于灌溉要求。但其下游又存在相当部分的低洼地,长年受“水气”影响,特别是一到雨季,这些地就是一片汪洋,是低产、不稳定田。过去历年平均粮豆单产在150公斤左右,除去承包费、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多数年份是“赔本田”。自1999年新班子上任以来,八五四从西到东就开始实施截住天上水的科学用水战略。先后在西部半山区建设了5座中小型水库,加高加固了3座老水库,新建了两处灌溉面积超万亩的扬水泵站,并在下游配套建设了灌排渠系,这些工程建成后实施了旱地改水田,建(加高)一座水库治理一片低产田,使这些水库下游的10多万亩赔本田全部改造成为高产、稳产、高效的水稻田,成为员工竞相承包的抢手耕地,昔日无人问津的这些耕地,现在每亩每年可为家庭农场带来150元以上的承包收入,同时每年也为八五四分公司增加300多万元的效益,真正实现了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

  记者采访时,说着这些治水成果的时候,卢森元更像是一个数着自己珍藏爱品的孩子,纯真的笑容略带着一点儿陶醉。

  在完成西部截住天上水改造低产田任务后,八五四分公司又把治理工作重点放在了东部。这里现有水田30万亩,全部采用地下水灌溉。这个区域随着水田的不断扩大,机井连片,地下水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据分公司水利工程部长罗绪华介绍,1992~1996年的4年时间里,凿井深度由8~16米增加到25~45米。从2001年起,农户就通过采取下放机泵来减少吸程的办法抽水,共下放机泵243台,最深下放机泵4米,平均下放两米。在干旱的2003年5月上旬水田泡水高峰季节,200余眼机电井抽不出水,农户只好重新凿井,水泵下潜深度达18米,井深达到75米,最深达到95米。如果地下水位继续下降,这一区域的耕地将存在水改旱的危险。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老大爷很无奈地对我们说:“这里的水位,过去只要打到放牛绳子的长度,就能把地下水打出来,而现在打到近百米才能够用。看来,只顾眼前的‘发展模式’不能再继续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另辟蹊径解决灌溉水源,才是解决地下水下降、维持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和消除水改旱的危机,八五四的领导者们又把治理的目光投向流经八五四的两条主要河流———阿布泌河和七虎林河。这两条河流每年的径流量都在上亿立方米,由于没有控制工程这些水每年都白白流掉了。为了让这些流经八五四境内的水资源不白白流过,让这些水资源造福八五四人,早在2003年八五四人就规划设计了两座平原水库,一是在阿布泌河南岸修建一座引水蓄水灌溉工程,以解决第十二管理区地下水贫瘠的问题;二是在七虎林河下游五道亮子处修建一座节制控制水库,以改善这一区域水田的灌溉条件,涵养地下水。考虑到具有5万亩水田面积的第十二管理区地下水贫瘠急需解决和五道亮子水库投资大的现实,分公司领导班子决定争取上级支持优先建设阿南蓄水灌溉工程。兴建阿南蓄水灌溉工程除了可以将现有的5万亩地下水灌溉的水田改为地表水灌溉外,还可新发展水田5万亩,共计可灌溉10万亩,而且增加了1.5万亩养鱼水面,使该地区成为八五四富庶的鱼米之乡。该工程建成后不但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改善区域小气候,同时还会招引各种鸟类来此栖息繁衍,改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对扼制八五四地下水下降以及对整个八五四地下水的补充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为争取该工程早日上马,卢森元和他的同事们,从2004年起不断地跑分局、股份公司和总局,反复向各级领导游说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建设的必要性,邀请各级领导实地考察论证。终于在2006年获得了上级的立项审批,阿南蓄水灌溉工程已于2007年10月在鞭炮声和人们的喝彩声中胜利完成,包括灌区渠系配套工程,总投资2300余万元,总用水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已建的10余个中小水库蓄水量的总和。

