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继续艰苦拼搏 努力开拓扶贫开发新局面

时间:2002-04-0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764

回首十年,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农业部农垦局有关扶贫开发一系列指示,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有关部委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苦干实干,奋力拼搏,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十年扶贫开发的成效   (一) 贫困农牧场概况   我局列入国家扶贫开发计划的贫困农牧场有7个,场内边境线总长度200公里,距城市最远的场达298公里。总人口35924人,由汉、蒙、回、俄罗斯等10个民族组成,有4个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1%以上。拥有土地总面积1355万亩,其中耕地116万亩,年播面积70万亩左右,可利用草原面积295万亩,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扶贫前的贫困农牧场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基础设施相当简陋。各场都是自然路,一到雨季便"出不去,进不来";所有的粮食只能在土地上晾晒并露天储存,数九寒天工人也只能在雪地上修车;80%的耕地和收获机械都是建场初期买的,跑、冒、滴、漏相当严重,80%的耕地都在恶性杂草的高发区域内,粮食亩产一直在100-120公斤间徘徊;有2个场和74%的生产队无电,54%的生产队无电话,农场人均收入788元。   学校危房面积15.8%,青壮年文盲达10%;医院危房面积达35.7%,30%的生产队没有医疗条件;职工住宅危房面积达53%,有42%的人饮不安全水,克山病、地甲病、大骨节病、结核病、肝炎病的平均发病率在14%-39%。贫困农牧场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二)十年扶贫带来的变化   10年来,贫困农牧场共投入扶贫资金9912.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3791.7万元,贴息贷款3344.5万元,农场自筹2776.6万元,共开展扶贫开发建设项目107个,其中第一产业67个,第二产业14个,第三产业21个。随着项目逐步发挥效益,贫困农牧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提高。十年中水泥晒场和晾晒棚从无到有共修建了22.2万平方米,建生产用房1240平方米,粮食烘干设施两处,粮油晒储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修农田排水渠道280公里,筑拦水坝6处,小流域治理16.5公里,植农田防护林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4万亩,山水漫侵和恶性杂草得到有效控制;打喷灌机井131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为在干旱地区提高粮食产量起到示范作用;新增大中型农牧业机械762台(件),农业机械总动力比1990提高43%;修四级砂石路384公里,建桥涵273处,改变了交通不畅的状况。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节能降耗幅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畜牧业生产中,新建草库仑22.3万亩,建牲畜棚舍1万多平方米,打人畜饮水机井20眼、畜牧饲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十年牲畜总增40万头(只)。牛奶总产11.57万吨,比扶贫前十年增长88%;肉类总产19.8万吨,比扶贫前十年增长1.4倍。   2.拉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扶贫开发中,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产业结构,特别是以粮油和牛奶加工为主的项目,不仅促进了原粮转化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十年中粮油加工3.9万吨,相当于扶贫前十年的1.3倍,面粉质量也因更新了设备、改进了工艺、而达到了特、精品级。加工乳制品3345吨,填补了扶贫前的空白,其中三河马场干酪素厂自1994年建成投产以来共加工鲜奶2.6万吨,实现利税391.6万元,年年经营有利润。那吉屯农场的粮食储运中心93年投产运营以来共实现利润196万元,相当于投资总额的4倍。   3.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贫困状况。   由于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贫困农场经济自1995年开始全面好转,其中1995-1997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7307万元、9712万元、12155万元;经营利润分别411万元、1279万元、1170万元;人均收入分别是1242元、1915元、2273元。这三个指标和粮油总产的年均增长幅度都超过全局的年均增幅。恩和农场和那吉屯农场1991-1997年连续7年盈利。三河马场1995年以来连续6年盈利。按照农垦局颁布的《基本脱贫标准》衡量,到1997年恩和农牧场、那吉屯农场、三河马场均已达标,扎兰屯马场和室韦农场接近基本脱贫标准,另两个牧场也大幅度减亏接近平衡。但是1998年特大洪灾,使恩和农牧场、那吉屯农场、扎兰屯马场、室韦农场返贫,而且贫困程度超过扶贫前,另两场加重了贫困。因有扶贫开发资金的注入,加之贫困农场职工抗灾自救和艰苦拼搏,1999年虽又遇严重的旱、冻、虫、风、雹等自然灾害,粮油减产2.4万吨,加之粮价走低,贫困农场直接损失4844万元,但当年仍减亏91万元,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70元,2000年扭亏增盈1081万元,人均收入上升到2060元。   "九五"期间七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0126万元,比"八五"期间增长57%;第一产业增加值3961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0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万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107%,35%,98%。经营利润244万元,比"八五"期间扭亏增盈1153万元,上交税金6458万元,比"八五"期间增加4358万元,增长2倍。"九五"期末资产负债率由"八五"期末的92.5%下降到88.5%。   4.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十年中新建教室2028平方米,入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国家"普五"验收全部通过,青壮文盲由1990年的1795人减少到310人,下降82.7%;饮不安全水的人口、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甲病基本消除,那吉屯农场各队和敖尔金牧场场部地区的人口饮上自来水;投资新建卫生室(院)3599 平方米,改善了就医条件;各场所在地都通了网电、电话、有线电视和公路。