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崇明农场:夯实生态底板 打造世界级殷实农场

时间:2021-04-27 作者: 来源:光明食品集团 点击次数:15322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上海崇明农场,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围垦造地创办副食品生产基地起,已走过60余年岁月。回顾崇明农场的发展,第一次创业“围垦造地”奠定了农场产业的基础,主要是以发展农副产业为主,并陆续开办了厂办工业及相应的配套服务业。上世纪90年代开启第二次创业“走出农场”,增强了农场的市场意识,主要通过发展都市服务业抢占上海滩。

进入新时代,崇明农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全面落实光明食品集团“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优越”的殷实农场战略,进行第三次创业“回归农场”,夯实农场发展的底板,专心致志建设殷实农场。并以推进光明田原(突出田野里产品原汁原味之意)建设为突破口,以“高科技生态农业,高品质休闲服务”为抓手,提出了“夯实农场发展的生态底板,充分发挥农场生态新优势,增加发展新动能,拓展农场发展新空间,打造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殷实农场”的发展愿景。

聚焦光明田原,涵养生态环境

光明田原综合体项目位于崇明农场长征地区,是崇明农场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战略、光明食品集团殷实农场发展战略,会同上海良友集团和上海牛奶集团共同参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殷实农场理想探索实践地。借助2021年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在崇明农场东风地区召开的契机,以光明田原综合体为重点,崇明农场紧紧围绕夯实生态底板,从提高农场区域水面率、森林覆盖率入手,推进河道水系、林业绿化以及路桥房屋建筑的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清洁农场河道,打造“大水面”。崇明农场共有河道96条、183.65公里,每年投入资金进行整治的河道占30%左右。截至2019年底,全区域基本消灭了劣五类河道。组建河道水务管理中心,与农场区域内东平镇、新海镇共同落实河长制,并建立河道水系治理长效机制,确定了目标,落实了经费,完善了机制,做到整治一条、维护养护一条。在光明田原项目核心区域,更是下大力气整治不规则鱼塘及低洼田,疏浚了多条河流,形成了3000亩左右纵横交叉的“大水面”,不仅清洁了河道,美化了环境,还大大提升了农场水面率,并为后续开展水上运动项目奠定了基础。整治后的农场河道和形成的大水面,不仅是一道景观,更提升了农场防台风防汛、抗洪救灾的能力,并为农场生产水稻、大闸蟹等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了支撑。

二是美化农场家园,打造“大色块”。花博会是崇明人民、更是农场职工热切期盼的盛事。崇明农场一方面联合东平镇,在场部连接花博园区的北沿公路沿线进行10公里房屋“穿衣戴帽”整修工作,以及在场部地区重点打造“前进花街”。联手新海镇在连接花博园区与光明田原之间的东风公路、长征公路、鸽龙港路沿线进行房屋整修、道路清洁、植树种花等相关环境整治、优化美化提升工作。同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工程,项目总投资11205.8万元,涉及崇明农场全域149个生活区、8040户居民,在2020年底全部完工。另一方面,在光明田原核心区的高坡地种植向日葵、鼠尾草等草花,并沿着大水面陆续建设海棠科普园、樱花观赏园、薰衣草试验园,再配套外围连片的30000余亩油菜花,打造美丽农场的“大色块”景观,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期间向世人展示。

三是绿化农场大地,打造“大森林”。崇明农场在既有30000亩左右林地的基础上,配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海上花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生态岛森林覆盖率。从2019年冬季开始,围绕“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苗木要求,着手重点廊道、一般廊道及公益林建设,并引进了薄壳山核桃、红心柚等高端经济果林,规划建设500亩左右银杏片林、樱花片林及3000亩的光明植物园。总之,用两年左右时间,努力使农场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而且林木品种更为丰富、适宜性树种大为增加。高端经济果林的导入,将为农场创收增效增加途径;彩色树种成片规模化种植,以及大森林的形成,将为农场发展“森林休闲旅游”提供契机。

大水面、大色块、大森林集聚,不仅呈现出极具“江南韵味、海岛风格、光明元素”的乡村振兴美景,而且为农场产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拓展生态农业空间

以高科技农业为鲜明特征,发展农场生态农业产业,着重凸显光明田原高科技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在光明田原综合体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进行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中试、创新、应用,并拓展到农场230平方公里区域的瓜果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大闸蟹水产养殖基地、油菜水稻生产基地、生态公益林养护基地,实现以科技拓展农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搭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平台,做实科技兴农文章。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以“创新平台+智慧农业+实验基地”模式,重点围绕水生态修复与土壤改良和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依托扬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农科院等,从千亩无农药无化肥水稻基地、千亩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千亩彩色化树苗繁育基地以及瑞华特色农产品设施化栽培基地入手,推动大闸蟹养殖用水、水稻灌溉用水与光明田原大水面的涵养、净化、交融形成闭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水稻种植基地、树苗繁育基地以及设施化栽培瓜果蔬菜的土地肥力动态跟踪监测,不断优化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复配,持续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优品率;推动彩色化树苗繁育工作与农业科普融合发展,携手南京林业大学等,打造以海棠、樱花、红枫等彩色化树苗为主的科普园,不断提升广大市民对彩色化树种的认知率。把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平台做实,扩大示范效应,并陆续辐射到农场场域乃至光明集团旗下农场与崇明全岛。

