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全国南亚热作会议纪要

时间:2002-09-1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695

2002年6月15日-16日,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在福建召开了全南亚热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贵州、海南八省区南亚热带作物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热作垦区领导、有关专家20多人。会议主要分析了发展南亚热带作物产业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南亚热作发展的实际情况,讨论修改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行动计划和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交流热区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经验;参观福建热作水果名优基地;公布2001年全国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名单并颁发了证书。龚菊芳副局长主持会议并作了会议总结和工作部署。现纪要如下: 一、增强发展南亚热带作物产业的紧迫感 会议认为,我国南亚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生产贸易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各种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植面积约1.1亿亩(不含台湾,下同),收获各类初级产品约1.1亿吨。其中,热带水果总面积约4000万亩,总产量约1500万吨;荔枝880万亩,龙眼超过700万亩,均列世界第一位;香蕉接近400万亩,菠萝99万亩,芒果190万亩,均位于世界前列。天然橡胶产量达到50万吨,列世界第五位;面积达到940万亩,列第四位;单位面积亩产量全国平均接近80公斤,已经大大超过东南亚主要植胶国家的水平。剑麻面积约20万亩,剑麻纤维产量3.7万吨, 每年出口剑麻纤维及制品5000吨以上,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和出口总量10%以上;肉桂、胡椒、木薯、甘蔗、热带花卉均是世界重要生产国。 中国热作产业的对外贸易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已经占有一定地位。据不完全统计(不含热带作物深加工制品、热带花卉、反季节瓜菜、热带林木,下同),2001年热带作物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约30.8亿美元,进出口量934万吨。其中,出口额约9.7亿美元,出口量152.4万吨;进口额约21.1亿美元,进口量781.6万吨。 会议认为,面对入世挑战,我国南亚热带作物产业已经面临国内外的压力和考验。一是一些热带作物产品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2001年我国热带作物产品进口贸易量比上年增加了114.5%, 进口贸易额比上年增加60.9%,增长幅度超过历年水平。二是出口受到绿色壁垒限制,热带作物产品出口出现停滞。2001年我国热带作物产品出口贸易量比上年减少了1.1%。主要是国外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识、卫生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对我国热带作物产品出口构成了新的严重威胁。三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按照有关规划,热区将有1000万亩左右的粮田改种南亚热带作物,部分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将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因此,在做好新增资源规划的同时, 认真制定产品结构调整规划,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增强竞争力。 会议认为,在我国加入WTO、10+1自由贸易区即将运行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世界热作主产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二是世界热作产品的进口国主要为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热作产品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70%~90%。热作产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 二、明确天然橡胶和热作产业发展的目标 会议明确了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对天然橡胶和热作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理清发展天然橡胶与热作产业的思路,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非常重要。 今后五年天然橡胶和热作产业发展的思路是:天然橡胶主要以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调整加工布局和建立凝块、鲜胶乳等原料市场为切入点,切实理顺产业各环节,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和企业集团,使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顺利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热带作物主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采后商品化处理为突破口,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起完善的加工体系、流通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热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热区农民增收。 根据以上思路,“十五”期间天然橡胶和热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 天然橡胶:1、全力突破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通过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利益联接机制,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布局合理的、多元化投资的橡胶初产品加工股份公司为龙头企业,以植胶农场和农户为原料生产基地,以科技创新为重要依托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天然橡胶现代产业体系。2、通过剥离社会负担和推进科技进步,降低吨胶综合成本。稳定橡胶种植总面积60万公顷,高产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干胶总产达到55万吨。建立加工能力在万吨以上的天然橡胶产品加工企业40家,使吨胶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3、五年以后,形成完善的现代橡胶产业体系,科技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一些技术领域如橡胶树优良种植材料选育、橡胶树转基因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确保天然橡胶半自给、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稳定和繁荣我国热区的同时,完全融入国际市场,初步实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战略。 热带作物:1、通过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协会,把基地和市场连接起来,形成稳固的热作产业链和特色产业带,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热作产业的发展,实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热作产业体系。2、建立热作种质资源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使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建立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和出口基地,保鲜及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80%,热作产品的加工率由40%提高到60%,无公害产品率达100%,优质品率提高到70%以上。全面提高南亚热带作物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我国南亚热带作物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三、发展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的发展目标,必须抓住重点环节,提升热作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地建设。 一抓种质资源库(圃)建设。为保护好我国热作种质资源,组织有关人员对热作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保护好热作生物资源原生境;建设种质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热作种质资源的管理保存工作;利用现有种质资源选育开发新品种,使我国热带生物资源逐步得到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我国 21世纪热带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二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对热作种子种苗生产单位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对三证不全的,勒令停止种苗生产;对生产不合格或淘汰品种苗木的生产单位,收回三证。 