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国务院调研组从垦区发展看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建设

时间:2008-10-07 作者:宋志强 黄春英 来源:黑龙江日报 点击次数:3617

  东北网10月7日讯 发展现代农业,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当前,黑龙江省也面临着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那么,现代农业建设之路该如何走?近日,记者随同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行程近千公里。一路上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状况的所见所闻,令人深思。

  垦区示范了什么?

  多年来,在发展农业的道路上,黑龙江省垦区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据了解,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的水稻面积已由2003年的2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73万亩,粮食单产由307公斤增加到513公斤,总产由15亿公斤增加到45亿公斤,分别以每年17%和33.3%的速度递增。如今,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垦区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也极具示范作用,并给农村以深刻的启示。此次调研过程中,一些初次来黑龙江省垦区的调研人员表示,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水平令他们印象深刻,使他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雏形。

  1、科技当领航

  9月3日,记者随调研组来到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走进规划有序、宽阔整洁的园区,就看见左边的水稻长得整整齐齐,右边的高粱长得密密匝匝,前方的西红柿饱满红润,令调研人员啧啧赞叹。最有趣的是这里栽培的特大南瓜竟然有100多公斤,其重量相当于普通南瓜的10倍。示范区主任刘成介绍说,这种南瓜是采用嫁接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主要用于研究和观赏,在生长旺季它一天就能长2公斤。

  再往前走,就到了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展示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智能化温室,这里花色艳丽、果味清香。记者拿起工作人员刚刚摘下的桃子咬了一口,“哇,味道好极了”。调研组的人员也一边品尝一边感叹:“这里的水果真是原汁原味。”听工作人员说,这里主要是围绕寒地特色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进行展示研究。像美丽的蝴蝶兰花是引自台湾,樱桃和番茄则来自于美国。在这里所有植物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按照无公害操作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产品都是有机、绿色、无公害的。

  上了二楼,记者看到一个大型先进的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其中忙碌着。据了解,这里是现代农业分析测试中心,主要负责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植物营养诊断、肥料质量检测、水质分析等试验研究。当地的农民说这里是给庄稼、土地“看病”和配营养大餐的地方。在这里研究成功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后,使当地农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施肥方式,使水稻平均每亩增产36公斤,节约肥料1.1公斤,实现节本增效60元,为建三江生产绿色稻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三江分局局长王金会深有感触的说,建三江粮食总产占全垦区的1/3,占全省的1/9,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产、高产,其中先进的农业科技功不可没。像七星农场科技园区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建三江分局共有16个,全局每个农场都有一个。全局1000亩耕地应用的水稻、大豆、玉米等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模式、施肥比例、防病等措施全都是由科技园区提供的,其为全局提供了科学化、模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示范园区已具备了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技术推广带动、成果转化示范、农业人才培训和休闲旅游观光六大功能。科技园区尤其受到了农户的欢迎,他们形象的说科技园区是“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

  目前,建三江分局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67%和85%,高于全国平均值15个百分点。该局种植的673万亩水稻单产突破600公斤,等级全部达到国标三等粮以上。

记者点评: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农业科技推广则一直是存在于黑龙江省农村的难题。建三江分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农业科技的做法值得借鉴,尤其是其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得如此规范,作用如此之好。无论什么行业,现代与科技都密不可分,我们要建设现代农业,就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保证“农业技术措施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2、农机化是必由之路

  在去七星农场现代农机停放场的路上,记者就在想,一个放农机的地方可能又脏又乱。但走进停放场的院子后,眼前的景象彻底否定了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只见这里红砖铺地,花坛中万紫千红,草坪上绿意融融,排列整齐的农机静卧在花园中。

  工作人员骄傲地介绍说,这里停放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机。500马力的拖拉机,工作效率特别高,一天的作业量就能达到800亩。旁边那台联合整地机,内有GPS导航系统,一次就能完成灭茬、混土、破损、碎土、深松等5个整地的程序。而那台用于喷药、施肥的喷洒机,是世界上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美国凯思公司生产的,完全是电脑控制,自动驾驶,一天就能完成5000亩地的作业量。这一切令调研人员兴奋不已,他们纷纷围着大农机留影,有的甚至登上农机驾驶室体验一番。