各生产队通路的达84%,通电的达82%,通电话达66%,有电视接收条件的达51%,分别扶贫前提高37%、23%、22%、100%。场容队貌也有较大改观,新建住宅6.9万平方米,其中"九五"期间建房达4.1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比1990年增3平方米。三河马场有30%职工搬进新房,敖尔金牧场有30%职工搬进新区。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安心农场献身边疆的思想更加稳定。   二、扶贫开发的几点体会   (一)选拨好场级领导干部,建设一个有能力、有志气、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关键   农垦企业扶贫的任务目标决定了标志的对象首先是场级领导班子,领导有志气才能选对路子带领群众奋发进取。十年中管理局党委先后通过选任、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拨24名中青年干部到贫困场任正职,提拨22名优秀科队级干部充实到场级班子,送班子成员到大中专院校短期培训达67人次,并从局机关下派5名大学生和4名处级干部到贫困场挂职扶贫,这些同志有胆识、有魄力,他们以农场脱贫为已任,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正确的决策和苦干实干的模范行动坚定了职工"我要脱贫"的信念。据不完全统计,十年中职工在修路和农田基本建设中的义务投劳达1200余万元,相当于货币配套资金的二分之一。7场中较过硬的班子是三河马场、那吉屯农场、恩和农场、扎兰屯马场和室韦农场,尽管这些农场还没有脱贫,但经济好转,社会发展都比较突出,十年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受到省部级表彰有3 次,司局级表彰2次,受到地区级表彰的有9次,受到管理局表彰的有4次。   (二)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贫困农场内部活力是促进扶贫开发的动力源   贫困农场要摆脱贫困除国家的扶持外,最终要靠自身的力量,改革就是治穷的内在动力。十年中因场制宜,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先后有4个场逐渐实现了"两费自理、四到户"有3个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集中连片的农场在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下进一步完善小农场的自我经营、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和完善了大农场的服务体系;对场办商业全部出卖,对工业分别进行了破产重组、拍卖、租赁、股份模拟改造,基本止住?quot;出血点",在社会负担剥离方面,室韦牧场和三河马场先后采取地企联办的方式将中小学的一部分交给了政府,其他场开始集中办学为剥离做准备。对行政事业单位缩编减员,竞争上岗。通过上述改革,十年中分流各业各类人员达6500余人,利用了利益驱动功能增强了在岗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心,特别是"九五"期间生产作业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明显改善。   (三)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努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牧业的抗灾能力,发展"两高一优"的农业,是贫困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贫困农场突出的劣势是地处边远、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突出的优势是发展农业的资源充足。现阶段农业不仅是贫困农场安身立命的基础产业,更是赖于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在扶贫开发中依靠农业脱贫措施有三点:一是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做为投资重点。十年投入开发资金5932万元,占总投资的59.8%,其中"九五"期间的投资更是占到了72.9%。除此外,三河马场、恩和农牧场利用其他资金投入达5300多万元。那吉屯农场职工自购手扶拖拉机及其他农机具达2300余台(件)。二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水平。十年来采取多种方式培训职工3.5万人次,引进技术人才69人,推广实用技术50余项。牧业生产上结束"夏饱、秋肥、冬瘦、春?quot;的历史,牧业生产总量比扶贫前有大幅度增长。三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缩减种植业规模,利用草场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到2000年底,农业内部的种养业比例由"八五"期间的4:1调整到2:1。扎兰屯马场1998年以来利用扶贫资金大力发展奶牛业,提高了职工收入和农场利费回收率,2000年由1998年亏损409万元转为盈利18万元。种植业内部的粮油作物比例由"八五"期的9:1调整到5:4。"九五"期末三河马场大胆试种了胡麻、莜麦、早熟大豆和中草药等作物,为岭北农场作物结构调整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那吉屯农场和扎兰屯马场杂粮作物的比例也由所上升。养殖业内部的良种畜比例上升到61%。在结构调整中各场都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场优惠政策鼓励分流人员发展非国有性质的多种经营,以此精干种植业主体和增加职工家庭收入。到2000年底,非国有经济人员达到7180余人,占社会劳动者人数的41%,从业人员总收入达到3708万元。那吉屯农场初步形成了养鹅、养羊、制粉、种树、运输为特征的村(队),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职工和农场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也有力保障了贫困农场的社会稳定。   (四)加强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是加速脱贫的重要环节   我们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入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扶贫资金使用上坚持专帐管理,专项支出。为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除每年不定期检查外,管理局还先后三次组织人力集中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在贷款的偿还方面,从1996年开始各场每年上交一定数额的资金在局扶贫办建立了还贷基金,从而保证了"九五"期间统贷贴息贷款按期偿还。对开发的项目从选项、申报直到验收投产的全过程都遵循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运作,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及时进行等级评定,每个项目局、场两级都建立了管理档案,1994年以来还对投产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和效益调查,"九五"期间对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项目给予了果断处理,对收回的资金转投发展畜牧业。