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发掘农垦史亮点 丰富发展新时代农垦精神

时间:2021-07-12 作者:陈忠毅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10809

近百年来,红色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紧密融入、深度嵌合在党史、军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中,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农垦精神。值此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机遇难逢,我们尤其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的要求,提高站位、找准方位、明确定位,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让农垦人从农垦历史发展中找寻目标和方向,增强勇气和力量,读懂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树起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让“南泥湾精神”“兵团精神”“北大荒精神”“橡胶垦殖精神”“共青垦荒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等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充分展示农垦人“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永远感党恩”的光荣传统,凝练新时代农垦精神,沉淀新时代农垦文化,为新时代立垦兴垦强垦提供更加丰富滋养和厚实支撑。

最近,在仔细翻阅了一些农垦史料,重点是《农垦事业发展历程》(一、二集),其中就发现不少的亮点值得深入发掘。比如,有对历代屯垦兴衰经验的总结,“历史上有许多屯垦是出于一时、一地、一事的迫切需要,或因边防,或因战争,或因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设。统治者也只是把屯垦看作是一种解决一时、一地、一事的困难的权宜之计,往往在达到目的、解决困难之后便宣告废屯”“一个新的朝代的建立,都是在长期战乱之后,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都不同程度要仰赖屯垦。而且历代开国的君王大多致力于国家的强盛。所以一般的规律是各朝在建朝之初重视屯垦,屯政较为严格。但是以后经济好转,便不如之前重视屯垦,屯垦便逐渐衰败。”(林佩丹《自汉迄清的屯垦与移民》)。有从《共产党宣言》中找到农垦存在发展的理论依据。“《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所采取的10项措施中,其第8项‘实施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其第9项‘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这两项有关农业的原则,在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中作了实践。”“农垦事业的开拓者——王震同志在给农垦干部作报告时,曾多次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国营农场正是这样一支农业方面的产业军’,并且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也多次谈到这一问题”(刘良玉《毛泽东与中国农垦事业》)。有讲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垦事业的重视和关怀,内容涉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王震、胡耀邦等等,作者包括了何康、刘培植、赵凡等老部长老领导。正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新中国的农垦事业才能经过艰苦创业,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才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重大贡献。有农垦部成立的细节始末,“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副部长廖鲁言向毛主席报告,拟以王震同志为首组建‘国营农场部’……后来,毛主席找邓子恢、廖鲁言谈话,提出把‘国营农场部’改作‘农垦部’”(丁克《毛主席指示成立农垦部》)。有对农垦发挥示范作用的要求和总结,“省、专区和县都要建立至少一个公营农场,以为示范之用”(《毛泽东要求国营农场给互助组和合作社以指导和示范》),示范作用包括“建设农产品商品大基地的示范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的示范作用”“国营农场在推行农业现代化中的重大措施(示范作用)”“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示范作用”“科技兴农组织体系的示范作用”“教育兴农的示范作用”(刘培植《国营农场代表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有农垦参与中印边境战的记载,“农场同志跟我们讲述了中印边境战中,农场职工自动奋起抗敌保卫边疆,特别是有的职工没有武器,就拿起农具,锄头、锹把等,有的连农具也拿不到,就赤手空拳上阵呐喊助威,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把敌人赶跑了”(吴中英《国营农场职工是伟大、可爱的人》)。诸如此类,读起来每每让人心潮澎湃、心悦诚服、心生敬仰。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研究。充分调动农垦中心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农垦史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同时,依托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和国史学会农垦史研究分会的平台,联合八路军研究会三五九旅分会,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动员各垦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农垦史研究,推动多出精品、多出力作、多出人才。二是搞好宣传。牢牢把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80周年的重大时机,统筹规划、精心谋划、深度策划,与中央媒体、部属媒体、垦区媒体和新兴媒体密切合作,上下联动、双向互动、内外带动,把相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成果报道好宣传好。三是做好培训。用好用足用活农垦的红色资源,与陕西、江西、黑龙江、新疆、海南、广东等重点垦区和优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开设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把讲授农垦历史和农垦精神列为必修一课,强化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让垦区学员切身感受农垦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和品牌培训项目,实现“开门红”和“满堂彩”。

(作者系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