  除了兴建水库蓄水灌溉之外,水利部门还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节约用水,例如改变水库灌溉方式、采用渠道衬砌的方法减少渗漏、加强灌区的管理杜绝浪费等。而其中最见成交的方法就是改变了灌区的灌溉形式,由以往大水漫灌的“自流灌”方式改为由农户各自“提水灌溉”。在灌区运行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东边地势高,水上不去,农户急得直上火;西边地势低,水管够用,有的农户还把多余的水从路边沟排走。水稻晒田的时候,明明应该把地里的水排空,可有的农户害怕以后缺水,硬是在地里留下10多厘米的水层备用。从2001年起,水利部门开始把现有的“自流灌区”逐步改为“提水灌区”。2002年建成的“勇胜”水库灌区,原设计为“自流灌”,灌溉面积8000亩。可是农户“旱改水”热情高,灌区一下子发展到12000亩水田。于是,水利部门在灌区干渠、支渠设上节制闸控制水位,不让水直接进地,农户用水只能架泵抽。这样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地势高低不平的用水矛盾,另外抽水要用柴油,机泵一开,1小时耗油1公斤多,油钱4元。要是抽上一天,90元就没了。所以不需要水的时候,谁也不会多提一滴水。到年底一算账,亩均用水400多立方米,比自流灌溉每亩节约100多立方米,这些水正好灌溉了多发展出的4000亩水田。

  根据水利部门多年的观察统计,1996年,八五四的水位还接近于原始生态的水位。到2004年,水位已经下降两米,基本处于浅层水和承压水之间。到2007年为止,水层高度始终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下浮动10~20厘米。尽管分公司的水稻面积增加了,但由于增加了这些水利措施,基本控制住了水资源匮乏的继续发展,为八五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基础。

  “今后,我们公司还计划在七虎林河中下游,建一座五道亮子水库,”卢森元指着墙上的水利图纸说:“它的蓄水量将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水库,不但有灌溉的功能,而且还有回养地下水源的功能。到那时,八五四的农业将真正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希望大道。”据了解,由于该水库既要符合灌溉的要求又要满足防洪的需要,所以整个工程的投资将是巨大的,这将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方面的扶持。

  我们相信,八五四的“五道亮子”水源工程,一定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的支持下得以建成,使这一水源得以充分利用,造福八五四人。

  治水九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八五四分公司在9年的时间里,除了修建水库等重点工程外,还新增水田面积20余万亩,使水田面积达到51万亩,比班子组建时的水稻面积翻了一番,水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这一合理种植结构对八五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带来了八五四农业和企业经济的稳定,带给老百姓希望和富裕,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水田,八五四仍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这9年中,八五四分公司新建了6座中、小型水库,加固加高了3座病险水库,现八五四水库的总蓄水量已达成1亿余立方米,另外,他们还配套开挖沟渠100余公里,建设涵闸160余座,水田条田化改造13万亩,柴油抽水改为电机抽水15万亩,新建水泥晒场30余万平方米,通村水泥马路55公里,累计投资近2亿多元。现在八五四境内的天上水基本都被截蓄起来,耕地内的沟渠通达顺畅,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洪涝可能产生的灾害大大降低,农业生产开始走上稳产、高产、高效的发展新局面。说到这些建设成果,班子成员都感到非常自豪。虽然他们的奋斗成果都躲藏在边远山沟或田间里,无法向人们展示,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带给老百姓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产量和效益的回报。治水成就了八五四,造福了一方百姓。

  卢森元在八五四农场及八五四分公司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无情的岁月把小卢变成了老卢,他同分公司的员工们历尽艰辛,奏出了改造大自然的三部曲:治理了沼泽,开发了桑田,将企业建设成员工生活的乐园。几十年来,卢森元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踏的每一个脚印,都体现了他对农垦事业的忠诚和对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体现了他对农垦百姓的深厚感情。