正是这些细微的管理,扶贫资金和开发的项目在农场脱贫方面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五)"贫富结对、挂钩帮扶",最广泛囟?比?至α抗餐?銎豆ゼ崾羌铀偻哑兜挠行Т胧?br>   帮助贫困农场脱贫是全垦区的共同责任。自管理局1995年以来实施了分类指导、贫富结对、挂钩帮扶的共富工程。一是农场结对帮扶。我们选择了8个经济实力较强、领导素质较高、地理位置较近的农场结对帮扶。1997年后又对困难较大的贫困场进行重点帮扶,主要是帮人才、帮技术、帮管理、帮开拓市场、帮担保贷款。对特殊困难则全局帮扶。1998年特大洪灾后,全局除对重灾的贫困场给予大量的资金和物质援助外,有12个农牧场接纳安置了敖尔金牧场51户特困户,171口人。二是局机关部分处(室)定点帮扶。全局机关有12个业务处(室)根据其业务职能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场定点帮扶。三是局党政班子成员定点指导。每位局领导都有一个贫困农场联系点。每年不定期到点上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四是贫困场的党员、干部对贫困职工结对帮扶。这方面较突出的是那吉屯农场。"八五"期间以成立"扶贫联合体"的方式扶持了181户困难职工计740口人。"九五"期间以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方式扶持了521户特困职工家庭,主要是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仅"九五"期间,党员、干部们就为贫困户捐献救济金15万元和307吨面粉,垫付生产资金95万元。十年中每年约有20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帮扶活动,使1923人脱贫,脱贫率达72%。五是建立激励机制。按照扶贫攻坚规划,管理局每年对贫困农场、帮扶农场和帮扶处(室)分别设定脱贫奋斗目标和帮扶任务目标年终考核,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的贫困场、帮扶处、帮扶场及实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九五"以来管局共颁发奖金36.7万元。多种帮扶措施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1998年以来,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贫困场能在贷款难的情况下保证了当年生产投入,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两年减亏增盈1175.7万元。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农业部农垦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在内蒙农场管理局的指导下,虽然我局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贫困农场的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加之1998年以来的特大洪、旱、冻、虫、风等自然灾害的摧袭,粮食市价的长期低迷,沉重的债务和过重的社会负担等综合原因,贫困农牧场还没有达到基本脱贫的标准。到2000年底,还有四个农场经营亏损达370.4万元,三个农场的盈利水平较低且不稳定;总体抗灾能力仍然较低;尚有16%的生产队不通路、34%的生产队没通电话、18%的生产队不通电、49%的生产队没有电视接收条件;由于连年干旱有4500余人的饮水出现新的困难;职工住宅危房2.5万平方米;还有一定数量的水毁工程急于修建。7个农场现有债务2.9亿元,其中长短期借款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8.5%,最高的场达146%;年各类社会负担支出达1850万元,贫困农牧场举步维艰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另外,因扶贫初期思想准备不充分,对贫困场开拓能力估计略高,"八五"初期开发一批加工业和边贸项目,到目前为止有的仍在低水平上运营,竞争能力较弱,盈利水平也较低,有的项目则因产生负效益不得不停卖转产。这些都是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今后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扶贫开发的指示精神,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以农业为主,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继续努力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打牢基础,强化管理,使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农场实现基本脱贫。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实现企业内部的体制转换。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社会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力度、推进脱贫速度。以三河马场为主、搞好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其他各贫困场,全面实行体制转换。其他场做好社会负担剥离前的准备工作,重点搞好集中办学,精简各类非生产人员,完善竞争上岗制度。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贫困农场要按照垦区经济发展的布局来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在扩大再生产中调整投资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个体和私营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借助垦区这条大龙的摆动力量来实现经济发展摆脱贫困。以市场为导向,搞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进行种植业内部调整的同时,加快畜牧业的发展。要扶持农牧科技示范户。进一步发展非国有经济和职工家庭多种经营,把增加职工收入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三)着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要加强粮食晾晒储存设施,继续改善交通条件;全面解决通电、通讯和现有电网改造;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按照林网化要求,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加大草原建设和畜舍建设力度,加快向建设养畜方向转变。   (四)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进步   首先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制定优惠政策吸纳和培养各种人材,强化管理者队伍,提高管理者素质。其次是加强结构性的调整,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 内蒙古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