对我部认定的6个南亚热带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严格按照我部《热带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按照热作种植业对苗木的需要量,新建一批热作生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的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苗木繁育体系,推广一批适合国际消费趋势的热带作物新品种,加快热作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三抓名优基地建设。对我部认定的25个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严格按照我部《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名优基地实施全程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实施全过程产品质量监控及环境检测。加快出口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抓好部里确定的10个无公害热作生产基地的建设,创建一批新的热带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无公害热带农产品的发展;热作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把热作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把标准化渗透到热作生产的全过程;在热带香蕉、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名优示范基地中,按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等的要求,严格组织标准化生产示范;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投入品,利用先进安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农药品种,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在热带农产品采收加工、贮运保鲜、批发销售等环节推广标准化管理。 2、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热作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 一是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培育能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并带动热作产业发展的热作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把种植、采后保鲜、加工和市场连接起来, 创出自己的热作农产品名牌,增强热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有关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部门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走产加销研结合的道路,提高热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二是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吸引热心于热作事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引导从事热作产业的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成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以此为桥梁,促使优势企业与优势农户结合,参与市场竞争。引导现有县以上的120多个热带水果协会从技术交流向服务、自律、维权等方向发展。为了强化行业协会功能,计划以热作主产区主管部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剑麻、咖啡、木薯、荔枝、龙眼、菠萝、香蕉、芒果七大热作专业协会。 3、引进、推广科研成果,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优良热作新品种及热作适用技术。组织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攻关,重点是热带水果的保鲜技术和出口产品的鲜果产品快速实用的检验检疫技术;推广台湾的红芒、无刺卡因种菠萝等引进的新品种,推广水果套袋技术、香蕉采收运输技术、营养配方诊断施肥、果树丰产技术、优良抗性品种推广、生物防治等技术。 4、建立预警预报体系,发布有关预警信息。 及时收集国内外有关热作的产业政策、生产、加工、保鲜、市场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热作产品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达到调控热作产品市场的目的;引导市场主体为保护合法权益,针对进口产品的倾销行为进行投诉和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应诉;研究绿色壁垒问题,研究新一轮WTO谈判有关南亚热带作物方面的立场问题,为热作产品开展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鉴于天然橡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植胶垦区必须加强天然橡胶体制改革。一是组建橡胶产业集团公司和橡胶加工股份公司。为了充分利用海南、云南、广东植胶区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产业整体优势,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农垦在资源条件、经营规模、科技水平、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分别由海南、云南、广东农垦总局牵头发起组建海南、云南、广东三个橡胶产业集团公司。在各自的集团公司下,根据橡胶资源的分布情况,分别以多元投资主体组建若干个橡胶加工股份公司(龙头企业)。二是胶园改革。根据各垦区、各农场的具体情况,拟选择采用租赁经营与产权转让两种改革模式,确立职工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形成“公司+基地+职工家庭农场”的种植经营模式。三是农场职能转换。橡胶农场通过分立式改制,现有植胶农场将作为橡胶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或者植胶公司,服从龙头企业领导与安排,负责生产技术服务、工农关系的协调。农场将行使社区管理职能,负责社区内行政事务管理,包括土地租金的征收等工作。同时加快建立现代橡胶产业的物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的天然橡胶产品市场。转变销售观念,规范市场行为。充分利用如橡胶期货市场、电子商务市场、橡胶批发市场等现代物流渠道,创造条件,建立橡胶产销联合组织或集团;建立生产资料等物资的批量采购制度,降低购销成本。按规则、有组织地进行生产和进入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促进我国橡胶产业现代化,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二是建立天然橡胶凝块和胶乳交易市场。2002-2003年度在海南、云南农垦进行试点,各建一个天然橡胶原料市场,为下一阶段推广做准备。2004年总结经验后,根据市场区域,两个省建立若干个按片划分的天然橡胶原料交易市场,实行会员制,以拍卖形式交易。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行动计划 会议认为,实施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行动计划,是应对入世以及10+1自由贸易区的具体措施,是提高南亚热带作物产业体系竞争力,推动热区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下大力气认真抓好。 1、 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将组织力量,制定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监督行动计划的实施。八省热区南亚热作行业主管部门和垦区主管部门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协调、检查,保证计划全面实施,取得实效。 2、把握好投资方向。中央与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要配合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行动计划,争取多种性质的资金参与行动计划,支持的项目要重点解决影响本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一是协调热作产品进口管理。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制定进出口政策、提出下年度暂定税率、进口配额、以及制定加工贸易政策时,按照入世承诺,控制进口量。二是加大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争取取消或降低部分热带作物产品农林特产税。三是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天然橡胶国家贮备调节机制。四是与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热作生产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五是协调解决热作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