  据了解,近两年,建三江分局先后投入资金7亿元,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旱田、水田机械。像七星农场现代农机停放场这样的农机停放场,在建三江分局共有300个,它们是世界上水旱田最先进机械的集合地,实现了农机管理和机具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目前,建三江分局水田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4%,旱田机械化率达到98%。仅用4个10天就能完成1000万亩耕地的种、管、收和秋整地的全过程。人均年生产粮食2万公斤,农业人均劳动生产率58080元,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

  记者点评:农业机械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虽然久闻黑龙江省垦区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相当高,但只有真正到了垦区,亲眼看到那些巨大而先进的拖拉机、飞机、收割机轰隆隆的作业,你才会感到现代农业并非遥不可及。黑龙江省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后如何学习垦区的经验,以农业机械化带动规模化、标准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可能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3、储运能力要增强

  9月4日,调研组到建三江分局洪河农场粮食处理中心考察。据介绍,该中心有万吨罩棚仓2座,2000吨大仓8座,烘干机2座,水泥坪3.2万平方米。日可收储水稻3000吨,日可烘干800吨,年处理水稻12万吨,储存水稻8万吨,但这么大的粮食处理中心却只有22位工作人员。

  面对众人的疑惑,工作人员轻松地说,一般的粮库,这么大的工作量大概需要6000个工人,但这里是国家在1981年投资组建的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粮食处理与储藏中心,所有的设备都是从美国贝利克公司引进的。近年来,洪河农场累计投资2000万元对中心进行了改造、增容,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自动化采集、PLC中央控制、智能化监控、自动芯片测温。现在,中心的设备更现代化了。而且这里的烘干塔是全国最先进的,能自动监测水分,自动调整炉温、风速、流量等。每个粮仓都装有摄像头,可以智能化的监控粮仓状况。所以,现在这里只有6个工人。

  据了解,现在,建三江分局有粮食处理中心43座,仓储能力达280万吨。

  记者点评: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让粮农丰收又增收,这就对粮食处理、储藏、加工、运输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就要让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比翼齐飞。

  4、土地经营需规模

  早听说垦区有万亩大地号。到了建三江分局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现场后,举目远眺,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十分壮观。空中两驾飞机正在进行航化作业。大概10分钟的时间,万亩稻田的喷水作业就完成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面积有1.6万亩的万亩大地号,有5个明显的特点:

  大: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农业生产耕作地号。其中种植水稻10500万亩、大麦3500亩、大豆1600亩、玉米400亩。这些耕地分别属于28个承包户,其中3500亩大麦只有3个承包户,完全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高: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展示区,并承担着建三江分局水稻、大麦的高产创建项目。

  强:从种到收全部采用大马力农机作业,已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

  新:全面组装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钵育机械摆栽等20项新技术、新措施。

  好:农作物全部通过农业部绿色原料基地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

  正因为有了土地规模化作基础,这个大地号才实现了机械化和标准化,也才有了粮食的高产和优质。这里刚刚收获大麦800万吨,3个农户收益30多万。水稻亩产为600公斤,出米率高达90%。

  记者点评:土地规模经营可谓垦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土地连成了片,大机械才有了用武之地,种植技术也才达到了标准,只有规模才能出效益。如果说土地规模经营好像握紧的拳头,那么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花花田”则像摊开的手掌。在市场竞争中,拳头当然比手掌有力。

  5、农业必须水利化

  还没到八五九农场乌苏里江灌区渠首,远远就听到轰鸣巨响的水声。远望灌区渠首闸门大开,乌苏里江水滚滚而来,流向远方的稻田。

  乌苏里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2万亩,工程总投资6.28亿元。一期工程从2002年开始建设,提水机总装机8000千瓦,目前灌区已完成灌溉面积30万亩。由于乌苏里江是无污染的河流,水的有机质含量高,江水水温高,为一级地表灌溉水质,因此其灌溉的米口感好、味香、质软,品质能提高一个等级。据测算,与地下水灌溉的水稻相比,江水灌溉的水稻可增产15%以上,每亩地可节省40%的投入。

  据介绍,在黑龙江省“两江一湖”水稻生产基地发展规划中,建三江分局有4个灌区,其灌溉总面积527万亩,占全省“两江一湖”灌区总面积的48%。四大灌区建成后,将有527万亩井水灌溉水稻改为引江水灌溉,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亿公斤,可节约15亿立方米地下水。

