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四川省晚熟龙眼荔枝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

时间:2006-08-2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132

四川省热作中心  泸州市园艺科研所
 
      世界各国对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都十分重视。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为了充分利用世界植物资源,成立了“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委员会”(IBPGR)。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保存、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是果树育种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龙眼荔枝在我省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蕴藏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有效地研究利用现有资源,我省科研人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对野生实生龙眼和荔枝进行了数次规模较大的普查,其中包括地区情况调查、果树概况调查、代表植株调查以及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通过普查以及进一步的观察筛选、品比试验、区域性试验,为随后的龙眼“蜀冠”、“泸丰一号”、“泸早一号”、荔枝“桂味”新品种选育命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龙眼荔枝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原始材料。
     项目实施前,我省共选出的龙眼优株43个,荔枝优株38个,引进沿海地区优良龙眼荔枝品种10个,加以利用的材料约10个,除15个优株已进行移地种植保存,其余采取就地保存优株的方式。由于近代工农业生产开发等活动,给已选出的优良单株的保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在选育驯化过程中,由于人为选择的片面性,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在人的良好管理条件下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品种,优先考虑那些迫切需要的经济性状,而忽略了其他性状,这也是目前,龙眼荔枝选优单株面临流失的另一重要因素;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得已经种植保存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地研究利用。如不对以上已选育的单株设立科学的保护措施,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前辈们的辛勤努力将付之东流。
     该项目就是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圃,将前期收集筛选的优株集中种植保存,经过经济生物学性状的研究,反复试验筛选,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经过两年多的项目实施,基本完成了基地田间道路、沟、渠施工、整治。截止2005年11月完成资源圃材料收集、大苗定植和资源圃高接换种。
下面就2004年—2005年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资源圃材料的收集
      资源圃材料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普查选出我省龙眼优特稀优株26个,荔枝优株18个。
      2、引种:从广东省果树所、华南农大和海南热作大学等单位引进龙眼、荔枝优良品种或优株共13个。
     (二)资源圃的建立
     该资源圃引进国内无病毒优良新品种13个,市内44个选优单株。定植株行距为4×6米,采用高接技术。资源圃内进行土壤整治、消毒、配套灌溉设施和隔离设施建设。同时对无病毒种质资源进行经济学性状观察。资源圃选在地势、土壤肥力相对均衡的地点,以减少在观察研究过程中,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分析误差。
      二、项目建设效益
      由于该资源圃引进了国内无病毒优良新品种,长期以来保留了泸州市大量的优质晚熟龙眼、荔枝稀有品种,在建设资源圃的同时,利用建设资源圃移栽时大量回缩的枝条,积极向市内外生产基地推广成熟的品种,建设扩繁品种母本园和繁育苗木,2005年提供优质晚熟龙眼、荔枝稀有品种枝条8.25万枝,单价10元/枝,收入82.5万元,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三、项目建设前景看好
      我省龙眼荔枝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存在许多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类型。保存当地现有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引进沿海地区优良品种,鉴定在当地的适应性及其栽培价值,是该项目最终的目标。项目完成后,可为内陆地区提供新的换代品种和育种材料,缩短我国北缘地区晚熟龙眼荔枝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项目实施两年,按照该项目进度要求,完成了各项指标,进展顺利。2004年4月,完成了项目规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场地平整。到2005年2月,完成项目田间道路、沟、渠施工、整治。完成资源圃材料收集与大苗定植。到2005年6月,完成了资源圃高接换种及树体培育。目前,资源圃试材平均株高1.64米,高接换种成活率76%以上,枝梢生长健壮。
      下一步除进行高换补刀以及树体培育外,将对龙眼荔枝主要以经济生物学性状研究为主要工作内容。研究项目:产量、品质、果实成熟期、贮运性,以及对不良条件及病虫害的抗性。研究方法:对选优单株采用对比研究法,对引进品种除对比分析外,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多点试验,使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优劣差异。最终达到获得优良品种的目的。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