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小池子变大格田 生产管理上云端

时间:2023-07-19 作者:刘伟林 岳海兴 李雪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点击次数:11232

农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命之本。作为中国农业的排头兵,北大荒集团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通过格田改造、数字化建设等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为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夯实基础。

小池子挖出大潜力

水稻插秧季,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三分公司第七管理区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变量施肥高速插秧机往复作业。宽阔平整的池田为无人作业的标准化和精准化提供了保障。

种植户董志威说:“这块地一共是240亩地,过去是小池子的老稻田,不好作业不说,生产成本也高。现在好了,通过格田改造,把原来30个8亩的小池子改成了7个格面高低差在2.5厘米以内的35亩的大池子。池子一大,插秧时机械调转的次数减少了,补苗的次数也少了,误差小了,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去掉池埂还能增加9.6亩的种植面积,能多打12000多斤粮食,多挣14000多块钱。”

近年来,八五三分公司全力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八五三分公司应用卫星平地系统和现代化机械,将曾经生产效率低下的老稻田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提高了农田的防灾能力与农田质量。

“通过这几年的水田格田化改造,我们的土地利用率提升了1.5%—2.5%,增加了土地的产出;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在10%—20%左右,降低了机械、人工、管理等生产成本。”八五三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说。

现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三分公司109.6万亩耕地中,有70余万亩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已完成规模格田替代一般农田面积33.3万亩。2023年计划水田格田化改造12万亩,能够增加有效插秧面积2300余亩,预计增产粮食276万斤。

大格田种得更“智慧”

采访中,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种植户吕向民指着远处的一块水田笑着告诉记者:“之前这块地算不上是‘高产田’,再往前倒几年,能在5月底能插上秧就算好的了。”

吕向民口中的“低产田”在八五六分公司不在少数,作业标准不高,农时更是跟不上,最重要的是种地成本高,产量还十分不稳定。从2018年开始,八五六分公司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对低产田池埂进行削肥补瘦、截弯取直、去高填洼。同时八五六分公司还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利用无人机遥感,采取高程测量的方式对土壤高低差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田块高低落差分布图,形成高清数字地图,测算地块高低差距离,辅助格田治理。

“种植户积极性很高,以300亩的水田家庭为例,格田改造前,种植户有的能达到50—60个小池子,改造后,基本上降低到15个田块之间,这样的话,通过削埂扩池,土地增加面积能达到2%。同时,提高了田块产量,在插秧和收获的时候,机车作业也方便许多。”八五六分公司农业生产部部长曹宇说。

吕向民算得上是第一批享受格田改造“红利”的种植户。2022年,他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400多斤,较往年增产30斤。经过改造后的格田,也为引入数字化监测设备提供了条件。

“我们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地块安装了视频实时监控、小型气象站、叶龄诊断设备、土壤信息传感器等监测设备,采集田间视频、环境要素、水稻叶龄等信息,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中,按照作物生长模型,智能生成指导方案,通过智能排灌系统,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精准调控作物田间生长环境。”八五六分公司农业生产部高级主管徐克江介绍说。建立水稻生长数字模型,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识别系统,对水稻生育进程进行诊断。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详细了解当前农情信息,及时进行病虫害预防,实现水田管理“田间跑”到“指尖管”的精准管控。

完备的农业相关配套设施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为提高水稻管理质量提供了保障,更为粮食的增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今年,八五六分公司以打造垦区全域数字水稻第一场为目标,通过‘一图一网一平台’开展农业数字化探索,做到农业生产‘天地空一体化感知’,数据应用做决策,智能体系执行,用‘智慧’的大脑为耕地护航。”八五六分公司副总经理沈国春说。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格田改造,累计建成高产标准农田2602万亩,实施规模化格田改造1609.8万亩,占水田面积的71%,实现综合亩增效100—150元,年可增产粮食4.8亿斤以上,年可节水16.1万立方米,与传统模式相比机械效率提高15%—20%,亩节本约15元。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