二是扩大崇明特色农产品设施栽培规模,做足精致农场文章。充分发挥瑞华实业平台作用,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连队,以“特色产品+休闲元素+垦拓文化”等都市农业发展理念,学习日本、台湾地区精致农业运营模式,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为手段,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打造市民参与度高的精致农场。农场都市农业设施化、精致化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大闸蟹、番茄等特色瓜果的优良品种上,而且还体现在“用心为客户”的光明瑞华品牌培育上,丰富精致农场产品线。以“交易网络化、运输集约化、仓管智能化、容器标准化、服务个性化”为原则打造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让顾客始终感受到“原味”“新鲜”,体验到高品质的服务,做足精致农场特色品种、特色栽培、特色体验文章,为打造世界级生态概念的殷实农场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是推进“油菜与绿肥+优质水稻”的轮茬种植模式,做大绿色粮食文章。从“大小麦+水稻”轮茬模式,到今天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调整为“油菜+水稻”轮茬模式,粮食生产一直是农场的传统基础产业。农场粮食生产始终贯彻生态优先理念。一方面,确保农场区域12万亩左右耕地全部采用绿色耕作方式,坚持秋收水稻播油菜或绿肥,春收油菜播水稻或休耕,持续涵养土地、培肥土地,深化“沃土工程”的广度与深度,并确保所产粮食“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100%;另一方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尤其是采用稻田排水污染物快速拦截净化装置,确保水稻田排水达标排放,做到水、土、气生态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升都市服务能级

崇明农场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二次创业在市区创下的基业,加之农场广阔天地,以及部分存量资产,都是崇明农场拓展工业服务产业的基础条件。要以高品质服务为核心要素发展农场工业服务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农场工业小巨人。

一是打造招商及服务园区,增加创新创业载体。充分利用“集林”招商平台,会同农场区域的新海、东平两镇,盘活旧厂区,共同推进园区式招商,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场所。在推进集约化创新创业园区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将农场现有租赁企业纳入园区管理,对不规则、单点的、尤其是非集建区的,厂区厂房可以通过复垦来美化农场;另一方面,可为向明轴承、宏盾防伪、达华药业等农场控股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从事鸡鸭加工的“大瀛食品”,以成为上海市禽类第一品牌为己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压实主体渠道,扩展新零售市场,加大与光明集团企业内部协同,打响农垦企业品牌。

二是提升农场社区服务,回应农场员工期待。崇明农场10年前已经剥离农场办社会事务,交由新组建的新海、东平两镇承担。近10年来,崇明农场在光明集团支持下,切实践行“爱与尊重、崇尚奋斗、员工第一”的光明文化,以退休职工每户有一套产权房为目标进行了旧房改造工作。截至2019年底,已建职工产权房3301套,并适度建造了租赁房,满足农场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住房之需。雅苑物业围绕“环境优美”目标,细化农场居民小区管理服务,并把创城创卫、垃圾分类融入环境优美实际工作之中。同时,对农场33000名左右的退休职工划分若干个片区,配备30多名专职人员进行服务管理。于2019年6月启动了“光明员工大家访”活动。班子成员、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带上慰问品,走访退休员工家庭,登记信息摸清情况,带去集团党委、农场党委对退休老同志的关心关爱,让离退休职工共享殷实农场建设成果。

三是探索休闲旅游服务,讲好服务游客故事。崇明农场有60余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再加上这几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殷实农场建设成果,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可以把农场的农业旅游资源适度整合打造“崇明农场一日游”“崇明农场二日游”及崇明全岛生态游等旅游线路,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市民休闲赏景提供一个打卡地。

2021年,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将在崇明农场东风地区开幕。花博盛会不仅有力推动崇明花卉产业发展,提升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能级,同时也为农场探索休闲旅游提供难得的契机。可将花博园区、东平镇与光明田原协同发展,规划建设两地之间10公里绿色林带、林间步道,创造条件建设森林小火车,推动农垦游的升级换代。而且,光明田原综合体“大水面、大色块、大森林”的建设方略为休闲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积极引进或培育类似户外运动俱乐部、钓鱼俱乐部、骑行俱乐部、水上运动等体育运动类参与式休闲项目。

可以主推与高科技农业相关的节庆活动以及四季蔬果采摘类体验式休闲项目,实现“春看油菜花,赏樱花、薰衣草,吃胖头鱼,喝崇明老白酒;夏看向日葵,赏荷花,喝啤酒,吃崇明龙虾;秋看落羽杉,赏银杏落叶,喝黄酒,吃光明湖大闸蟹”,讲好农场故事。

还可以着力利用农场的林业资源,开展“光明森林节”主打“森林氧吧”绿色主题游。扩大精致农场数量,提升服务能级,增加农场旅游元素,打造“50亩主题农场”概念。例如:台湾宜兰县员山乡,有一个以“水草”为主题的农场,占地面积仅50亩。从单纯水草养殖,扩大到拥有水草文化馆、户外园区、生态观察区、水草餐厅、水草商店、DIY区……一年吸引游客10万人。还有一个“袁夫稻田农场”,全部水稻面积有800多亩,但核心区只有50亩左右,而正是这50亩的创意与用心,让它运营几个月就成为网红打卡地,一个月有6万人打卡,运营一年多就开始盈利。(张国江)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