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38岁的徐兰香终圆大学梦

时间:2006-11-29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次数:8005

  “认真”二字成就劳模大学生
  16年前,23岁的农家女徐兰香和丈夫一起背井离乡,离开湖北老家来到海南,进入农垦新中农场成为了一名割胶工。出乎她意料的是,2002年,一直默默无闻的她被推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2005年她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并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6级“劳模班”深造。
  学习之余,38岁的徐兰香牵挂最多的就是家中12岁的女儿……

  农家女成为一级胶工
  1990年,刚来到新中农场的徐兰香只是一名临时胶工。当时农场的临时工集中在一起练习割胶技术,徐兰香认为是最差的一个。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她的割胶产量只有别人的一半。
  “掌握不了这门手艺,我就回家去种地。”徐兰香认为不管干哪一行,只要认真勤奋,就能干好。
  对于没有从事过割胶工作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割胶工的工作有多辛苦。海南白天气温高,而高温会降低胶树的产胶量。为了能够多产胶,割胶工必须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的凌晨工作。
  每天凌晨两点钟,徐兰香顶着露水,去农场12队的橡胶林里割早胶。万籁俱寂的胶林里,胶刀划过树身的声音传遍胶林,偶尔也会有一两声鸟鸣。徐兰香在这两种声音的伴随下,开始了她一天的劳动。这一干就到了早上七八点钟。
  经过苦练,半年后她成为了一级胶工。一年下来,她累计产胶12吨多,而一般的工人,年产胶只有四五吨。

  辍学20年终圆大学梦
  2006年38岁的徐兰香成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6级“劳模班”年龄最大的学生。
  1985年,上高一的徐兰香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从此,在她心目中,上大学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为了能继续上学,徐兰香哭过闹过,但最终仍不得不面对现实。20年来,徐兰香从在家务农到赴海南打工,风风雨雨走过来,上大学的梦却离她越来越遥远。
  2006年3月,徐兰香以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被海南省推荐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进行深造,终于圆了她20年的大学梦。
  每天早晨8点钟,是大学的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而在过去,这时徐兰香刚刚完成自己的割胶工作。
  她坐在大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边全神贯注地听着教授的讲授,一边做着笔记,认真的态度已经被她从农场带到了大学的课堂上。

  学习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
  入学两个多月了,徐兰香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记不住。由于年龄的关系,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一下课就都忘得差不多了。她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记住一些知识。
  然而,学院和老师对“劳模班”的关心让徐兰香渐渐熟悉和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前徐兰香很怕老师,觉得老师很威严,和学生之间有一种距离感。但来到这里之后,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处处关心学生,不但把他们分成快班慢班,进行单独辅导,还经常请他们去家里吃饭,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现在我已经把老师当成了我的大姐,可就是不好意思叫出来。”徐兰香笑着说。

  女儿的支持让我内疚
  正读初一的女儿是徐兰香的心头肉。可是这么多年,她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常在孩子身边。
  如今,女儿已经能做饭给父母吃了,看见女儿这么懂事,徐兰香就越发感到心酸和内疚。“孩子像个小大人,我则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12岁的女儿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变化,最需要母亲的教导和照顾。而在北京上学的徐兰香却无法守在孩子身边,她觉得对不起女儿。
  入学以后,徐兰香一给家里打电话,还没等她询问女儿的情况,女儿就先安慰她:“妈妈,你在北京生活还适应吧?那边比较凉,注意多穿些衣服。家里都挺好的,您不用操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和老爸,您要安心学习……”

  劳模简介
  徐兰香,女,38岁,海南省农垦总局新中农场南坪分场23队职工。2000年,她被海南省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2001年7月被评为海南省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03年七一又被海南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技术创新能手。2005年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劳模班14年培养500多名大学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劳模班”属于成人教育,从1992年开始招生,是专门面向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生产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举办的本科班。
  14年来,“劳模班”共有500多名劳模大学生顺利毕业,其中30人担任了各级工会领导干部,13人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目前,在校劳模大学生共130多人,2005、2006届各35人。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