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围绕发展主题 努力做好当前农垦科教工作--龚菊芳副局长在全国农垦科教处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时间:2002-04-1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228

同志们:   这次全国农垦科教处长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一是请专家作21世纪农业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专题讲座;二是讨论《农垦科教"十五"计划》、《关于农垦系统启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框架思路》和《农垦科技项目储备库管理暂行办法》,研讨当前农垦科教工作有关问题;三是请科教司、市场信息司的领导介绍"十五"期间有关项目调整的思路、申报要求与注意事项;四是请专家作科技项目编写、申报及项目管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的专题讲座。   通过这次培训,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要拓展对农业的认识。农垦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征?目前经专家归纳,现代农业有六大特征,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食品制造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材料科学、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科技为农业生产、职工增收、调整结构、行业发展服务的方向。三是要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促进农垦经济发展、促进农垦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充分发挥农垦系统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贯彻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用的认识。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农垦系统科教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编写水平和申报质量,以适应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借此机会,我就如何做好当前农垦科教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农垦科技进步的紧迫感   从今年开始,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世界发展趋势表明,21世纪必将是科技创新主导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带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世界性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形成,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步伐明显加快。   从国际竞争看,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国为抢占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制高点,为了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纷纷调整科技发展战略,组织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再次掀起科学技术发展的浪潮。近些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4归功于信息技术;日本从1995年起就开始调整科研政策和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特别强调技术预测,项目选择、开发、成果转化,运输销售、服务等各个相关环节上的高效、快捷;欧盟在1998年制定了《科技发展与研究框架规则》,从1999-2002年把生命科学、生态系统、信息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定为未来的三个科研开发重点。《2000年议程》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强调为实现经济的知识化而加强欧盟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的造就。从国际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看,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性贸易壁垒越筑越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而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中止合同、停止进口的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甚至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巨大损失。   从国内环境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农产品已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发展已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开始出现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市场新需求。农业发展也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发展新阶段也要求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因此,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另外, 农产品短缺时期确定的学科专业结构和科研方向,为解决农产品数量增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从农垦自身看,要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解决 垦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和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从"九五"时期的经济增长情况看,农垦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比全国年均增长率低2.3个百分点,职工收入增长缓慢、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大多数垦区和当地经济增长相比也处于落后状况,垦区在当地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从而导致农垦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农垦的经济发展步伐,尽快缩小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 虽然农垦目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但也有自身明显的优势。如:   科技优势:"九五"期间,全国农垦系统共承担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国家、部级科技奖励3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部级科技进步奖2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在这些获奖项目中,有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方面,共育成新品种57个。中国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快速、经济地培育了一批良种公牛和高产母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航空作业技术和农业航空技术规程,填补了国内空白;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引种试验与应用的成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资源优势:农垦系统拥有土地总面积900多万公顷,耕地480多万公顷,草地1700多万公顷。   规模优势:农垦系统种植业家庭经营面积达6公顷左右;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产值达2.3万元,人均生产粮食8.8吨,比农村人均产量高6.8吨;农场农业劳动力年均纯收入5652元。全国农垦商品粮总规模已达到1200多万吨,商品率达76%;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的19%;干胶产量占全国的75%;液态奶占大中城市供应量的80%。   产业优势:东北垦区的优质米业、大豆业、专用麦业,新疆兵团和中部垦区的优质棉花业,城郊垦区的奶业,热作垦区的天然橡胶业、糖业、剑麻业以及农垦系统的种业等等都是农垦的产业优势。此外,我们农垦还有组织优势、人员素质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等优势。这些优势为农垦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际、国内及农垦自身的形势看,我们农垦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大于机遇。因此,我们农垦的科教工作必须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农垦的实际出发,以增加职工收入为基本出发点,围绕新阶段农业发展和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扩大开放,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现代科技向农业的全面渗透,不断提高农垦科教的整体水平,发挥农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的示范作用。   二、关于当前做好农垦科教工作的几点意见   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预计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增长7%;利税额达到60亿元;人均收入达到3750元,年均递增4.5%。绝大多数职工家庭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即将进入WTO的形势,以及实现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的要求。农垦的农业科教工作要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产品标准化、满足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农业国际竞争能力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提高职工科技素质。下面我就当前做好这几项工作谈点意见。   (一)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科技开发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逐步确立,科技投入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投入的作用越来越大。1999年国家经贸委管理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应用型科研机构通过转为企业、进入企业或转为科技中介机构等形式完成向企业化转制,2000年又有国务院11个部委管理134个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完成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转制后,充分发挥了面向市场研究开发和开展技术创新的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   农垦系统现有地区以上的科研院所77个,虽是企业办的科研院所,但是绝大部分没有真正与企业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技术供给部门和技术需求部门相脱节,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农垦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而真正大规模推广的不到20%。为解决这些问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垦科技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这是提高农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提高垦区各级领导尤其是科技处长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江总书记在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五届五中全会也强调"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各级领导对此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农垦的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结合,充实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力量,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如,黑龙江垦区的红兴隆科研所与红兴隆分局种子公司重组后,极大地促进了种子的育、繁、加、销、推一体化进程,不仅加强了科研,而且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该所选育的"垦红14"号优质高筋小麦品种被迅速推广应用,创出了"龙谊"牌优质面粉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   二是要积极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农垦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创新规划。一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体系,培养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完善技术开发设施。