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调查研究

甘肃农垦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三家农场的实地调研(摘编)

时间:2024-01-08 作者:陈可馨 郭静如 来源:《中国农垦》2023年第8期 点击次数:15694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垦致力于探索适应农情垦情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径、新模式,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作为农垦的基本单元,国有农场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于农垦及地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指导意义。本调研以甘肃农垦三家国有农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其现代农业发展经验、面临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

一、现代农业概念与体系构成

现代农业是基于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从生产要素来看,现代农业是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制度、组织、管理的创新和生态系统改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动力的农业;从产业发展来看,现代农业是一个产业没有弱质性、就业具有吸引力和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扩大,主要体现在农业的技术升级、功能延伸和业态创新上——涌现出与科技、商业、文化、旅游、生态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新业态,健康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延展了广义上的现代农业概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再次强调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在阐述建设农业强国时提到了“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和“产业韧性强”,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上述现代农业相关研究和政策,本调研指向的是广义上的现代农业概念,并以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底层逻辑,从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经营三个维度分析总结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永昌农场和黄羊河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二、调研农场基本情况

(一)黑土洼农场基本情况

黑土洼农场原为甘肃国营八一农场黑土洼分场,2012年划转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直属管理,注册成立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农场内设10个职能部室,拥有2个农业分场、5个种植产业部,现有在职职工305人,职均收入6万元。经过不断的发展,农场形成了以高原夏菜、高芥酸油菜、马铃薯等为主导的种植产业结构。2022年农场营业总收入达16607.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15417.9万元。

(二)永昌农场基本情况

永昌农场下设东寨和青山2个农业分场、4个经营管理部门、2个子公司,现有职工402人,2022年职均收入5.6万元。农场拥有农用地5.9万亩,其中耕地5.17万亩、林地0.42万亩、其他0.31万亩;主要产品有饲草、蔬菜、配方肥料、林果食品等。截止到2022年末,农场营业总收入达25436万元,利润总额达1315万元。

(三)黄羊河农场基本情况

黄羊河农场是1953年经政务院批准建设的甘肃第一家国营机械化农场,经过70年的改革发展,现拥有773名在职职工,下设7个子公司、9个分公司,对外参股3个单位,成为农工商并举、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2018年以来,农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道路。2022年,农场营业总收入达7.5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0%;利润总额达7151万元,较上年度增长70.4%;职均收入达7.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1.5%。

三、甘肃农垦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近年来,甘肃农垦国有农场瞄准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经营三个方向,主动求变、积极探索,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产业维度:探索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就是在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新产业、打造新业态,同时突出市场导向、放大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聚焦产业维度,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在整合优势资源、布局产业构架、打造拳头产品、培育产品品牌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支柱产业作用。黄羊河农场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发展壮大玉米、蔬菜、马铃薯等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逐渐探索形成以甜糯玉米种植、加工为主的食品公司,以辣椒、高原夏菜种植为主的蔬菜公司,以马铃薯合作种植为主的马铃薯事业部和以苹果、梨种植、保鲜仓储为主的园艺场四大龙头带动支柱产业发展的模式,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二是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黑土洼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建成 5 座蔬菜保鲜库,实现蔬菜产业向预冷、加工、包装、运输等领域延伸,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向文旅产业进军,上承当地政府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下接农场自然环境、种植资源、农垦文化、知青文化特色,初步建成了通场公路、场史馆、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促进了农业附加值提升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永昌农场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思路,着力构建蔬菜全产业链格局,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多个环节。同时,在打造辣椒育苗这一拳头产品的基础上,拓展农业功能,开发了特色果蔬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功能。

三是增强竞争意识,打造明星产品、塑造品牌口碑。黄羊河农场着力打造速冻甜糯玉米棒、玉米粒、糯玉米糁等系列绿色有机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县级以上城市的大型卖场、超市、批发、零售、便利店等渠道。其中速冻甜玉米粒产品供应国内麦当劳、华莱士等餐饮渠道,部分产品出口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借力口碑赢得市场。黑土洼农场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注册“黑土洼”商标,完成娃娃菜、西蓝花、莴笋、西芹、甘蓝、马铃薯等8个品种的绿色食品认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生产维度: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聚焦生产维度,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黑土洼农场和永昌农场以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黑土洼农场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多亩,初步形成了田林路、节水设施相配套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永昌农场对种植区田、林、路、渠进行整治,使农田更加规整、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

黄羊河农场多方面、全过程升级配套设施——食品公司建有标准化车间9000平米(其中真空保鲜产品生产车间达到10万级净化标准)、标准化仓库5000平米,10000吨速冻冷藏库1座;蔬菜公司建有2000平米脱水蔬菜加工车间和年生产1000吨符合国际标准的脱水蔬菜生产线;园艺场建有5000吨恒温气调库2座;物流公司建有停车场20000平方米,仓储能力达50000吨,拥有运输车辆60余台,可基本满足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及发运任务。

2.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永昌农场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通过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成立农机合作社,拥有拖拉机、打药机、播种机、收割机等57台套,农机总动力1205千瓦,配套大农机作业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97.3%,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5%以上。不断提高农业科学化水平,修订和完善主导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成立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生产瓶颈难题展开技术攻关。黑土洼农场在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方面下功夫。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 36 个,积极开展试种、筛选、示范等工作,为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打好科技基础。同时,通过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创建示范园区、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实现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黄羊河农场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农场重视科技项目研发和创新技术推广。农场现有科技人员83人,申报并立项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科技项目16项,实施各类科技试验示范项目4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为促进农艺技术创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推广滴灌专用肥配备、综合植保技术应用等。为提升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升级改造生产加工设备,改进完善生产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3.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黑土洼农场坚持绿色防控,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高效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高效栽培技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防治技术,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目前,永昌农场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万亩,青笋、娃娃菜、西蓝花、甘蓝、茴香、早酥梨、马铃薯、洋葱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黄羊河农场获认证绿色食品13类、认证有机食品11类;建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7万亩、有机产品种植基地2830亩。

