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广西农垦实现垦区农业跨越式发展

时间:2003-11-0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075

  广西农垦以优势资源为依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垦区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39%,扭转了连续六年的亏损局面。特别是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内容、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牵动作用。目前通过优势资源资产重组,已建立了糖业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畜牧集团、木薯淀粉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果等专业集团正在筹建之中。这些专业集团通过这一两年的运作,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广西农垦糖业集团经过两年来的重组整合,已初步建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大型糖业产业化企业集团。集团拥有9家糖厂,日榨能力3.2万吨,年产糖53万吨,占广西总产量的1/10。现已形成以9家糖厂为龙头,以16个农场为依托和周边农村共85万亩(含垦区25万亩)蔗区为原料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整合资源,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出口量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剑麻集团在抓好农场剑麻基地的同时,积极带动了农场周边乡镇农村发展剑麻生产,两年来,共向周边乡村农民提供优质种苗450万株,以合同订单的方式带动农民种植剑麻15000多亩。   农垦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于2002年被列为自治区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正努力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迈进。公司每个榨季所需的15万吨鲜木薯,基本上都是从周边的农户手中收购,3万多户农民从中收益达4100多万元。目前,公司在武鸣、邕宁、扶绥、崇左、钦州、北海等地都建立了木薯原料基地,带动了6万多户农民种植木薯。   广西农垦畜牧集团经过资产重组之后,形成了年出栏60万头生猪的规模。通过实行内部统一管理和统一技术措施,较大幅度地降低了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降低了生猪群的死亡率和育肥猪的料肉比,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了盈利,充分体现了集团化运作的优越性。   (二)大力开拓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整合垦区内外物流资源,构建农垦农产品大流通体系。一是建立通向国内主要城市的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二是建立农副产品产销综合信息平台;三是建立农副产品产加销全程质量控制系统。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十万大山”统一商标品牌的注册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农产品市场调查工作,下半年将有农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等地的连锁超市。   在建立和完善农垦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产品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市场准入把关、商品促销、市场引导、产业带动等功能,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和带动广西农垦和周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   (三)围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近年来,广西农垦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了农产品基地建设。本着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农垦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等原则,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甘蔗、剑麻、木薯、水果、茶叶、生猪养殖等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在规划建设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是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按照广西自治区政府要求体现“代表性、先进性、示范性”,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基地农产品生产由粗放型的自然生产到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转变。二是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主要是在龙头企业和农场的带动下靠职工(农户)自行投入为主,龙头企业和农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三是拆除农场与社会之间的“围墙”,破除封闭性,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按收益最大化原则,把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放。   (四)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广西农垦注重以高新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甘蔗、剑麻、水果、生猪等几大农业主导产业方面,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逐步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为增强广西农垦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奠定了基础。通过调整甘蔗品种结构,探索推广新的旱地甘蔗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全垦区实现吨糖田面积9万亩,甘蔗平均单产比广西平均水平高出1.5吨;剑麻生产进行了大面积高标准的更新改造,剑麻纤维平均单产340公斤,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柑桔大面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南方集约化饲养外种瘦肉型猪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在广西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五)强化农场的经营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伴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家庭农场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沿用以往的行政指令不可能做好农场的产业规划和调整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场管理一定要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职能的转变,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统一规划和分散生产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要求各农场从强化经营管理职能入手,广泛开展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市场情况,统一规划,分散生产,集中交易,协调销售,承担连接家庭农场和大市场的经营管理职能。   二、今后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对于还没有龙头企业的产业,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优势资源的重组整合,组建新的龙头企业。对于已组建的专业集团,今后的主要工作,一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实现企业粗放型管理向精益型管理的转变,促进企业增效增收;二是龙头企业集团按照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加长产业链条、完善分工布局;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打破所有制和管理体制界限,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这些龙头企业逐步改建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此为核心,以资本联结为主要纽带,使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真正形成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经营格局,把龙头企业建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产业化集团;四是开展高层次的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工作,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功能、技术创新功能、资金融通功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带动能力。   (二)继续加强农垦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整合垦区内外物流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农垦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市场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机制和运作平台。   (三)围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做好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有生产基地的规模要进一步扩大,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还要新建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基地。针对广西垦区的现实情况,我们把广西垦区农业主要规划为城郊型、原料基地型、特色型三种类型。城郊型农业以城市生活需要的副食品为主,大力发展肉、蛋、奶、菜、果、水产品的生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增加花卉、草坪的生产。原料基地型主要是围绕糖业、剑麻制品业、木薯淀粉业等支柱产业建设原料基地,大力推广科技成果,通过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特色型基地主要是以桂北片为柑果生产基地,桂东南为荔枝、龙眼生产基地,桂西为芒果生产基地;同时增加坚果、酸梅、葡萄等名优特产的生产基地,并瞄准市场办工业,大力发展高品位的凉果、果汁型饮料、果酒生产,逐步形成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要按照广西区政府提出的“代表性、先进性、示范性”要求,加大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尽快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和农垦内外资金共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格局。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社会融资、职工参股、企业自筹等多种筹资形式,重点策划一批效益好、增收快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形成多元投资促调整的发展趋势。   (五)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在抓好常规农业技术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由“增产科技”向“增效科技”的转变。以种子田、示范田、高产田等“三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的增效技术,突出无公害、绿色产业,通过科技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农垦农业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大事,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把它作为农垦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各农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副局长 陈锦祥)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