如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为了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1996年起,光明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科技贡献率入手,提升乳品研究所和奶牛育种中心的科技开发能力,增加对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实行"一周一品"的新产品开发战略。这样,企业有了技术保障,科研机构有了经费保障,双方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二是不具备条件建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企业,为减少企业创新的风险,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学的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使企业利用机制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创新。如河北、宁夏等垦区主动找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西北农大、东北财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了不少好的技术,已初见成效。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引进、消化吸收的机制,广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没有消化吸收,那么只有一代代的引进,成本太高,前几年我们引进的项目有很大部分是趴窝的,但我们确也引进了一些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后,产生了较大作用。如从国外引进的天然橡胶新割制,经垦区广大技术人员的努力消化吸收,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的新割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增产干胶近5万吨,年增产值4亿多元,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一倍,减少胶工约50%。提高了国产橡胶的市场竞争能力,达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新疆垦区从国外引进的优质细毛羊品种,大大缩短了我国细毛羊品质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的细毛羊从体形外貌、生产性能、羊毛综合品质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黑龙江垦区从国外引进的水稻钵育摆栽技术及设备,经过初步的消化吸收,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寒区水稻单产提高了20%;黑龙江垦区引进的大豆酵素磷脂技术及设备,提高了大豆深加工的科技含量,使大豆加工后的产值提高6-7倍。   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在积极争取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和职工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增加投入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必须建立促进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之间进行重组并购,以及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规模化发展筹集资金。使资源优化配置,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企业,真正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利益共享的机制。   四是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推进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的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手段。只有建立和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才能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加职工收入。现在以延长土地承包期为主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橡胶等长期作物家庭经营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年起各垦区将着手推进国有农场改革,这次国有农场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是推进政企分开,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企业在改革中要加快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互利型农技推广新机制。比如技术入股、产量技术双承包、农技人员牵头组建农业科技开发企业,提供种子、农药、肥料、新技术、植保等服务,农技人员也可从中获益。   (二)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农垦科技水平   "十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提升农垦的科技水平,促进农垦的经济发展。首先,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目标,扩大技术来源,遴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建立项目库。目前国家财政支出改革三大任务:一是调整支出结构;二是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三是预算编制改革,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专项支出预算建立评估项目库,滚动预算:要求部门要建立项目备选库,财政部主管司建立初审分库,财政部建立总库。因此,我们也要将引进科技成果,遴选技术,建立技术贮备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希望垦区科技部门重视,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其次,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今年农垦已经有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列为部丰收计划项目、部跨越计划项目和部重点示范项目。这是国家对农垦技术推广的支持。我们将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的支持,希望各垦区的各级部门也要从资金、物资等方面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职工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实施工作,努力创建农垦名牌产品   农业生产标准必须与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对我国农业生产标准进行制修订,使之与经济技术相适应。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资超标,已影响到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也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去年以来朱容基、温家宝、李岚青等领导多次批示,农业部要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农业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制定"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计划紧密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措施,重点突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市场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计划用5-10年的时间,使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确保市场供给和消费安全,满足国内外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垦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农垦系统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面率先实现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出一批农垦名牌产品。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进程,做好标准化研究工作。标准在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 2000年农垦系统共有124项标准列上国家、行业标准计划,现已发布44项。今后还要加快标准的制、修订进程,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加强标准的收集、研究工作,使农产品在品种、生产、加工、产品、包装、贮运等诸方面均有标准进行规范,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农垦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产品,组织和实施标准化生产。在主要农产品产地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要率先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要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纳入示范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并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过硬、安全可靠的名牌农产品。   3、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的监测力度。 根据农业依法行政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监管需要,补充申报一批农垦系统部级质检中心。目前已建成12个以食品、奶业、热作为主的部级检测中心。对现有中心要加强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中心要主动协助有条件的企业完善质检机构,培训质检人员。各垦区要加强各基层质检部门的建设,通过各级监测部门的分工协作,建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制度、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定点监测制度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跟踪制度。对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普查。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   科技以人为本,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中,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我们农垦企业人才匮乏,断档严重。一方面人才得不到,另一方面又人才外流。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留住人才的良好外部环境。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1、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要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战略重点抓紧抓好,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进修、考察或合作研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为其提供成才条件,尽快培养一批行业和专业的科技带头人。1996年以来,农垦系统先后选送了千余名干部到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经贸大学等院校培训学习,效果非常好,如黑龙江垦区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高级经济管理研修班,毕业学员108名, 其中67人已被聘任为分局领导或场长、书记,28人调到重要岗位,他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还要积极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优惠条件,营造一种有利于人才引进的良好环境。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分批轮训的方式,按国家经贸委的统一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培育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营管理能力强,系统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廉洁自律,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3、加强职工培训。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农垦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职业技能鉴定、业务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职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农垦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志们,为了做好当前农垦科教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四月农业部全国农业厅局科教处长会议精神以及这次培训班精神,加强领导,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农垦科技进步,为农垦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二00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