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香蕉采收新法 单人操作不难

时间:2014-10-2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5621

  对于香蕉这种"卖皮不卖肉"的水果,保持果皮完整、光亮是提升品质的不二法门。然而,目前大部分香蕉采收以人工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令香蕉在采摘时受到机械损伤。
  为保证香蕉无伤采收,种植散户一般会借助蕉叶或海绵垫保护,但效果一般。种植大户则较多采用索道采收,不过条件苛刻。
  如今,一种省工有效的香蕉采收方式有望投入生产应用。
单人采摘已可实现
  近日,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和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耗时10个月,联合设计开发了可移动的香蕉无损采摘装置。这台新型机器可以帮助蕉农轻松采摘较高香蕉树上的香蕉,且只需单人就可以完成。同时采摘装置本身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高度,易于折叠和移动。
  "香蕉无损采摘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但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预计推出市场后售价为600-700元/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冯道宁表示,香蕉无损采摘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镰刀的使用寿命一样,难于预估,但肯定属于耐用品。
  南宁市坛洛镇的香蕉种植户李明是香蕉单人采摘器的使用者之一。他介绍,该装置的支架可以调节高度,对于较高的香蕉树无损伤采摘非常有效,但使用中发现香蕉无损采摘装置的支架不够稳,在采摘时会因支架晃动影响香蕉采摘效率。
大基地尚无使用
  记者走访广西、广东等多地蕉园,均未发现该装置的推广使用。广西香蕉产业协会会长卢义贞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这种装置,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亩的大基地为了保证品质,会采用索道采收,这可以降低香蕉机械性损伤20%,工作效率提高30%.
  "索道造价高达40-80元/米,在广西一些几千亩的蕉园中比较常见,但尚未普遍推广。"赖海平在广西南宁种有500多亩香蕉,他认为索道采收设备可减少香蕉采收过程的人工成本,但造价高、有效利用率低,仅适用于大面积连片的蕉园作业和地方示范农业基地,不适合中国以小农户种植为主的作业模式。
  在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小纯看来,国内索道采收设备的推广应用有三个难点:

  一是索道设备造价高,不适合种植散户;

  二是大部分蕉农对香蕉的无损采收认识不足,香蕉是否实现无损采收的收购价差异不大; 

  三是索道设备对于蕉园的地面环境有要求,一般坡度不宜超过10度,我国(尤其是广西)有些地区蕉田坡度较大,不适合进行索道无伤采收。
  为应对上述难题,香蕉单人采摘器应运而生。2008年,王小纯及其团队研发出人工砍蕉机械辅助装置,虽然效果备受农户肯定,但因为没有生产企业对接,成果一直停留在科研阶段。
■ 链接
  香蕉采摘方式pk
  人工采摘
  需要1-3人,先用香蕉刀砍下果穗,通过肩挑或借助畜力、拖拉机,将其运送至收购站。收获过程常需要蕉叶或海绵垫作为中间介质,以减缓香蕉擦伤。
  优点:该方法硬件设施投资少,操作灵活。
  缺点:较为简陋粗放,费时费工费力,且容易造成蕉果的机械损伤。
  索道式采摘
  根据蕉园的整体布局,在园内安装数条呈放射状或矩形网状的连续索道,索道上装有悬挂滑轮或动力滑车,滑轮与滑轮之间用撑杆连接,使果穗串与串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发生碰撞。
  优点:将采摘后的蕉果悬挂在索道上,实现了从采摘到后处理蕉果不着地的无损采收。
  缺点:造价高、有效利用率低,仅适用面积连片的平整蕉园。
  单人采摘装置
  摆放采摘装置,将脚架初入土中,调整好梯架,农户手动将葫芦(部件6)的活动挂钩(部件7)悬挂在拉杆(部件4)的吊环(部件5)上。在香蕉果穗上绑好吊卸绳索,将挂物钩(部件12)勾住绳索,收紧手动葫芦(部件6)的链条至合适长度,用刀将香蕉果轴砍断,香蕉果穗下落并由挂物钩(部件12)勾住,遂完成香蕉果穗吊装。缓慢调整手动葫芦(部件6)的链条长度,逐渐降低香蕉果穗至合适高度或地面。
  优点:单人操作,节省人力,减少表皮损伤。
  缺点:采摘中机械容易出现晃动,影响效率,目前市面上没有大面积推广。来源:南方农村报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