记者点评:没有农业水利化,耕地就将旱涝无控,就无法实现粮食的稳产和高产。或者说,如果黑龙江省的农业想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就要加快发展农业水利化建设,增强自身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调研路上看差距

  离开建三江分局后,记者随调研组在佳木斯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听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企盼,了解到黑龙江省农村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垦区相比,黑龙江省农村农业发展差距尚存,建设现代农业任重而道远。

  农业基础设施待加强

  据了解,由于多年的历史欠账原因,佳木斯市的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该市15个沿江排灌站中有12个年久失修,130条河流中有116条中小河流没有控制性工程,这使70%的农田面临着旱灾的威胁。目前正在建设的4个大型灌区由于资金不足,工程进度缓慢。而中小灌区又多数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设计灌溉能力22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只有50多万亩,而且设施全部老化,正带病作业,急需更新换代。

  座谈中,富锦市的基层干部将其农业发展中的困难概括为:“耕地面积大,单产比较低;水资源较多,控制工程少;粮食总产较高,加工转化少。”富锦市有耕地700万亩,2007年生产粮食12亿公斤,但综合单产只有282公斤/亩,比建三江分局少231公斤/亩;富锦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5亿立方米,地面水体有一江四河,松花江东西贯通全境86公里。但缺少大型控制工程,像南部七星河流域基本没有控制工程,300多万亩耕地旱涝无控,靠天吃饭。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现有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因此粮食只是稳产而不高产,比如大豆亩产长期徘徊在120公斤左右;2007年富锦市农产品加工总量56万吨,只占粮食总量的47.5%。全市大多数粮食企业都是小型加工企业,并且大都缺少流动资金,加工能力较小,因此全市粮食大部分以原粮形式外销。

  专家建议: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补助,将影响长远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如大型灌区、平原水库等优先纳入实施计划,并在投资上一次到位。同时将中小型水利工程列入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先行区的建设中;重点将仓储、烘干设备、地坪建设等作为公益事业,提供给粮食主产区。

  加快大型农业机械更新速度

  佳木斯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大型农业机械少,更新速度慢。2007年该市投入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资金1.26亿元,其中农民自筹资金占到85.3%,如果按这种更新速度估算,该市更新大型机械还需要30年。

  富锦市也存在着农机数量多,单机马力小的问题。该市农机保有量有3.3万台,但其中3万台都是20马力以下的小农机,其比例高达91%。富锦市二龙山镇种粮大户孙圣海叹息着说,农村现在还是家家都用“小四轮”,农民也知道大农机好,但是买不起啊,又不能贷款。

  专家建议:加大农业机械的资金支持,采取国家补贴1/3,金融贷款1/3,农民自筹1/3,以加快大型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比如将粮食烘干设备、粮食清选机纳入补贴范围,鼓励粮食主产区提高机械化水平。

  粮食价格补贴政策要完善

  座谈中建三江分局种粮大户张景惠说,农民最关心粮食价格。现在粮食价格比较低,种粮收益也少。去年他家种了650亩水稻,一公斤水稻才卖了1.50元,亩效益只有200元左右。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得特别多,种粮成本随之升高,即使水稻价格涨到1.60元/公斤,稻农也不挣钱。据了解,建三江分局水稻种植亩成本在2004年是499元,2008年将达到844元。

  一些基层干部说,现在粮农除了面临自然风险,还要应对市场风险。去年粮食市场上大豆价格大涨大落,犹如过山车,农民看不明白,也讲不了价,只能被动接受撞大运。水稻保护价又很低,扣除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农民的比较效益在下降。

  专家建议:对商品量较高的粮食主产区实行特殊奖励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价格;建立粮食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联动机制,根据农资上涨情况,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同时出台专项补贴政策,以削减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负担。

  惠农信贷政策亟待建立

  据了解,2007年,富锦市仅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10亿元,其它银行对农业贷款数额为零。农民张景惠苦恼地说,农业贷款的还款时间太短。去年秋天粮食刚收获时,粮价最低。但是因为贷款有期限,急着还贷,不得不将粮食低价卖出去。等到今年春天粮价上来时,我们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粮了。

  专家建议:深化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相互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成立支农金融机构,专门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农业贷款不采取商业利率,实行贴息或低息政策,贷款时间周期应延长。

   来源: 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