  正如卢森元2002年5月7日就职演说所言:“我对八五四有着浓厚的情感,这块土地养育了我,这里的组织和人民培养了我,我非常热爱这块土地,我对八五四的事业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责任……总之一句话:为了八五四事业的兴旺发达,为了八五四人民的富裕幸福,我将竭尽全力。”

  旱改水为百姓铺就致富路

  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八五四分公司并不富裕,但他们着眼长远发展,这些年勒紧裤腰带,累计投入资金治水超亿元,八五四人科学治水,治出了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八五四分公司有4个家庭农场获得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种粮大户的荣誉称号,1个家庭农场获得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荣誉称号。

  凭借着先进的农业机械和作业方式,黑龙江垦区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劳动生产率,创下了中国农业的新纪录。在八五四分公司各管理区、作业站的农机停放场地内,记者见到的都是一排排大中小型农机具整齐地排列着。家庭农场主侯忠道自豪地说,他的家庭农场一台大马力凯斯收割机就值170多万元。侯忠道的家庭农场种了4000多亩旱田,他种的玉米参加了分公司的高产攻关活动,亩产达1477斤,获玉米作物的第二名,得到分公司一台联想计算机的物质奖励,侯忠道很兴奋,他说这是一种荣誉。侯忠道去年粮豆总产达1320吨,产值300余万元,纯盈利100万元。

  2008年1月31日,八五四分公司隆重集会,召开了2007年高产攻关总结表彰大会,在会上20名种田状元披红戴花,每人奖励了一台计算机。

  农户增收致富了,大家都称赞水库的水是致富水,是“甘泉”。他们在稻田里种出了“金子”。管理区主任杨少根对记者说:“管理区原有3万亩旱田,过去涝年就亏损,农户们种地积极性不高。2003年,旱改水后,2.9万亩水稻连年丰收,每亩水田纯收入能达200至300元。”

  八五四中心大街的建设完成,标志着小城镇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条宽16米、长2090米、配有3条辅路的丰字型水泥路两边安装有路灯,栽植了绿化带。大街两侧建起了占地6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广场上各种灯具、音响、健身器材、休闲桌椅等一应俱全;别具一格的凉亭、回廊、雕塑让人流连忘返;28米高的广场灯和15米高的主题雕塑———“共铸辉煌”引人注目。夜幕下,广场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中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幸福的笑容像花儿一样在人们的脸上绽放。“公司抓,农户干,百十亩地上了万。挣了钱干什么?买摩托,搬彩电,汽车空调进了院。能源气,用不完,太阳能,水不断。”在分公司的文化广场上,员工们用这些最朴实的顺口溜儿表达了新农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不断扩大的实惠。

  关注“三农”,就是关注根本。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八五四能有今天的成就,在于他们有一个一心为八五四谋发展的领导集体,他们是一个着眼长远,干实事,能干成事的坚强领导集体。他们在黑土地上缚“龙”助农,演绎着强企富民的历史新篇章。

  八五四因盛产优质有机东北大米而闻名,这里的大米格外晶莹剔透,与众不同,堪称米中精品。

  灌溉用水,井水为下,河水为上。八五四的水都是从山间、林中经过一路的阳光照射聚集在水库中的,因此水温较高,无污染的山泉水,非常有利于水稻根系对于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这样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就会优于井水及同等条件下灌溉水温低的地区。即兴之余,炖上一锅从水库中垂钓上来的鱼,烧上一道八五四特有的“刺五加”木耳做成的菜肴,品尝着有机大米饭的甜润芳香,你会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压抑,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真可谓是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今天的八五四分公司人正在用新理念、新思路、新科技书写着现代农业的伟大传奇。这种变化,不是渐变,是正在突变;不是小变,而是巨变;不是量变,而是质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变化,而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千变万变,唯有八五四分公司人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永不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正在翻过新的一页。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故事,它将作为重要的历史记录存入人们的心底,这历史的记录,也许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明天……

    稿件来源: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