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地区“农场”之识考

时间:2021-06-29 作者:范为常 来源:有道云笔记 点击次数:7978

20世纪初叶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北京地区的“农场”,主要有四类:

一是由政府或国立院校兴办的、主持农业改良与推广的农事试验场。其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新政期间。1906年3月,清政府农工商部筹款在距西直门二里许,即今北京动物园以西地区设立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该农事试验场占地80公顷多,以农业推广与改良为主要目的。1916年2月,农事试验场改名为中央农事试验场。1931年,中央农业试验所成立后,中央农事试验场被并入中央农业试验所。1945年秋,国民党政府收回日系“华北农事试验场”,成为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北平农事试验场在团城建有果园(今巨山农场)。此类农场,也包括部分院校办的试验农场,如1921年畜牧兽医专家虞振镛用清华大学农场专项集资款选购了良种奶牛,在清华大学农学院附属农场附近创建的“北京模范奶牛场”;在地处香山地区建有中法大学试验农场;在河北省黄村林校建有黄村农场等。

二是殖民性质的日系农场。1938年,日本侵占北平后,出于“以战养战”的殖民地掠夺政策,便成立伪“中央农事试验场”,地点设在西郊(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至到大钟寺的西北部),并在华北各省设有分场。伪“中央农事试验场”曾在德县和唐山两处强占不少民田。1940年改称“华北农事试验场”,以期更深入扩大对中国华北农业资源的掠夺。在北平还有其他日系农场,如“钟渊纺织株式会社”利用永定河水源,强占南苑一带民田,开辟大农场。1942年7月,侵华日军强占双树、塔营、咸宁侯、郭家场4村的民田建立军用农场,生产农副产品供应日军,归日军北平后勤机关“偕行社”管理。

三是官僚资本举办的农场。最早的有1920年经北洋政府农商部立项建立的华北垦牧公司,“在南苑购进土地1000余亩,以作垦牧试验之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没收日军“偕行社”双桥农场,改为“励志社华北地区盟军用品供销处双桥农场”;1947年8月,河北省建设厅成立直属的“河北省南苑农场”,以后改称“三校联合实验农场”(“三校”为法勤、九三、大同三个中学);具有官商合办性质的盐业银行在和义庄办的和义农场等。

四是私营小农场。1917年后,北京有私人投资创办新法养蜂场,如北京兴农养蜂场、北京香山慈幼院养蜂场等。1926年,北京一位商人组织了利民农垦公司,开垦永定河两岸荒地。民国期间,民营资本建立了一批奶牛场,如有李贻赞的福康畜殖有限公司,左氏二兄弟的“双德胜”、“老德顺”奶牛场,龚明安在通州设立的奶牛场,以及西单石虎胡同的“永顺兴”,西单北口袋胡同的郑王府祠堂牛奶厂、长安戏院旁边的长安牛奶铺、崇文门内姚治国胡同“德太永”牛奶房等,其中李贻赞的福康畜殖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一批旧军人、旧官僚投资在西郊一带建立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果园,如阜兴、裕民、阜丰、厚生、圆明园、五里坨、琅山等多个果园。

上述四种类型的“农场”,无论在兴办宗旨、财产组织形式,还是经营规模以及运营方式方面,均不属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同时,无论公营农场,还是私营农场,其经营成效微乎其微。这些都明显区别于1949 年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农垦企业,但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农垦创建提供了一定的物质素材。例如:

日军“偕行社”双桥农场——励志社华北地区盟军用品供销处双桥农场。在1949年2月被北平军管会接收,后为农业部直属农场,1958年由农垦部移交北京市管理。

河北省建设厅直属的“河北省南苑农场”——“三校联合实验农场”(南苑农场)。在1949年3月被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接收,之后组建为五里店农场,成为京郊国营农场管理局的所属企业。1954年由农业部交北京市管理,成立北京市最大规模的农场即南郊农场。

盐业银行在南苑地区和义庄办的农场和国民党大兴县县长李希曾的大泡子庄园土地。1949年和义农场成为京郊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1954年成为南郊农场组成部分。

号称“西霸天”的官僚地主于茂亭的庄园。1949年12月,北京市十三区到彰化村没收官僚地主于茂亭的庄园,建立国营彰化农场。

地处温泉的中法大学试验农场及官僚资本的土地。1950年12月被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接收,成为新成立一年的国营北京市彰化农场的温泉分场。

在1955年至1966年,通过公私合营,一批私营农牧企业成为北京农垦的组成部分。如福康畜殖有限公司以及“福生安记”、“双顺德”、“南洋”、“健生”、“太合”等私人奶牛养殖户,成为公私合营东郊畜牧场、公私合营北郊畜牧场的组成部分;此外,私人养蜂户、私营家禽孵化厂和一大批私人经营的果园,也都进入公私合营的农牧场。

之所从来,方知所去。北京农垦虽然是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条件下为承担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光荣使命而建立的,其来源中除了新政权投资建立一批新农场外,但也包含了接收近代历史上存续的农场素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剥夺了剥夺者,即把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工商业地主庄园以及殖民性质的农场收归国有;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农牧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北京农垦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奠定了物质基础。

注释:

1《清末农事试验场》,转自《北京市档案馆》,作者不详。

2 刘泰、黄卓明:《介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科学通报》1950年03期。第185页。

3 张鸿俊:《虞振镛教授》,《团结报》,2019年5月27日。

4刘继光:《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团结出版社,1991年,第428页。

5同上,第406页。

6同上,第407页。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