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1)

时间:2005-07-1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229

 作者:乔娟 张宏升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决定和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于世界各种农产品主要出口国都比较弱,虽然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却还存在国际竞争力不稳定或呈下降趋势等情况。制约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业内部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也包括产业外部的商业环境因素。其中,相对于世界其他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中国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和市场集中度较低,是制约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2年农业部开始编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并于2003年下发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农计发[2003]1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意见》(农计发[2003]30号),试图通过加快中国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美国、法国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各种农产品都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产业带,如美国玉米带和小麦带、法国葡萄优势产区等,这些产业带对提升本国特定农产品的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通过农业产业带建设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是否只要通过农业产业带建设就一定能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本文试图通过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来给予解释。

  (二)概念的界定

  农业产业带是在区域性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下,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农牧产品品种和基础优势,以产业化为基础、效益为中心、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组织新模式为纽带,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和提升竞争优势为目标,形成具有某种特色和相当生产经营规模,以某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且各业和相关产业有机协调持续发展的农业地域性集聚区域。

  农产品竞争力是在国内或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WTO有关协议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以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更高生产力,向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简单来说,农产品竞争力就是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市场的占有能力。

  二、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决定和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业内部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也包括产业外部的商业环境因素,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竞争力,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与营销绩效等。虽然决定和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每一方面因素都与农业产业带建设密切相关。

  (一)农业产业带建设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是由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及供货时间等多方面所决定的。某种农产品如果与市场在这些方面的需求相吻合,市场适应能力就强,反之就弱。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是一个管理决策问题,靠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的计划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控制来调节。在一个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如欧美国家),生产者可以便捷而廉价地获取农产品市场供求的相关信息,能够对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抉择。因此,为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施加控制提供了一定保障。而在一个信息化程度不高和组织化程度很低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如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很难对市场供求做出合理的判断,只能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生产抉择,这不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造成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供求的脱节,使农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通过农业产业带建设,使某种农产品经营活动在特定地区聚集,有助于使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特定的产业协会或合作社,形成一定地域空间内的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促进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相关企业的发展。而产业协会或合作社和相关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和把握能力要远远高于农户。尤其是相关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会积极主动地获取市场供求信息,相关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市场供求信息的共享,大大降低获取市场供求信息的成本。各种农产品协会或合作社和相关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其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并组织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产的经营活动,能够大大提高各种农产品对市场供求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农业产业带建设与农产品成本和价格竞争力

  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基础,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正因为产品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价格,尤其当生产和贸易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激烈的竞争将使产品的长期均衡价格趋同于长期成本,从而产品的竞争实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从产品价格中体现出来。虽然现实中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将更多地考虑其质量和安全等,使得农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成本和价格的高低,但当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指标非常接近、企业营销策略差异不大时,成本和价格仍然是一个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此外,除一些地方特色明显、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外,某些农产品从性质上看类似比较典型的差异较小的竞争性市场,使其较难根据产品本身的差异进行市场细分。尤其是原料性和差异性较小的大宗农产品的竞争力的关键是价格及其背后的生产和流通成本。

  通过农业产业带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经营活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从而有助于物质成本对劳动成本的替代。而且产业带内的相关企业,可以在获得内部规模效益的同时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即相关企业的集中和聚集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或“溢出效应”导致的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对于一个地区来讲,由于聚集存在一个规模效益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产业聚集能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但当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再继续聚集,效益就会降低,甚至走向反面,不仅不增加效益,反而需要追加基础设施,企业的外部生产条件会恶化,竞争力也会随之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减。因此,当聚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产业在地域上的不断扩散,从而促进了产业带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正是在这种聚集和扩散中,产业带得以不断发展,从而带来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农产品总成本的下降,提升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竞争力。                   农业经济导刊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