4.探索发展智慧农业

黄羊河农场探索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装备等。今年,在马铃薯等种植基地建成3万亩物联网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高效节水和精准灌溉,促进了智慧农业发展。同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提升应对和防范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例如建设现代物联网农业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大数据平台,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永昌农场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智慧农业应用项目,实现对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温度、湿度、养分等的实时监控以及水肥药的自动调节,帮助种植户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黑土洼农场以2022年高效节水灌溉体制改革为契机,制定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为农场整合农田、渠道、管道等信息资源,建设“农业生产智能化、农场监管标准化、作物种植网络化”的智慧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经营维度:优化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经营体系创新,不仅要解决“谁来从事农业”问题,还要探索农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聚焦经营维度,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农垦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农垦规模化经营优势。永昌农场积极推行“六统一”经营模式(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提升了科学种田水平。黑土洼农场全面实行耕地、农资、产品统一经营和农业技术规程标准化的“三统一化”生产经营管理措施,实行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和企业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黄羊河农场采取产业化订单方式,实施退休退地政策,集中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中连片科学经营。

二是形成了产业带动、分工明确、管理高效的项目团队经营模式。黄羊河农场自2020年开始推行项目团队经营新模式,聚焦产业做布局,先后组建了马铃薯、辣椒等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经营管理面积累计达3.7万亩,实现了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落实、病虫害防治的有机统一,提升了田间标准化管理水平和现代农业建设水平。黑土洼农场强化团队管理,制定了《农场团队统一经营管理办法》,着力提升企业管控能力。永昌农场重视团队分工协作,成立职能部门承担专项服务工作,涉及农技推广、农资统购统销、职工培训等具体事项,形成干事创业合力。

三是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有效带动乡村振兴。黑土洼农场通过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干播湿出、精量机械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带动了周边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永昌农场不断优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农业服务,助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黄羊河农场向周边农村推广滴灌设施和产品、依托自身大农机优势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不仅为缓解武威市资源性缺水矛盾作出了贡献,也为示范带动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作用。

四、甘肃农垦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综合实地调研情况,本调研总结出以下共性问题。一是自然条件严酷,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甘肃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短缺。大部分农场属于内陆沙漠半干旱型气候,农场区域资源性缺水矛盾突出,分配到的农业灌溉水权面积达不到耕地面积,灌溉水资源严重不足,制约着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做大做强和稳定发展。二是产业存在短板,企业发展动能不足。从目前现状来看,甘肃农垦国有农场产业链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近年来,甘肃农垦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积蓄企业发展后劲的“关键动能”,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部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提升产品供给、延伸全产业链发展的项目缺口较大,能够支撑和推动农场跨越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发展动能不足。有的农场企业化改革发展起步较晚,思路理念、实践经验、配套设施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销售渠道窄、终端市场少、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突出,电商布局有待优化,对直播带货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营销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对甘肃农垦国有农场来说,抢抓行业机遇,延长产业链条,谋取全局优势,才能实现突破,解决产业短板的问题。

三是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不足。近年来,甘肃农垦在产业结构调整、资产资源整合、延链补链强链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效益不断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农场之间的发展条件差距较大,要素配置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协同发展能力不强,规模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五、甘肃农垦国有农场现代农业优化发展对策

根据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实际,打造农场现代农升级版,必须采取新的举措,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的新时代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发展之路。

(一)短板优势化,突出产业特色

甘肃由于地理地貌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依托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基础,大力发展高寒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各区域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资源在空间上及时间上的配置效率,推进节水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同时,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应积极主动践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将自身发展同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垦地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技术解决区域性农业生产缺水问题,示范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辐射效应。

(二)产业专业化,提升发展动能

把一二三产业贯通起来,坚持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补齐精深加工短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抓好土地资源这个第一要素,通过流转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土地整理项目,持续推进大条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玉米新品种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推广;全面推进种植业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产品产量。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同步推进,通过整合衔接产业链各端口、延长产业链完善后端加工。以业务经营为本,深入挖掘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潜力。统筹推进夯实品牌基础、构建品牌体系、强化品牌管理、注重品牌传播等各项工作,让品牌建设成为农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树立互联网思维,优化拓展电商布局,抢占直播带货商业风口。入驻平台和自建平台相结合,拓宽线上销路,提高农场农产品曝光率;通过电商平台用户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开展精细化、个性化营销,增强用户忠诚度,提高农场农产品回购率;人工客服和 AI 客服相结合,提供高品质客服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组建农场自己的直播团队,培育带货主播,形成具有农场特色的直播带货生态。

(三)发展规模化,加强经营管理

以市场化发展为路径,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市场化运转体系和运行模式,努力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农场找准功能定位,既要突出专业化,又能实现在全产业链协调、顺畅、广泛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找准产业发展中的缺口,在补链和强链上持续做文章,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堵点,提升企业发展质量。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托中国农垦国有农场联盟等重要平台,促进垦区间、农场间抱团发展,以产业合作、科研合作、人才合作等促进农垦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充分发挥农垦精神的正面鼓舞作用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具有为推动农垦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鼓舞人心、凝心聚力的作用。甘肃农垦国有农场要重视农垦精神的正面鼓舞作用,挖掘农场历史文化资源,搭建场史馆,传播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典型案例,宣传扎根生产一线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先进人物,营造建设农业强国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农场现代农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