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四川凉山:22万株凤梨安家金沙江畔大梨树村

时间:2021-08-06 作者: 来源:川观新闻 点击次数:5140

仲夏的会东县乌东德镇大梨树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里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从850米到2200米的海拔高差造就了特殊的立体气候。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打造出一个特色支柱产业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乌东德镇党委政府给出了答案:高山及高二半山区继续巩固发展烤烟生产,河谷地带发展热带水果产业。

“田家大坪子位于金沙江畔,温度高、光照足,确实比较适合发展热带水果。”“而且这个社有一片土地连续且成片,起码有200亩左右,没有大的坡坎,适合大规模产业发展。”2020年的一次大梨树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讨论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确定了以土地流转、付费管理、集体分红的方式在大梨树村6组(小地名:田家大坪子)发展村集体经济。

南下云南找产业

“凤梨产业怎么样?出去考察一下。”

怀揣着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康的热情和干劲,2020年10月,经乌东德镇党委政府研究商定后,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陈玉明同村内四名党员干部前往云南进行考察。

为找到最适宜金沙江畔气候且性价比最高的凤梨种苗,大梨树村村集体经济小组从云南瑞丽到西双版纳,反复流转,多次试验,从什么都不懂的基层村干部变成了凤梨选苗专家。历时1个多月,最终敲定选购西双版纳金钻17、台龙16、卡茵三个品种。

果苗选定,迈出了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但,无水、无电、无技术等问题接踵而至……

无水,就从金沙江抽水上来灌溉,水泵、发电机烧坏了一台又一台,却熄灭不了大梨树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促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责任和干劲。陈玉明说:“我们是党员、是干部,再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都要把凤梨这个产业搞活,有问题就解决问题,购买的设备不合适就自制打水装备,没有技术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学,只要党支部在,这个产业就不会也不能半途而废。”

终于,2021年1月,凤梨种苗“成功入住”大梨树村的土地。

转型发展“夯基础”

凤梨种植完成后,为管理好这份“希望工程”,大梨树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担负起主要责任,安排了四名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基地进行管理,开展补苗、拔草、灌溉、施肥等工作,也坚持边管理边学习边向周边群众传授技术,时刻关注果苗情况,记录凤梨长势,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时3个月、流转200亩、种植22万余株……如今,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看着抽芽的嫩叶、长长的根系、绿油油的基地……试种成功的宣言已经发出。

同时,大梨树村百亩凤梨产业基地的建设也是乌东德镇对乡村振兴、传统农业转型的积极探索实践。

“百亩凤梨基地的建设一是能有效促进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种植效益更高;二是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加速改变农业生产粗放型管理和经营模式,逐渐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大大提高农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三是通过产品外销,改变小农思想、提高果农的市场经济意识,促进农民尽快融入农产品商品市场;四是结合大梨树三峡移民新村建设,着力打造贫困村基础发展、产业支撑的示范农业发展新村,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乌东德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

据悉,目前大梨树村200亩22万余株凤梨成活率达95%以上,果苗长势较好,计划今年8月开始人工授粉,2022年5月出产第一季果。未来五年,仅凤梨一项,预计总收入约400万元,经济收益惠及全村446户1933人。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